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龙柏高中2019-2020学年物理沪科版选修3-5:3.1电子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配套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龙柏高中2019-2020学年物理沪科版选修3-5:3.1电子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配套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7 19: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电子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B.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C.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D.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粒子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
2.电子的发现,证实了( )
A.原子是可分的 B.原子核是可分的
C.质子的存在 D.中子的存在
3.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历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永远运动下去,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B.人类从首次观察到阴极射线到了解认识阴极射线,经历了近40年.阴极射线微粒的比荷,最早是由密立根测出的
C.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质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版感光
D.1895年末,德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X射线
4.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研究,发现了(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核式结构
5.在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  )
A.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的正电荷以及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6.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光子说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波是横波,无线电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会发生变化
C.阴极射线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
D.狭义相对论认为,不同惯性系中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8.如图所示是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考虑电子重力)(  )
A.若在D1、D2之间不加电场和磁场,则阴极射线应打到最右端的P1点
B.若在D1、D2之间加上竖直向下的电场,则阴极射线应向下偏转
C.若在D1、D2之间加上竖直向下的电场,则阴极射线应向上偏转
D.若在D1、D2之间加上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则阴极射线不偏转
9.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提出的理论和假设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并建立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
C.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玻尔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10.汤姆孙通过测定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的比荷发现了________,从而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的结构。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________。
11.汤姆孙通过测定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的比荷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的结构.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________,而且揭示出了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_________ .
12.电子所带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油滴实验的原理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油滴进入上板中央小孔后落到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
(1)调节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当u=U0时,使得某个质量为m1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则该油滴所带电荷量q为多少?
(2)若油滴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可以忽略,当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U时,观察到某个质量为m2的油滴进入电场后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运动到下极板,求此油滴所带电荷量Q。
13.汤姆逊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实验装置如下:真空管内的阴极C发出电子,(不计初速,重力和电子间相互作用),经过A、B间的电场加速后,穿过A、B的中心小孔沿中心轴OO?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的长度为L的平行极板D和E间的区域,当极板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形成一个亮点;若在D、E间加上方向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电子将向上偏转;如果再利用通电线圈在D、E电场区加上一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时,荧光斑恰好回到荧光屏中心。接着再去掉电场,电子向下偏转,偏转角为。如图所示,求:
(1)在图中画出磁场B的方向
(2)根据L、E、B和,推导电子的比荷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产生光电子,A正确;汤姆逊在发现电子后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B错误;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C错误;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D错误.
2.A
【解析】
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即原子是可分的,选项A正确,故选A.
3.C
【解析】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永远运动下去,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A错误;
B.人类从首次观察到阴极射线到了解认识阴极射线,经历了近40年.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故B错误;
C.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质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版感光,故C正确;
D.X射线是由伦琴发现的,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研究,发现了电子;
A.电子,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质子,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中子,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原子核式结构,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
少数α粒子大角度散射的原因是: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核上,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B正确,ACD三项错误。
6.B
【解析】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A正确,不符合题意;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C正确,不符合题意;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光子说,D正确,不符合题意
7.D
【解析】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只有横波,A错误;多普勒效应说明观察者与波源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频率会发生变化,但波源的频率不变,B错误;阴极射线是高速电子流,不是电磁波,C错误;狭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都是相同的,故D正确.
8.AC
【解析】
A、若在D1、D2之间不加电场和磁场,由于惯性,阴极射线应打到最右端的P1点,A正确;
B、C、阴极射线是电子流,带负电;若在D1、D2之间加上竖直向下的电场,电场力向上,故阴极射线应向上偏转,B错误;C正确;
D、若在D1、D2之间加上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根据左手定则,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下,故向下偏转,D错误;
故选AC
9.AB
【解析】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并建立了原子的“枣糕”模型,选项A正确; 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选项B正确;贝克勒耳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故C错误; 德布罗意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选项D错误;故选AB.
10.电子; 电荷量(或电荷)
【解析】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11. 电荷量 量子化的
【解析】汤姆孙通过测定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的比荷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的结构.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而且揭示出了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量子化的.
12.(1)q= (2) 或
【解析】
(1)由平衡条件知m1g=q
解得q=
(2)若Q为正电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2g+=m2a,且d=at2
由以上两式解得Q=
若Q为负电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2g-=m2a,又d=at2
由以上两式解得Q=
13.(1)磁场B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2)=
【解析】
(1)去掉电场,电子向下偏转,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根据左手定则,磁场B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2)由图可知:L=ABcos,=,解得AB=,又=Rsin=Rsin,所以L=ABcos=2Rcos=R;由题意可得:qvB=qE,则有:v=;去掉电场后,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qvB=m,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