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知识要点剖析
一、理解函数概念“五”注意
教材中是这样定义的: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正确理解函数这一概念必须注意如下五点:
一、注意理解“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函数中的两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函数(即因变量),其中自变量的变化才能引起函数的变化.因此,函数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例如,y = 2x - 1中的对应关系是指:因变量y对应于自变量x的2倍减去1的差 .
二、注意理解“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1)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使对应关系无意义,如y =,x的取值不能为1;
(2)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使某个变化过程(实际问题)无意义.
三、注意理解“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的含义,即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值.因此,自变量x在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 y 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值与它对应 .
如 y = ±x,这里y不是 x 的函数,因为在自变量 x每个值,y有两个值与它对应 .
或如图所示,皆不是函数关系:
四、注意正确判断“谁是谁的函数”
判断“谁是谁的函数”,即在某个函数关系中,谁是自变量,谁是函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一个变量取其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这两个变量“互为函数”,即谁都可作为对方的函数.
通常,函数即因变量写在等号左边。
五、注意正确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有意义
(1)整式型: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如函数y=3x+1,y=x2+x-4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分式型: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得分母不为零的实数.如函数y=中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由x-1≠0得).
(3)二次根式型: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得被开方式为非负数的实数.如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由x-1≥0得).
(4)复合型:即自变量同时含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情况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它们的公共解.如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0与x-3≠0的公共解,即x≥2且x≠3.
2、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当函数关系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cm,它的各边长减少xcm后,所得新正方形的周长为ycm.则y与x的关系式为y=12-4x,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 < x < 3.
2、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1)列表法;(2)图象法;(3)表达式法(也称关系式或解析式).
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图象的性质
1、一次函数的概念
课本首先列举两例,得出两个函数关系式,从而引导归纳出一次函数的定义: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 = kx + 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 = 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解读〗:
(1)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 = kx + b(k≠0)的结构特征:
①k≠0;②自变量x的次数是1;③常数项b可为任意数.
(2)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 = kx (k≠0)的结构特征:
①k≠0;②自变量x的次数是1,这是识别一次函数的关键;③无常数项或常数项为0.
(3)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
针对训练:
(1)已知函数y=(2m-1)x+1-3m,m为何值时,
①这个函数为正比例函数?
②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
析解: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次项系数2m-1不等于0.
解:①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有1-3m=0且2m-1≠0,得,
∴时,y=(2m-1)x+1-3m为正比例函数.
②由一次函数的定义知,当且时,y=(2m-1)x+1-3m为一次函数.
(2)若函数,则m=_______。
评注: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利用数学概念是数学解题的基本方法,熟知一次函数定义中自变量x的系数、次数要求是解本类题的关键.
2、函数图象
(1)函数图象的概念: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2)函数图象的画法:一般分为三步: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
3、一次函数的图象
(1)形状: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 = kx + b.
(2)画法:由于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
一般地,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是经过点(0,b)和(-,0)的一条直线,当b = 0时,即为正比例函数,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
(3)性质:一次函数性质涉及面广,知识度深,是函数考核方面的重中之重,因此正确的掌握,灵活的应用,便成为了学好一次函数的重点问题。
探究一下一次函数的相关性质,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且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的性质如下:
性质一:一次函数中k的取值决定了图像的倾斜方向。
①k>0直线必然经过一、三象限,y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②k<0直线必然经过二、四象限,y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相关链接:
1.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肯定经过__________象限,同时y的值会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___。
2.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且,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应为_________。
答案:1.二、 四;减小。 2.
性质二:一次函数中b的取值确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反之亦然。
①b>0直线与y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②b=0直线过原点。
③b<0直线与y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相关链接:
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相交负半轴,则图像肯定会过( )
A. 一、二、三象限 B. 二、三、四象限
C. 一、二、四象限 D. 一、三、四象限
2.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D. 2. 或
性质三:当k确定b变化时,图像为无数条平行线;当b确定k变化时,图像为一束都经过点(0,b)的直线。
相关链接:
1.已知直线经过点,且平行于直线。
(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这条直线经过点,求m的值。
2.如下图,有四条直线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8,且四个顶点分别在轴上,则经过四条直线的一次函数解析式分别是什么?
