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内容标准】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马可·波罗来华、四大发明的外传,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培养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历史意义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图例讲述法与讨论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教学要点】
重点:四大发明的外传,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的意义。
难点: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期张骞远赴西域,开通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来,又一次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新课探究】
马可·波罗来华
七下第10课已经介绍,请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第2段小字。
1、历史条件
问: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一、蒙古远征的结果。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二、蒙古开放的政策,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贸。
2、时间:13世纪
3、著作:《马可·波罗行纪》——“世界奇观之书”
4、《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行纪》客观起到了介绍和传播东方文化的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有所启示,但其中也存在过誉和失实的地方。
二、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在七年级课本上已有专门介绍,可引导学生回顾。
1、传播使者:阿拉伯人
2、传播路线
(1)造纸术传播
东:朝鲜、日本 由北向南
南:越南、南亚
西:中亚、西亚、欧洲 由东向西
(2)火药西传(元代)
路线:中亚、西亚、欧洲
火药与造纸术的传播,两者都是以战争作为媒介而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都起到了桥梁作用。
(3)印刷术的传播(10世纪北宋)
路线:东亚、东南亚、中东、欧洲
(4)指南针西传(12世纪南宋)
路线:经阿拉伯人(或欧亚大陆腹地)传入欧洲
3、四大发明外传的影响(课本54页最后一段)
(1)造纸术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2)火药对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起了巨大作用。
(3)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贸易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感。
(4)活字印刷术对西欧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战胜封建宗教神学起了巨大作用。
(5)总之,中国四大发明外传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三、阿拉伯数字
1、发明者:古代印度人
2、改进与传播者:中古阿拉伯人
3、传播:印度→阿拉伯→北非地中海沿岸→欧洲
4、作用
(1)方便了商业贸易活动
(2)促进了数学和整个自然科学的进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极为重要。
【讨论探究】
对照唐、元时期中国造纸术和火药西传以及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谈谈自己的感想。
思路:本题可从中国古代文明成果的西传、近代西方文明强行输入中国的史实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多侧面看待和分析历史现象。中国古代文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步,而西方列强的东侵,却使中国沉沦于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之中。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列举和平交往的典型事例。
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中国四大发明外传;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等等。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C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A )
A、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3、中国的造纸术正式外传是在 ( B )
A、公元7世纪以前 B、公元751年怛(da)逻斯之战后
C、东汉时期 D、北宋初年
4、欧洲人自己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是在( D )
A、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东欧腹地后
B、公元7---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后
C、1258年,蒙古军围攻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后
D、公元14世纪上半期
二、问答题
5、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