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 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 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 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 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 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 候,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妈妈一 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解题。走月亮的习俗:吴地传统民俗, 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清朝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秋日……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清朝顾禄《清嘉录?走月亮》:“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 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教师配乐范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 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写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指名读课文。
学生评价。
有重点地指导。
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葡萄”“鹅卵石”“庄稼”“风俗”等。
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再读课文。
指导书写。
“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指导“卵”“牵”“稼”字的书写。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怎样 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 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 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 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 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 景色呢?④引导学生想象第8自然段的两处 省略号所蕴含的内容。)
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 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 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 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 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 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指名范读,师评价。
小组比赛读。
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 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 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