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
一、复习导入
1.导入课题:
在这一章,我们深入地研究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以及相关的应用,这节课我们把这章的知识整体回顾一下.
2.复习目标:
(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
(2)能说出角平分线性质、判定以及它与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联系.
(3)灵活地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解决几何问题.
3.复习重、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
难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的应用.
二、分层复习
第一层次学习
1.复习指导:
(1)复习内容:复习教材第31页到教材第56页的内容.
(2)复习时间:10分钟.
(3)复习方法:回顾、整理、反思.
(4)复习参考提纲:
请你带着下面的问题,复习一下全章的内容:
①你能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全等形的例子吗?
②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试着说说这些判定之间的区别.
④学习本章内容之后,你对角平分线有哪些新认识,你能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吗?
⑤说说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自主复习:
同学们可结合复习指导进行复习.
3.互助复习:
1.师助生:
(1)明了学情: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生是否学会了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得到线段相等、角相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方法是否掌握.
(2)差异指导:引导学生总结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方法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完成的.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
4.强化复习:
(1)复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
(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第二层次学习
1.复习指导:
(1)复习内容:解答参考提纲中的例题.
(2)复习时间:10分钟.
(3)复习方法:自主动手完成复习参考提纲中的问题的解答.
(4)复习参考提纲:
①巧添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如图,在△ABC中,AB=12,AC=8,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AD的取值范围.
解:延长AD至E,使AD=DE,连接BE,CE.
∵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
在△BDE和△CDA中,BD=CD,∠BDE=∠CDA,DE=DA,
∴△BDE≌△CDA(SAS).
∴BE=CA=8.
∵AB-BE
∴4∴2②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开放性与探究性问题.
例2: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条件:
a.AB=AC,b.AD=AE,c.∠1=∠2,d.BD=CE.请你以其中三个条件为题设,余下的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
解:命题:如果AB=AC,AD=AE,∠1=∠2,那么BD=CE.
已知:如图,△ABD和△ACE中,AB=AC,AD=AE,∠1=∠2.
求证:BD=CE.
证明:∵∠1=∠2,∴∠1+∠CAD=∠2+∠CAD,即∠BAD=∠CAE.
在△ABD和△ACE中,AB=AC,∠BAD=∠CAE,AD=AE,
∴△ABD≌△ACE(SAS).∴BD=CE.
2.自主复习:
先动手独立完成,不会的小组互助交流.
3.互助复习: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通过前一章的学习,了解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的认知度、本章内容的知识点学生并不难掌握.但是,由于接触到几何证明的时间不长,学生对于证明的思路以及方法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应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关键之处.
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例题探究解决问题思想及方法.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
4.强化复习:
(1)添加辅助线的目的和要求.
(2)命题证明的步骤.
(3)练习:教材第55页第6题.
解:如图,共4处
三、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习中的困惑.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及不足进行点评.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应重点突出:
(1)利用知识回顾与错例剖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强调转化思想的认识与应用,证明线段与角的相等可以转化成证明三角形全等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也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利用这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领悟和掌握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针对性练习
一、基础巩固(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如图,AB∥DC,AD∥BC,CF=AE,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D)
A.3
B.4
C.5
D.6
2.如图,在Rt△ABC中,AB⊥AC,AD⊥BC,BE平分∠ABC,交AD于E,EF∥AC,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
A.AB=BF
B.AE=ED
C.AD=DC
D.∠ABE=∠DFE
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等于(D)
A.15°
B.20°
C.25°
D.30°
4.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D)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高线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5.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C)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D.已知三边
二、综合应用(30分)
6.如图,AB
=CD,AD
=BC,O为BD上任意一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M、N点.求证:∠1=∠2.
证明:在△ABD和△CDB中,AB=CD,AD=CB,BD=DB,
∴△ABD≌△CDB(SSS).
∴∠ADB=∠CBD,
∴AD∥BC,∴∠1=∠2.
三、拓展延伸(20分)
7.如图,在
△ABC
中,点D是BC的中点,
DE⊥AB,
DF⊥AC,E、F为垂足,DE=DF,求证:
AB=AC.
证明:连接AD.∵DE⊥AB,DF⊥AC,DE=DF,∴AD平分∠BAC.
∴∠BAD=∠CAD.∵点D是BC的中点,∴BD=CD.
在Rt△BDE和Rt△CDF中,BD=CD,DE=DF,∴Rt△BDE≌△Rt△CDF(HL)
∴∠B=∠C.
∴A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