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优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优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7 14:3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为1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min D.普通中学生跑l00m用时约10s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_??????????????????_,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21教育网
A.1.8m B.3.3m C.6.6m D.9.6m
3.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二.多选题(共1小题)
6.下面关于实验误差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中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的 D.误差是绝对不能避免的
三.填空题(共1小题)
7.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分   秒。
四.解答题(共1小题)
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应怎样改正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为1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min
D.普通中学生跑l00m用时约10s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时间过程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时间过程及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正确的选项。www.21-cn-jy.com
【解答】
A、正常情况下,认真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约1s。此选项正确;
B、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s。此选项错误;
C、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升旗唱一遍国歌的时间在47s左右。此选项错误;
D、男子百米世界记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100m的时间在16s左右。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质_é?????é???????????_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21·cn·jy·com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_??????????????????_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1.8m B.3.3m C.6.6m D.9.6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www-2-1-cnjy-com
【解答】由图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国旗宽度在3.3m左右。21*cnjy*com
故选:B。
【点评】长度的_??°?????????é?????_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来源:21cnj*y.co*m】
3.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桌面。
【解答】A、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且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
B、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
C、错误,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
D、准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尺辅助测量长度方法的操作,属于基本技能。
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圆_??±?????§?????¨???_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用三角板紧夹住圆柱体,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的直径d。
4.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③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④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⑥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解答】A、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误。
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B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C错误;
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求刻度尺沿着被测的长度,并使刻度尺带刻度的一面尽量与物体紧贴,这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2·1·c·n·j·y
【解答】(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是错误,故A错误;
(2)测量中应该尽量减_?°?è???·??????????_能避免误差,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B、C错误,D正确。2-1-c-n-j-y
故选:D。
【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二.多选题(共1小题)
6.下面关于实验误差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中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的
D.误差是绝对不能避免的
【分析】误差是指在按照正确的操作要求进行测量时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是错误,它只能减小,不能消灭。21cnjy.com
【解答】A、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认真细致的测量也不会绝对避免误差的产生,不合题意;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这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C、未遵守操作规程造成的叫错误,而误差在正确测量时照样会产生,不合题意;
D、再正确的测量、再精密的仪器都会产生误差,误差是绝对不能避免的,符合题意。
故选:BD。
【点评】误差是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测量时都要面对的,因此对它的产生原因,它与错误的区别,以及怎样做才能减小误差,我们都应该了解才行。21·世纪*教育网
三.填空题(共1小题)
7.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3 分 37.5 秒。
【分析】停表内侧数字的单位是min,外侧数字的单位是s,在1s内有2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5s。
【解答】
由图知,内侧指针指在3_?????????è??4???_表示分针超过3.5min,外侧指针指在37和38中间小格处,表示37.5″,所以停表的读数为3'37.5″。【出处:21教育名师】
故答案为:3;37.5。
【点评】此题属于易错题,指针在37和8中间,具体是7.5s还是37.5s,要根据分针所在位置确定。
四.解答题(共1小题)
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A ;错误的步骤是 C ,应怎样改正 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版权所有:21教育】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DBEC 。
【分析】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
【解答】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答案为:(1)A; C; 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BE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积少成多法的应用,我们在遇到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就要认真思考,寻求间接的测量方法。21*cnjy*com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21世纪教育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7/10 1:11:16;用户:蒙老师;邮箱:sxxjy100@xyh.com;学号:23071151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