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选择题
下图为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获取的地球影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利用图片,我们可以直观的认识到(
)
A.地球绕地轴自转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地球上天圆地方
2.下列可以用于描述地球大小的有(
)
①地球表面积
②陆地平均海拔
③地表海洋深度
④地球平均半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解析】1.读图可知,我们可以直观的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故答案选C。
2.读图可知,地球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极半径为6357千米;
赤道半径长于极半径,故答案选D。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读图完成下题。
月食现象证明了(
)
A.地球表面地貌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答案】C
【解析】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它是地球形状的有力证明;结合题意。故选:C。
4.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答案】B
【解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顺序先是古代人们提出的“天圆地方”说,再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来推测地球的形状;到了近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球体;最后到了现代社会,有了地球的卫星照片能清楚地看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故选B。
5.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两区域位于东半球,丙区域位于西半球
B.甲乙丙三个区域的面积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
D.甲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乙区域位于低纬度地区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甲、乙、丙都位于东经160度以东的西半球,故A错误。甲乙丙三个区域的面积大小关系是乙>丙>甲,故B错误。甲区域是位于乙区域的正北方向,故C错误。甲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乙区域位于低纬度地区,故D正确。故选D。
下图示意朝鲜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朝鲜半岛位于(
)
A.低纬度
B.中低纬度
C.中纬度
D.中高纬度
7.太白山脉的走向是(
)
A.西北—东南
B.东北—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6.C
7.A
【解析】6.由图中朝鲜半岛的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朝鲜半岛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位于中纬度地区,故选C。
7.根据图中经纬线可以看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太白山脉的走向是西北-东南走向,故选A。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
B.乙、丙两地所在的经线长度相等
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D.丙地位于最大的纬线圈上
9.图中甲地的坐标是(
)
A.(30°N,90°W)
B.(30°S,90°W)
C.(30°N,90°E)
D.(30°S,90°E)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都位于高纬度
B.乙、丙两地四季变化都比较明显
C.甲、丙两地都位于南半球
D.甲、乙、丙三地都位于东半球
【答案】8.B
9.C
10.D
【解析】8.由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处在不同的纬度,纬线长度不同,故A错误。乙和丙所在的经线长度相同,故B正确。甲地是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故C错误。乙所在的赤道纬线最长,故D错误。故选B。
9.由图可知,图中甲所在的纬线是位于赤道以北,经线是位于向东增大上,经纬度位置是(30°N,90°E),故选C。
10.甲地位于中低纬度的分界线上,乙是位于低纬度上,故A错误。乙和丙位于热带,终年炎热,没有四季变化,故B错误。甲位于北半球,丙位于南半球,故C错误。甲、乙、丙三地都位于东半球,故D正确。故选D。
11.下列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地位于中国境内
B.乙地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C.丙地的经度是135°W
D.甲地属于北温带,乙地属于低纬度,丙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B
【解析】图中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的西半球,B描述错误。其它选项描述正确。B符合题意。选B。
12.3
月
21
日,我国军舰和海巡船在下图位置分别进行搜寻活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
船所处的半球是北半球、西半球
B.当海巡船完成任务从
A
点驶向军舰所在的B点时,其沿图中虚线的行驶方向是西北方向
C.此时,太阳直射
B
点所在的纬线,全球昼夜等长
D.从此时起,白银的白昼时间逐渐变短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纬线是地球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北纬和南纬各有90?。据此判断图中0?纬线是赤道,另外一条纬线为10?N,因此A船地处北半球。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该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从西向东,经度逐渐增大的是东经;从西向东,经度逐渐减小的是西经。国际上习惯将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W以东、160
?E以西的区域,是东半球;20
?W以西、160
?E以东的区域,是西半球。因此图中两条经线为90
?E、100
?E,A船所处经度是90
?E,故A船位于东半球,A错;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A点的经纬度是(10?N,90
?E),B点的经纬度是(0?,100
?E),根据纬度位置判断,B点在A点的南方;从经度位置判断,B点在A点的东方。故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错;题中所给时间是3月21日,结合所学3月21日前后是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0?纬线),全球昼夜等长,C正确;白银市位于我国甘肃省中部,地处北半球。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的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D错。故选C。
下图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14.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下图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答案】13.B
14.A
【解析】13.从图中可知,6月15
日~16日,该地的太阳没有落山,一直是白天,故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极昼,故B符合题意。
14.6月15
日~16日,此时快接近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故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下图中公转轨道的①点(夏至日)附近。
下图示意“福建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图",箭头①②a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车棚遮阳车位最多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6.当太阳光线为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沿海台风登陆
B.大兴安岭银装素裹
C.长江下游草长莺飞
D.华北平原秋收农忙
【答案】15.D
16.B
【解析】15.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以当太阳光线是a时,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面积才会最大,车棚遮阳车位最多,此时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南回归线上,时值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选D。
16.读图可知,当太阳光线是a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这时北半球的温带是冬季,东北大兴安岭银装素裹是正确的。故选B。
读“昼与夜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左图所示的光照情况看,该日是北半球的(
)
A.冬至日前后
B.春分日前后
C.夏至日前后
D.秋分日前后
18.左图中四地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9.学业水平测试当天(7月14日),地球大致运行在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学业水平测试当天(7月14日),南通的昼夜长短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
A.昼长于夜、昼变长
B.昼短于夜、昼变短
C.昼长于夜、昼变短
D.昼短于夜、昼变长
【答案】17.C
18.A
19.B
20.C
【解析】17.读图可知,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节气,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8.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仪能够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形成;位置最东地方最早看到日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图中四地最早见到日出的是甲地,该地位置最东。故选A。
19.结合图示:7月14日位于夏至日和秋分之间,即图2中的②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选B。
20.7月14日介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地球位于图2中②的位置,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7月14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此时北半球的南通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故选C。
二、综合题
21.你能认出如图画的是什么物体吗?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是地球.
