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邵阳市高一选科摸底考试(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湖南省邵阳市高一选科摸底考试(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7 10:08:45

文档简介

2020年邵阳市高一选科摸底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解析】B项,孟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人求‘利’”,而是说要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再去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
2.D
【解析】D项,意在论述人们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3.C
【解析】C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
4.B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为“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而非选项中的“必须更多地依靠快递行业的自律以及市场竞争的调控”。
5.C
【解析】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2008—2009年的增速是下降的。
6.【解析】①优化快递末端网络建设;②加强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和行业自律;③整合行业内的资源,扩大企业规模,降低运行成本(或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步伐);④细分快递市场,提高行业集中度,提供高质、差异化服务产品。
7.D
【解析】这个情节虽简略,但作用极大,对丰富文章内容、衬托雪花形象、表现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8.(6分)【解析】雪花的含义:①实指生活中的雪花;(1分)②指小说中的主人公,象征其如雪花般美好、纯洁的品行。(2分)雪花为题的作用:①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②雪花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突出了她如雪花般美好的品质和精神;(1分)③突出表现了小说的爱心、孝顺的主题。(1分)
9.(6分)【解析】这样结尾的作用:①运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手法,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小说一波三折;②衬托小说人物雪花形象,表现其善良有爱心、孝顺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陌生的雪花细心热情的照顾老汉而自己的两个儿子却不理不问,揭示了事孝的主题,深化文章的立意,引人深思。(每点2分)
10.C
11.B
【解析】奉车与黄门驸马不属同一官职。
12.B
【解析】“苏武父兄”错,是苏武的哥哥与弟弟。
13.(10分)翻译:(1)(5分)并且皇上年纪老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春秋”,“亡常”,“夷灭”,被动句,整体句意各1分,共5分。)
(2)(5分)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赏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
(“归”:回国;“赐”:赏赐;“加”:施、奖赏。三个词语各1分。整体句意2分,共5分。)
14.C
【解析】C项尾联的“痛苦”“沉郁悲怆”错,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惭愧,质朴自然。
15.(6分)①难言的伤感。开篇二句诗人回顾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则自伤。②初到的喜悦。诗人初到黄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包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③苦中作乐,乐观旷达。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刻画了诗人被贬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绪,深刻地表明诗人无论遭受多大打击和迫害,决不向命运低头,更不为此摇尾乞怜,始终保持旷达的情怀,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每点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16.(6分,每空1分)①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③一片神鸦社鼓
烽火扬州路
1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舒缓:从容;缓和。松弛:松散;不紧张;(制度、纪律等)执行得不严格。此空应填“舒缓”。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此空应填“层出不穷”。凸显:清楚地显露,也指突出,显著。突现:突然出现。此空应填“凸显”。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此空应填“司空见惯”。故选A。
18.B
【解析】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19.D
【解析】先弄清楚文本中画线句子的病点:一是主语不当;二是缺动词宾语。然后找出全都修改好了的。故选D。
20.(6分)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而是正在真正变为现实(而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每空2分,第一空必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三空意思对即可给分。)
21.(5分)上联: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2分)
下联: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2分)
描写对象:屈原(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一般常识。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以下几点: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仄起平收;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且一般对联的语句是前短后长。据此可确定顺序。“忍使忠良殄瘁”中“瘁”是仄声字,为上联最后一句,“能教日月争光”中的“光”是平声字,为下联的对句。
22.参考立意:本题审题不难,学生应该都有话说。写法上可以通过叙事写出自己幸福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找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认识。①简简单单即幸福;②健康活着即幸福;③活在当下,珍惜拥有——我的幸福观等等。
附1:《答苏武书》节选参考译文: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汉朝之臣,怎能不说这种话?可是,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其余辅助汉室立下功劳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等人,都确实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具备担任将相的能力,却遭受小人的诽谤,他们都受迫害、屈辱,其事业也告失败。最终使有才之人遭到诋毁,才能无法施展。他们二人的遭遇,谁不为之痛心呢?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就是功臣义士手持兵刃叹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说待遇"不薄"呢?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像这样,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事却不觉得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代办文书的小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
附2: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发展等级(20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精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PAGE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2页
(共2页)2020年邵阳市高一选科摸底考试试题卷
语文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儒家所言轻利,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吉私
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孔子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
恶也(《论语·里仁》),从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
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
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
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想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街的支
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
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街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
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
学说的生生不息莫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儒
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类似“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
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
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晴形的,盂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
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子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
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
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
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该与时俱进,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合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在生活中面对“义”
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平街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
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
和利的关系是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
在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为,我然者,
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
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
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
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巳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