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课堂作业:
1.写一写。
zǔ
ɡuó
nónɡ
dàn
wànɡ
lán
tiān
一
无边
2.
读一读。
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3.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4.
说一说。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5.
抄一抄。
祖先
原始
意思
浓绿
一望无边
蓝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作业:
1.读一读。
我读了(
)遍就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
2.
查一查。
原始森林的样子。
3.读一读。
《美丽的星空》
《恐龙的灭绝》23
祖先的摇篮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追想了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场景。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诗歌共有4个小节,结构清晰明朗。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学习本文时,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摘、掏、逗、采”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二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2、3小节的内容说一说。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4个问句。
2.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通过借助图片、比较的方法识字。
3.会写“祖、啊”等9个字,注意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和易错字“摘”。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4.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5.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并积累这样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质疑“祖先的摇篮”指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尝试自学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4.接读课文,随机指导、正音。指导读正确“啊”的音变,在“这是多大的摇篮啊!”这句中读“nɑ”。
5.指导读好二、三小节的四个问句。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6.默读课文,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板书:原始森林)
(三)师生合作,集中识字
1.借助拼音、去掉拼音读准词语。
课件出示:
祖先
掏鹊蛋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逮绿蝈蝈
回忆
可采用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2.同桌合作读。
课件出示:祖
掏
逗
蔷
薇
逮
忆
3.交流难认的字。
偏旁归类识记:祖、神、礼、福;逗、逮。换偏旁识记:掏。图片识记:蔷薇。
4.游戏“捡枫叶”巩固识字。
(四)引读课文,分节学习
1.学习第1小节,借助图片及关键词,知晓原始森林的特点,读好感叹句。
⑴自读课文,思考交流: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
⑵再读,通过补充图片,了解原始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⑶想象画面朗读。关注语气词和感叹号,“这是多大的摇篮啊!”读出惊奇、赞叹;强调“浓绿、遮、一望无边”等词,想象画面,读出原始森林的宽广和繁茂。
⑷各种形式练读,齐读展示。
(五)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指导写“祖、啊、浓、望、蓝”五个字的写法。
重点指导“浓、望”的写法。
教师先引导观察,然后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2.抄写词语,做到端正、整洁。
课件出示:
祖先
原始
意思
浓绿
一望无边
蓝天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1.拼一拼,写一写。
zǔ
ɡuó
nónɡ
dàn
wànɡ
lán
tiān
一
无边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反馈评价。
2.儿歌巩固识字。
“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3.读读课文2-4小节,思考:作者想象了祖先和孩子们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哪些具体情景,画出相关的语句。
(二)
引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第2小节,了解祖先的生活情景,体会动词“摘、掏”运用的准确性与形象性。
⑴自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会有怎样的生活?
借助图片,了解祖先的生活场景。利用换一换的办法体会“掏”的意思,并拓展组词: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
根据诗句的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件出示:
根据诗句的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
)野兔
(
)蘑菇
⑵想象画面朗读,体会“可曾”的用法。
比较读,体会“可曾”的意思。“可”在这里是副词,用来加强疑问的语气。“曾”是“曾经”的意思。这是对祖先生活情景的一种不确定的猜测,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可曾”造句。
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猜想的感觉。
⑶各种形式地读。
⑷齐读并小结。(板书:摘
掏
追
赏)
2.学习第3小节,认识“蔷薇、绿蝈蝈”,了解那时候,孩子们的生活,体会动词“逗、采、捉、逮”运用的准确性与形象性。
⑴自读课文,思考:那时候,孩子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借助图片,认识“蔷薇”和“蝈蝈”。
⑵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动词。(板书:逗
采
捉
逮)
交流朗读文中的动宾短语,并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语。
课件出示: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⑶各种形式地读,背诵。
3.朗读2、3小节,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4.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大然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的美好祝愿。
⑴自读课文,联系上文中的“一望无边”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结合图片,感受原始森林的辽阔、茂密、美丽。
⑵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结合字典中“摇篮”的释义:①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竹或藤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②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理解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⑶多种形式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地赞美之情。
(五)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指导写“摘、掏、赛、忆”四个字。
重点指导“摘、掏、忆”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赛”注意左右两边穿插避让。
教师先引导观察,然后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2.读《问银河》。
问银河
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它们也需要航标灯引路吗?
银河呀,在你宽广的河面上,有雄伟的斜拉桥吗?牛郎织女能经常在桥上相会吗?
银河呀,在你的上游有拦河大坝吗?有葛洲坝那样的水力发电站吗?
银河呀,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总有一天,我要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到你那儿去作客呢!
先请学生自读,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你想问银河什么问题?仿照课文说一说。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齐读板书,总结:祖先们热爱生活。
2.布置作业。
读《美丽的星空》《恐龙的灭绝》。
板书设计:
祖先的摇篮
祖先:摘
掏
追
赏
孩子:逗
采
捉
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