(1)你知道地球的大小吗?请你在图上填上数据.平均半径________??赤道________
(2)地球表面积是________亿平方千米.
(3)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上,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个________体.
【答案】(1)6357千米
4万千米;(2)5.1;(3)球
【解析】
(1)经测量: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极半径约6357千米;
(2)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2.读“地球的部分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图中描出0°经线,标出北极点的纬度。________
(2)如果每两条经线的间隔是15°,那么A点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B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
(3)若一架飞机从D点一直往南飞,它能经过的地点应是B、C、E中的________。
(4)图中A~E五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
(5)图中A~E五点中最先迎来一天日出的是________,所在纬线最短的是________;B是否昼夜等长____________(“是”或“否”)。
【答案】
45°W
(0°,0°)
B
BCD
CE
C
D
是
【解析】
(1)0°经线是穿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其纬度是90°N。
(2)如果相邻经线、相邻纬线的间隔都是15°,那么A点从0°经线向西,与0°经线间隔45°,经度是45°W;
B点位于赤道上和0°经线上,经纬度位置是(0°,0°)。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D两点在同一经线上,B点位于D点的南方,C点位于D点的东南方向,E点位于D点的西南方向,如果一架飞机从D点一直往南飞,它能经过的地点应是B、C、E中的B。
(4)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图中的A经度为45°W,
B的经度为0°,C的经度为60°N,D的经度为0°,E的经度为30°W,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所以B、C、D位于东半球,C、E位于南半球。
(5)在地球上东边比西边早看到日出,A~E五点中C地位置最偏东,故一天中,C地先见到日出,赤道是最长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所以A~E五点中D点的纬线最短,B点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23.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左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纬度_______,经度________。
(2)读左图,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___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C点位于_____半球。
(3)左图中D点位于___________纬度(“低纬”、“中纬”、“高纬”)。
(4)右图中,乙点位于丙点的________方向;乙点和丙点相比时间更早的是_________。
(5)右图中,丙点位于_________线上(“晨线”或“昏线”)。
【答案】20°N
170°E
北
东
中
正东
乙
晨
【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A点所以的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是20°N,经度是位于向东增大上的170°E。
(2)从左图可知,B点是位于以北的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C是在160°E以西的东半球。
(3)从纬度范围看,D点是位于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
(4)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右图中乙点是位于丙地的正东方向;乙点位于丙地的东部,乙地的时间比丙地更早。
(5)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图中丙点是位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晨线上。
24.读昼夜半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虚线是回归线和极圈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南、北)半球。
(2)A点的经度是_____。
(3)晨昏线是昼半球、夜半球的分界线,图中_____(PC、PB)是晨线。
(4)图中A、B、C、P四地,终年无阳光直射的是_____(填字母)。
(5)图示时刻,太阳直射_____(纬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多或少),你学校所在地的昼夜状况是___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南半球正处于_____(季节)。
【答案】北
150°E
PB
P
北回归线(23.5°N)
多
昼长夜短
夏至
冬季
【解析】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图中为逆时针旋转,为北极上空俯视图,所以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2)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经线圈,它们的经度之和为180°,其中一条为东经度,一条为西经度(0°和180°
除外),A点与30°W组成了经线圈,所以A点的经度是150°E。
(3)晨昏线是昼半球、夜半球的分界线,由图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图中PB是晨线,PC为昏线。
(4)由图可知,图中A位于北回归线上,BC位于赤道上,P位于北极圈上,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所以ABC都有太阳直射现象,P点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5)图示时刻,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量最多,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状况是昼长夜短,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正处于冬季。
25.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A地的纬度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填南、北)半球。
(2)B地的经度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填东、西)半球。
(3)
A、B、C三地,秋分日最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____。
(4)当太阳直射B地时,该日我国各地昼长为______小时;当太阳直射C地时,地球位于图10中公转轨道的________处,该日北寒带有__________(填极昼、极夜)现象,北京(东经116°,北纬40°)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为_________。
【答案】23.5°N
北
80°E
东
C
B
12
乙
极昼
正北
【解析】
(1)读图可知,根据纬度的分布规律,纬度值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因此,A地的纬度是北纬23.5°,位于北半球。
(2)读图可知,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经度值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西半球;因此B地的经度是东经80°,位于东半球。
(3)读图可知,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运转,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看到日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一致,所以图中A、B、C三地中,秋分日最早迎来日出的是C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B地。
