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运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感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知道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2、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
3、通过例题的学习掌握应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对原来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会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2、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
2、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学会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
速度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类比推理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及其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2、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到刘翔在110m跨栏比赛中的相关视频,并在比赛进行中暂停播放,提出问题:
就现阶段来说,谁跑得最快?你是如何做出判断的?
学生踊跃回答:谁跑在最前面谁跑的就最快。
教师继续播放视频,直到比赛结束,全部运动员都到达终点,此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
到达终点后,裁判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后回答:
跑到终点后,裁判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入本课课题。
2、新课教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时间相同比路程
2、路程相等比时间
(2)速度
1、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公式:
速度=
单位m/s
Km/h等
换算关系1m/s=3.6km/h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是不相等的。
3、典型例题:
1、下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
B、在圆形跑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摩托车。
C、从树上正在下落的苹果。
D、在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地前进的火车
2、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前半路程内平均速度为30km/h,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50km/h则汽车的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4、教学小结:
小结本节知识,由学生汇报本节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作进一步的讲解,并对本节重点作出强调。
5、作业布置:
1、阅读本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
2、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2“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自我评价与作业:T2、T4、T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
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
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
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
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