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教学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体会 “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 句。熟读背诵部分语句。
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 的写作顺序。
领略“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如何表现观潮的。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出示 课题: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 潮?(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 观。板书:天下奇观
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 奇观呢?
二、 整体感知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 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读好“笼罩、屹立、 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等词语。
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 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三、朗读体会
1.指名读课文第3、4自然段。你觉得那 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
学生交流重点句子,重点指导“午后一 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 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起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 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 动起来。”
四、理清顺序
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 写潮水的?板书:远一近
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 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五、积累运用
巩固学过的词语,读词语。人声鼎沸、风 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 荡荡。生领读,师跟读。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请大家回去查找资料,探索一下形成钱塘 江大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下堂课我们一起 讨论。
第二课时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 “观”字的区别与联系。
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 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 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
指名朗读,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 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 然段
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出示课件,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3、4 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 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 知潮声:
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 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 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 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板书 在黑板上。
(2) 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将学生概括最全面又准确 的“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水墙”“白色战 马”板书在黑板上。
(3) 知其序:
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 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
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 近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远 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移来” “再近些”“越来越近”。
(4) 表其情:
教师先小结:
钱塘江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 喜,动人心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 “潮来时”这部分。
三、 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 样”的问题自学、自析。
四、师生归纳板书
从“思想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 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 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 解“动一静一动”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 描写手法。
请三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潮来前”“潮 来时”“潮过后”的情景,其他同学听读时再次 看课件。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 “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江大 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 生的心中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