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型
新授
课标(指导性文件)
要求
1.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及其测量方法。
教材、教学资源等内容的研究分析
教材内容简单基础
循序渐进、按部就班、顺利成长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
分析
对测量工具和方法学生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本节课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处理加深学生的认识
学习
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学习
重点
难点
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测量方法。
学习用具及媒体手段
ppt、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手表、钟表、秒表等等
课时
反思
认清学生的基础。
2.认识学生能力。
板书
设计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测量
1.工具:刻度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等
2.工具的使用: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3.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二、时间测量
1.工具:手表、钟表、停表等
2.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天、年等等。
3.单位换算:1min=60s;1h=60min;1天=24h;1年=365天。
三、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1.产生原因: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改进方法;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安全
教育
注意放学车辆行人
德育
渗透
爱护生物
教学环节的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让学生不用测量工具比较AB与CD的长短,比较第二幅图中中心两个圆的大小。再让学生实际测量比较一下。
思考:
1.为什么实际测量的结果和估计值结果不一样?
2.思考我们实际生活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目测估计还是利用工具测量得到数据?
新课教学:
长度测量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卷尺、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板书)(出示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请学生观察每一个长度测量工具,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出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单位(板书)
量程:就是工具的测量范围(就是最大能测量多少)
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在广义上就是精确度,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零刻度线:起始位置。
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板书)
实际使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宽度和长度。(不要害怕学生出错,出错才能纠正)
1.零刻度线(重点)
2.视线要和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重点)
3.读出数据
4.记录数据
让学生明白目测估计得到的数值往往不准确,所以需要工具来测量得到数值。
循序渐进,引出长度测量工具和分度值、量程、刻度线等概念。
让学生自己测量,把问题暴露在课堂上,老师再纠正。
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学生发现无法测量。引出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工具。选择原则是看量程和精确度。
习题
时间的测量
出示时间测量工具:工具:手表、钟表、停表等,
同样时间也有单位: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天、年等等。
让学生自己使用秒表测量一下时间。
三、误差和错误
1.误差是由于工具选择(精确度),测量方法的选择而产生的和实际值有一定差值。可以通过一下方式方法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消除误差。
2.错误是仪器使用错误,读书粗心等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
3.误差在所难免,错误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