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衔接---第十四课时
八年级上预习---3.4 升华和凝华
知识内容
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
2、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例1:(2020黔东南州)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2、(2020?遵义)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树枝上形成雾淞 B. 池塘中的水结冰
C. 植物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练习
1.(2019扬州)《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2.(2019长沙)“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3.(2019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 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
C. 盛夏,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
D. 严冬,搓手取暖是利用了热传递增大内能
4、(2019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5.(2019哈尔滨) 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 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 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 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6、(2019衡阳)“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2019无锡)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8、(2019荆门)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9.(2019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 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 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10.(阜新中考)寒冷的_????¤?????????????_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1、(2019宜昌)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2、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13、(江西中考)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答 案:
一、知识内容
例1:B
例2:A
二、练习
1、C
2、C
3、B
4、B
5、A
6、A
7、A
8、D
9、C
10、D
11、凝华 凝固
12、升华 液化 凝华
13、A、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不会发生熔化沸腾现象,更容易说明碘升华现象;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沸腾到碘蒸气,升华现象不明显。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