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
1.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B.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有些波长变短了
C.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有些波长变长了
D.康普顿效应可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若要使处于能级n=3的氢原子电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能量为的电子撞击氢原子二是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氢原子
D.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以及核力的饱和性,不可能无节制地增大原子核而仍能使其稳定
3.频率为ν的光子,具有的能量为hν,动量为,将这个光子打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电子上,光子将偏离原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子的散射,下列关于光子散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传播速度大小不变
B.光子由于在与电子碰撞中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
C.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波长小于入射光子的波长
D.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频率大于入射光子的频率
4.关于近代物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B.一群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9种不同频率的光
C.重核裂变过程生成中等质量的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一定减少
D.X射线经物质散射后波长变短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5.实验表明:光子与速度不太大的电子碰撞发生散射时,光的波长会变长或者不变,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散射,该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电子具有足够大的初速度,以至于在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则该散射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这一现象已被实验证实。关于上述逆康普顿散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B.该过程不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C.散射光中存在波长变长的成分
D.散射光中存在频率变大的成分
6.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A.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既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
C.某原子核经过一次衰变和两次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6个
D.的半衰期是5天,12 经过15天后衰变了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C.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8.下列事例中表明光子不但具有能量,而且象实物粒子一样具有动量的是 ( )
A.康普顿效应 B.光的偏振现象
C.光的色散现象 D.光的干涉现象
9.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金属的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B.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无关
C.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各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都相同
D.发生光电效应时,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减弱入射光的强度,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10.激光在“焊接”视网膜的眼科手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一次手术中,所用激光的波长λ=6.610-7m,每个激光脉冲的能量E=1.510-2J。则每个脉冲中的光子数目是(已知普朗克常量,光速)( )
A.3×1016 B.3×1012 C.5×1016 D.5×1012
11.光子的能量与之成正比的是( )
A.光速 B.光的频率 C.光的波长 D.光速的平方
12.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之一.量子理论的核心观念是“不连续”.关于量子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首先提出“能量子”的概念,他被称为“量子之父”
B.爱因斯坦实际上是利用量子观念和能量守恒解释了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动量,也说明光是不连续的
D.海森伯的不确定性关系告诉我们电子的位置是不能准确测量的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正负电子对湮灭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核物理技术.一对正负电子对湮灭后生成光子的事实说
参考答案
1.C
【解析】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选项A错误;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有些因为能量减小,从而波长变长了,选项B错误,C正确; 康普顿效应不可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选项D错误;故选C.
2.D
【解析】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能量减小,波长变长,选项A错误;比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选项B错误; 若要使处于能级n=3的氢原子电离,若用能量为的电子撞击氢原子,则电子的能量不可能全部传给氢原子而使其电离;若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光子的能力可完全被氢原子吸收可使其电离,选项C错误;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以及核力的饱和性,不可能无节制地增大原子核而仍能使其稳定,选项D正确;故选D.
3.A
【解析】光子与电子碰撞后,光子方向改变,但是速度大小不变,故A正确;光子与电子碰撞将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能量E减小,根据E=hv,则频率减小,故B错误;由于受到电子碰撞,能量减小,则频率减小,根据,知,散射后光子的波长大于入射光子的波长,散射后光子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故C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
4.C
【解析】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因绿光的频率小于紫光,则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A错误;一群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 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B错误; 重核裂变过程生成中等质量的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但由于放出能量,根据质能方程可知,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减少,选项C正确;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部分X射线的散射光波长会变大,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选项D错误;故选C.
5.D
【解析】逆康普顿散射与康普特散射一样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所以AB错误;由于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所以光子的能力增大,频率变大,波长变短,故C错误;D正确。
6.B
【解析】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选项A错误;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既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选项B正确;某原子核经过一次衰变核内中子数减小2;再进过两次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再减小2,故共减少4个中子,选项C错误; 的半衰期是5天,12 经过15天后还剩下,选项D错误;故选B.
7.D
【解析】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强度无关,选项B正确;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正确;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D.
8.A
【解析】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不但具有能量,而且象实物粒子一样具有动量,光的偏振现象和干涉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故A正确
故选A
9.B
【解析】
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小于金属的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A错误;金属的逸出功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无关,选项B正确;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则如果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各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不相同,选项C错误;发生光电效应时,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减弱入射光的强度,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不变,只是逸出的光电子的数量减小,选项D错误.
10.C
【解析】
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每个激光脉冲的能量为E,则每个脉冲中的光子数目
代入数据,解得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B
【解析】
根据可知,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故选B。
12.ABC
【解析】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首先提出“能量子”的概念,他被称为“量子之父”,选项A正确;爱因斯坦实际上是利用量子观念和能量守恒解释了光电效应,选项B正确; 康普顿效应证明光的粒子性,光具有动量,也说明光是不连续的,选项C正确; 海森伯的不确定性关系告诉我们,在微观领域,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故D错误;故选ABC.
13.AB
【解析】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实验基础;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电场力做功,分析电子的电势能和动能的变化;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A、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从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故B正确;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总能量减小,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其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则速度增大,故C错误;
D、一对正负电子对湮灭后生成光子,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光子有与能量相对应的质量,所以这个过程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