(4)当太阳直射B地时,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因此我国各地昼长都为12小时;当太阳直射C地时,即北回归线时,正值夏至日,地球位于图1中公转轨道的乙处,该日北寒带有极昼现象,北京位于40°N,属于北温带,北京的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为正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认识地球
一、选择题
下图为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获取的地球影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利用图片,我们可以直观的认识到(
)
A.地球绕地轴自转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地球上天圆地方
2.下列可以用于描述地球大小的有(
)
①地球表面积
②陆地平均海拔
③地表海洋深度
④地球平均半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读图完成下题。
月食现象证明了(
)
A.地球表面地貌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4.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5.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两区域位于东半球,丙区域位于西半球
B.甲乙丙三个区域的面积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
D.甲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乙区域位于低纬度地区
下图示意朝鲜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朝鲜半岛位于(
)
A.低纬度
B.中低纬度
C.中纬度
D.中高纬度
7.太白山脉的走向是(
)
A.西北—东南
B.东北—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
B.乙、丙两地所在的经线长度相等
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D.丙地位于最大的纬线圈上
9.图中甲地的坐标是(
)
A.(30°N,90°W)
B.(30°S,90°W)
C.(30°N,90°E)
D.(30°S,90°E)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都位于高纬度
B.乙、丙两地四季变化都比较明显
C.甲、丙两地都位于南半球
D.甲、乙、丙三地都位于东半球
11.下列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地位于中国境内
B.乙地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C.丙地的经度是135°W
D.甲地属于北温带,乙地属于低纬度,丙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12.3
月
21
日,我国军舰和海巡船在下图位置分别进行搜寻活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
船所处的半球是北半球、西半球
B.当海巡船完成任务从
A
点驶向军舰所在的B点时,其沿图中虚线的行驶方向是西北方向
C.此时,太阳直射
B
点所在的纬线,全球昼夜等长
D.从此时起,白银的白昼时间逐渐变短
下图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14.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下图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下图示意“福建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图",箭头①②a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车棚遮阳车位最多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6.当太阳光线为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沿海台风登陆
B.大兴安岭银装素裹
C.长江下游草长莺飞
D.华北平原秋收农忙
读“昼与夜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左图所示的光照情况看,该日是北半球的(
)
A.冬至日前后
B.春分日前后
C.夏至日前后
D.秋分日前后
18.左图中四地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9.学业水平测试当天(7月14日),地球大致运行在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学业水平测试当天(7月14日),南通的昼夜长短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
A.昼长于夜、昼变长
B.昼短于夜、昼变短
C.昼长于夜、昼变短
D.昼短于夜、昼变长
二、综合题
21.你能认出如图画的是什么物体吗?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是地球.
(1)你知道地球的大小吗?请你在图上填上数据.平均半径________??赤道________
(2)地球表面积是________亿平方千米.
(3)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上,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个________体.
22.读“地球的部分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图中描出0°经线,标出北极点的纬度。________
(2)如果每两条经线的间隔是15°,那么A点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B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
(3)若一架飞机从D点一直往南飞,它能经过的地点应是B、C、E中的________。
(4)图中A~E五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
(5)图中A~E五点中最先迎来一天日出的是________,所在纬线最短的是________;B是否昼夜等长____________(“是”或“否”)。
23.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左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纬度_______,经度________。
(2)读左图,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___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C点位于_____半球。
(3)左图中D点位于___________纬度(“低纬”、“中纬”、“高纬”)。
(4)右图中,乙点位于丙点的________方向;乙点和丙点相比时间更早的是_________。
(5)右图中,丙点位于_________线上(“晨线”或“昏线”)。
24.读昼夜半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虚线是回归线和极圈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南、北)半球。
(2)A点的经度是_____。
(3)晨昏线是昼半球、夜半球的分界线,图中_____(PC、PB)是晨线。
(4)图中A、B、C、P四地,终年无阳光直射的是_____(填字母)。
(5)图示时刻,太阳直射_____(纬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多或少),你学校所在地的昼夜状况是___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南半球正处于_____(季节)。
25.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A地的纬度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填南、北)半球。
(2)B地的经度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填东、西)半球。
(3)
A、B、C三地,秋分日最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____。
(4)当太阳直射B地时,该日我国各地昼长为______小时;当太阳直射C地时,地球位于图10中公转轨道的________处,该日北寒带有__________(填极昼、极夜)现象,北京(东经116°,北纬40°)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为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