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教案
教材解析
《花之歌》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篇课文,也是本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另外,本课是一首散文诗,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诗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一方面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或建议,如设计自主学习卡等,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板书课题:花之歌)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2)词语解释。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歌颂花的形象美。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歌颂花的精神美。
2.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3.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4.重点句子分析。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从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
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大自然说出来
花开
又收回去
隐喻
花落
然后又说一遍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有什么体会?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突出花的高洁夺目。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既展示出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的情景。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交往的“礼品”是什么呢?
在之后的句子中做出了解释:“婚礼的冠冕”“最后的祭献”,以清新的笔触写出了花在生活中的用途。
仿写:我是大海的叹息;我是天空的泪水;我是田野的微笑。(雨)
(5)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写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6)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纷呈。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的真正意图。
②读完最后一自然段,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
积极乐观,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四、总结感悟
想一想,这首散文诗,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五、拓展阅读
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想象奇特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3.类文阅读
浪之歌(纪伯伦)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的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她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面容憔悴。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雨之歌(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
5(共20张PPT)
第一单元?第4课
花之歌
谈话、图片导入
谈话、图片导入
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
介绍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认识词语
词语解释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歌颂花的形象美。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歌颂花的精神美。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整体感知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整体感知
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整体感知
从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
大自然说出来
又收回去
然后又说一遍
整体感知
隐喻
花开
花落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突出花的高洁夺目。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整体感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有什么体会?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既展示出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的情景。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整体感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在之后的句子中做出了解释:“婚礼的冠冕”“最后的祭献”,以清新的笔触写出了花在生活中的用途。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整体感知
交往的“礼品”是什么呢?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写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整体感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纷呈。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的真正意图。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整体感知
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积极乐观,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整体感知
②读完最后一自然段,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
总结感悟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想一想,这首散文诗,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想象奇特
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