答案:1.(1); (2)2。
2.。
性质四:一般的,一次函数的k、b都未确定,他的图像分为四种情况:
注意:一般的画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且k≠0)图像时,选取(0,b)、(-,0)两点,即选取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
相关链接:
1.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k-b>0,那么这个函数的图像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2.如下图,如果一次函数中,,且当时,y>0,那么一次函数的图像只能是( )
答案:1.C 2.B
三、应注意的问题
1、由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再由函数图象比较“数”,这是“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是函数解题的重要手段.
2、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获取信息,主要是观察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图象上标明的一些点的坐标及增减性.
四、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1、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式子中的未知数,再根据条件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未知数的系数也叫做待定系数.
2、步骤:(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正比例函数设y = kx;一次函数设y = kx + b);
(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代入表达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
(4)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回所设的表达式.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就是确定式中所含的未知系数的值,有时这个未知数需要我们设定,主要的解题思路是解方程.
(一)确定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应具备的条件:
1.由于正比例函数中只有一个未知系数k,故只要一个条件,即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k的值,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一次函数是有两个未知系数k,b,需要两个独立的关于k,b的条件,求得k, b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的坐标或两对x,y的值.
(二)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方法:
1.对于正比例函数,将一个已知点的纵、横坐标代入中,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k就能确定它的表达式.
例1 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4),写出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析解:把点A的纵、横坐标代入表达式中,即其中的,即,解得,所以,函数的表达式为:.
2.对于一次函数,将两个已知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代入中,建立关于k,b的两个方程,求出k,b的值,就能确定函数的表达式.
例2 直线经过点A(-3,0)和点B(0,2),求这条直线的表达式.
析解:本题的确定方法为:把点A和点B的横、纵坐标分别当作x,y的值代入中,可得两个方程:,得出,,从而得出直线的表达式为:.
总结:若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m,0),(0,n)点,则
3.如果题中没有给出函数的表达式,首先要设出表达式,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数的值.
例3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1)和(-1,-3),求它的表达式.
析解:本题并没有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我们设出来,可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然后将点的坐标代入其中,仿照上面的方法可得,此函数的表达式为:.
(三)两个特殊的确定方法:
1.根据交点确定:由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找出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条件.
例4 已知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和直线与y轴相交于同一点,且过点(2,-6),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析解:如果设要求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因为直线与y轴的交点为(0,2),易知其中的未知数,再根据另一条件求得,所以此函数的表达式为:.
2.由平行线确定: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表示这两条直线的表达式中的“k”值相等,在解题时要注意这个“隐含条件”.
例5 若直线平行于直线,且过点(5,-9),求直线的表达式.
析解:直接可得,再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求出,所以,此函数的表达式为:.
(四)与已知一次函数对称
例6.已知某一次函数的图像与直线关于x轴对称,求此一次函数解析式.
解:由于两一次函数图像关于x轴对称,则直线上的点A(x,y)关于x轴的对称点A′(x,-y)必在所求函数的图像上,即两函数自变量取值相同时,函数值恰好互为相反数,故所求函数解析式为,整理得.
评析:由一次函数图像的特征可知,若两函数及的图像关于x轴对称,则必有,仿照此法,也可以求两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时的解析式.
(五)由已知函数平移所得
例7.将直线向上平移5个单位,求所得图像的解析式.
解:设所求函数关系式为,因为平移后两函数图像互相平行,故有k=3,而b=-2+5=3,故所求函数解析式为.
评析:一般地,对于一次函数(k≠0),若将其向上平移m个单位,则所得函数解析式为;若将其向下平移m个单位,则所得函数解析式为(特别,当m=b时平移后的函数图象将通过原点而转变成正比例函数).
五、一次函数的应用
1、由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1)从函数图象的形状可判断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
(2)从x轴、y轴的实际意义去理解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
2、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步骤:
(1)设定实际问题中的变量;
(2)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
(3)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保证自变量具有实际意义;
(4)解答一次函数问题,如极值、合算等;
(5)写出答案.
【典题举例】
例1点A(2,4)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解析:由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 kx.
当x =2时,y =4,即4=2 k,则k = 2.
故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例2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5,则k的值为 .
