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大气压强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6 大气压强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7 17:23:29

文档简介

大??气??压??强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教材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内容
是第六单元第六节《大气压强》的第一课时——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和固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大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直接经验,所以不一定能马上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但是大气压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类似,所以大气压的学习可以用迁移和类比的方法;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数来自他们的兴趣。而实验室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手段。?
因此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大气压的存在,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实验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大气压存在并且很大。?
(2)知道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设计,感受实验、观察、归纳、类比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体会先辈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大气压的学习,感悟物理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难点: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四、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如何搬运玻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教师演示实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的方法。提供一些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感受大气压的存在。通过阅读课本,学生自学,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大气压。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是很大的。讨论将玻璃搬走的方法,首尾呼应,播放录像:工人们利用吸盘把玻璃运走,感受知识运用于实际。最后小结并提出问题,为下节课作铺垫。
流程图说明:?
情景1:搬运玻璃的困难?
情景2:视频,利用大气压搬运玻璃?
演示实验1:空瓶吞气球?
演示实验2:大气堵小孔;“吸”瘪的瓶子?
学生活动1: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
学生活动2:阅读思考,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五、学习资源和器材准备?
教师:装有水的水槽、玻璃杯、硬纸片、大小试管、皮碗、滴管、玻璃板、吸管、大矿泉水瓶、乒乓球、有孔的矿泉水瓶、吸尘器、烧瓶、气球?
学生:装有水的水槽、玻璃杯、硬纸片、大小试管、皮碗、滴管、玻璃板、吸管、矿泉水瓶、乒乓球?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玻璃厂的工人正在忙碌的工作着,由于材料不够,需要到库房去领取材料,几个工人在搬运一块巨大的玻璃时遇到了麻烦,由于面积过大、过重而且容易伤到手,几个人在讨论着、、、、、、?
学习这节课以后,希望我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
二.进行新课?
???1、大气压是存在的?
???(1)教师示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设计思想?
请看老师做一个小实验:瓶吞气球?演示实验?
这个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它是通过想办法使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让大气压显示出它的作用的。?
????你能仿照老师实验的思想,选择实验器材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吗??
(2)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活动卡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观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3)学生实验交流大气压的存在?????
2.进一步了解大气压。?
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
(1)什么是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大气压是什么方向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4)我们被大气压包围着,为什么没有被压瘪呢??
(5)历史上哪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通过提问、讨论交流、演示实验等方法解决以上问题。?
3.利用所学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怎么把玻璃搬走呢??????
学生实验,视频播放?
三.小结巩固?
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布置作业6.6大气压强(二)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与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大气压的产生与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类似,所以大气压强的学习是前者的延伸和巩固。?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液体可以传递压强等知识为基础。是在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对其中物体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很大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
尽管生活实例很多,但是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直接经验欠缺。学生已经具备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存在的知识,部分学生已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了解,但缺少知识形成过程的经历和分析问题全面性的体验。另外,我校的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对DIS实验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本节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本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设计、讨论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分析、等效替代等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和单位;知道气压计。?
2.经历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设计过程,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感悟学以致用的学科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设计。?
难点: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吸盘,DIS实验工具。?
2.演示实验器材:吸盘及钩码,NO?BOOK虚拟试验系统,自制“人工喷泉”器材。?
3.自制模拟演示PPT。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是大气压的测定。?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利用DIS实验工具测量大气压的值。演示“人工喷泉”,引导分析实验原理(即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得出大气压强的值。从而过渡到用水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讨论,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设计。方法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借鉴他人实验,讨论、分析实验中的存在的问题,寻求最佳方案,从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主要采取教师演示“人工喷泉”,由液体压强的传递到气体压强的逐渐过渡,引导分析、讨论突破这一难点。?
本设计通过自主活动,经历实验方案设计、讨论分析、思考改进等过程,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感悟学以致用的学科特点。?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吸盘提物?
利用吸盘提起物体,引出课题。?
活动Ⅰ??DIS实验?
小组分析交流,根据p=F/S利用吸盘和DIS实验工具测量大气压强的值。?活
动Ⅱ??演示实验?
在分析用洗盘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问题的基础上,演示对比实验。?
活动Ⅲ??水柱测定?
通过讨论分析,利用等效转化的方法得出用水柱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活动Ⅳ??实验改进?
分析讨论利用水柱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基础上,得到托里拆利实验。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通过情景设置,引出课题。?
(二)新课?
1.根据p=F/S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1)以“如何测定大气压力?”问题为引导,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
交流、讨论实验存在的问题。?
2.根据p=ρgh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1)对比液体和气体压强产生的现象,根据水柱测出的值估算大气压的值。?
(2)讨论改进实验方案。?
3、总结??????托里拆利实验?
(三)小结?
(四)作业: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自主设计制作简易气压计,并用它来比较底楼和30楼处的气压是否一致。??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