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恩格斯曾指出: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下列有关基督教兴起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
B.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C.基督教最早兴起于古代日耳曼人中间
D.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下面两幅图反映了中古时期欧洲的(B)
A.城市的兴起
B.封建等级制度
C.教会的统治
D.中央集权制度
3.关于西欧庄园的叙述,不准确的是(B)
A.每个庄园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贱民”
C.庄园的田地分成领主“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
D.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
4.(2017,黄冈)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D)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5.“(在西欧)被城市居民的丰盛礼物所征服的国王,也同意宣誓保障这些权利(即自由或自治权利)……可是他们接受了市民的赠礼和发誓保证市民的权利之后不久,就破坏这些权利……”这段话说明(C)
A.封建国王是愿意市民阶层重获自由的B.市民阶层只能通过金钱赎买获得自由
C.市民阶层争取自由的道路是很曲折的D.市民阶层要定期向封建国王赠送礼品
6.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是(D)
①封建庄园制度盛行②城市复兴③奴隶主民主制度盛行④大学产生⑤基督教主宰精神世界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7.老师在课堂上介绍某帝国说: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老师介绍的是下面哪一帝国(C)
A.亚历山大帝国B.阿拉伯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8.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A.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B.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D.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9.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D)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中古时代的欧洲
D.古代欧洲文明
10.《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D)
A.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D.利用法律维护统治
11.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A)
A.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B.民主政治C.奴隶制共和国D.资本主义制度
12.自645年孝德天皇使用“大化”年号以来,日本天皇年号的总数为247个,约出自中国106部典籍,如《尚书》、《周易》、《诗经》等儒家典籍,也有从其他著作中选用的与儒家政治思想有关的字样。以上内容最能说明的是(B)
A.中国隋唐制度对日本有重大的影响B.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有着重大的影响
C.日本年号的确定完全出自中国的典籍D.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极大
13.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一宗教(D)
①它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②它的经典是《古兰经》③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④它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4.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大宗教的共同之处是(B)
A.经典都是《古兰经》B.都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工具C.都信仰上帝D.都广建佛塔
15.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D)
A.古代埃及B.古代希腊C.古代罗马D.古代阿拉伯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四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4分)
答:城市(镇)兴起,商业繁荣,纸币产生,海外贸易兴盛。宋代商业繁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答:成为工商业和文化中心。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
(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4分)
答: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级;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6~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1)面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时局,在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涌现出了哪两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4分)
答:孝德天皇和穆罕默德。
(2)材料一的历史人物为解决所处地区的矛盾而采取的主要途径及内容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答: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放给公民,六年一般,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材料二的历史人物为解决所处地区的矛盾而采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答:创建伊斯兰教。通过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把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统一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完成了传播宗教信仰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使命。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二“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三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l)材料一是哪一宗教的教义?为什么它能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3分)
答:佛教。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人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2)材料一的宗教是什么时候开始向外传播的?并说说它的传播路径。(3分)
答: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3)材料二、三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宗教?它们是如何向外传播的?在三则材料反映的这三种宗教中,哪一种宗教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起了重要作用?(5分)
答: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会依靠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支持,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伊斯兰教。
(4)宗教的实质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非科学认识,在这三种宗教的教义中,它们宣扬的共性是什么?有人认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忍耐、顺从。这种说法不够全面。三大宗教都让人“忍耐顺从”,具有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使人民放弃反抗斗争,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但是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特权,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基督教早期是一个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的宗教,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伊斯兰教关于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5)在你心中,宗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少年,应怎样看待或评价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3分)
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与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它也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我们青少年应该信仰科学,信仰唯物主义,但我们应该尊重信仰宗教的人群及其行为。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古代中国尤其是隋唐文明曾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日本通过遣隋使和遣唐使全面移植先进的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使日本社会发展呈现跳越式前进,完成了本国文化的基础和框架构建,并由此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勃兴。
材料二见右图
(1)材料一评述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当时在位的天皇是谁?这次改革有何影响?(4分)
答:大化改新。孝德天皇。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从材料一的这次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具有怎样的显著特点?(2分)
答:善于模仿,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地区的什么制度?假如你是当时欧洲某庄园的农民,一天在田间耕作,一位你不认识的大封建主,趾高气扬地要求你为他服务,你会怎么做?说说那你的理由。(6分)
答: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不,先生,我没有义务为你服务或你没有权力命令我。(只要表示拒绝即可)因为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