解析:设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由题意,得
当x=0时,y=3;当y=0时,x=-.
则OA=3,OB=.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
OA2+OB2=AB2,即32+()2=52,
解得,k=±.
例3一根蜡烛长20cm,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cm,燃烧时剩下的长度为y(cm)与燃烧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下图中的( )
解析:由题意,得
y与x的函数关系式:y=-5x+20(0≤x≤4)
故应选A.
例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2,-3),B(1,3)两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试判断点P(-1,1)是否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
解析: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 kx + b. 由题意,得
解得,k =2,b = 1.
故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 2x +1.
(2)当x=-1时,y = 2x +1=2×(-1)+1=-1.
所以点P(-1,1)不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
例5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排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
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多少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多少升?
(2)已知洗衣机的排水速度为每分钟19升, ①求排水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②如果排水时间为2分钟,求排水结束时洗衣机中剩下的水量.
解析:(1)由图象可知,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4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40升.
(2)①由题意,得y=40-19x;
②当x =2时,y=40-19x=40-19×2=2.
故洗衣机中剩下的水量2升.
一次函数易错问题剖析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题时,由于忽略限制条件、考虑问题不全面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下面给出归类剖析,供同学们在学习时参考。
忽略定义式中的限制条件出错。
例1、已知函数是一次函数,则n=___。
错解:因为是一次函数,所以 解得: 或
剖析:一次函数的定义式为:一般地,形如(k ,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本题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一限制条件而出错。
正解:因为是一次函数,
所以 解得 所以
忽略坐标系中表示线段的长时要取点的坐标的绝对值。
例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2)且与坐标轴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为4,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
错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因为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2),所以b=2,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求这个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即解方程组 解得 , 即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为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解得: 所以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剖析:在表示三角形的面积时,用的是三角形的边长,是线段的长度,不要忽略要取绝对值才能表示线段的长度,否则就会漏掉一个解,本题正是因为忽略了这点而出了错。
正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因为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2),所以b=2,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求这个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即解方程组 解得 , 即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为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解得: 所以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或 。
考虑问题不全面出错。
例3、一次函数,当时,对应的函数值为,求k+b的值。
错解:因为当时,对应的函数值为
所以当时 当时
所以可得方程组 解得 所以
剖析:由于问题中没有给出y随x的变化怎样变化,所以应该考虑到有可能y随x的增大而增大,也有可能y随x的增大而减小,本题的出错原因正是没有全面考虑到这一点而漏解出错。
正解: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则当时 当时
所以可得方程组 解得 所以
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时,则当时 当时
所以可得方程组 解得 所以
所以k+b的值是9或1
一次函数图象与直线两者关系不清出错。
例4、已知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
错解:有题意可得,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或一、三象限
所以可得 解得
剖析:因为直线 当时 图象也不经过第二象限,所以也符合条件,以上的错解忽略了直线图象不过第二象限这一情况导致了错解。
正解:有题意可得,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或一、三象限
所以可得 解得 特别地当时也符合题意,所以
实际问题需画图象时,容易忽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出错。
例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把底边y表示为腰长x的函数,并画出图象。
错解: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y , 腰长为x ,周长为20
所以 所以
令得 所以点A(0,20)
令得 所以点B(10,0)
所以经过A,B的直线即为的图
象,如图1所示 . 图1
剖析:本题是实际问题,x和y分别表示线段的长的实际意义,x表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y表示底边长,x和y应该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所以 于是得 故图象应是去掉端点的一条线段。
正解:有题意可得 ()
当时 所以A(5,10)
当时 所以B(10,0)
所以所求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 图2
练习:1、已知函数是一次函数,则m=___。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3)且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3,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
3、已知一次函数 当时对应的y的值为,则k的值为___。
4、已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___。
5、如图,在ABC中,,AC=6, BC=8 设P为BC上任意一点,点P与B,C不重合,且CP=x, 若
求y与x的函数关系。
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图3
画出函数的图象。
答案:1、-1 2、 或 3、 4、
5、(1) (2) (3)图象如图4
图4
A、
O
x
4
y
20
B、
O
x
4
y
20
C、
O
x
4
y
20
D、
O
x
4
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