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8-1 力 弹力
赵初物理组
第一部分 情景设疑
【议一议】
问题1.从以上的图片和自身的感受能说出力是什么吗?
第一部分 情境设疑
【试一试】
请同学们用提供给你们的气球、橡皮筋、弹簧、面团…。想办法改变他们的形状,同组交流感受。
问题2.你们在改变这些物体形状时手有什麽感觉,松开手以后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
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请打开课本阅读P60,
活动:按图8-3和8-4进行实验。
问题3.在这两个活动中我们需要控制变量吗?控制那些物理量呢
问题4.施加不同的外力塑料尺和弹簧形变的大小有何不同?从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第一部分 情境设疑
【议一议】
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具体是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 情境设疑
第二部分 寻根探秘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有什关系?
请你们讨论以下问题:
1“.物体”选用什么,尺子?弹簧?还是橡皮筋?
2.伸长和长度一样吗
3.用什么来标度施加的这个力的大小?用手去啦还是下面悬挂物体
4.此实验中需要记录那些物理量,要用那些工具?
第二部分 寻根探秘
【进行实验 收集数据】
实验次数 弹簧伸长 弹簧所受拉力
1
2
3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 。
正比
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第三部分 学以致用
B
第三部分 学以致用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3.长为10cm的弹簧在20N的力的作用下伸长了0.5cm那么欲使弹簧伸长到13cm,应对弹簧施加多大的拉力?
A
第四部分 反思整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请与同学交流。
本次学习到此结束
再见!
第一部分 情境设疑
第二部分 寻根究底
第三部分 学以致用
第四部分 反思整理§ 8—1《力 弹力》学习导引
第一部分 情境激疑
【议一议】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关力的事例。
问题1.从以上的图片和自身的感受能说出力是什么吗?
【试一试】
1.请同学们用提供给你们的气球、橡皮筋、弹簧、面团…。想办法改变他们的形状,同组交流感受。
问题2.你们在改变这些物体形状时手有什麽感觉,松开手以后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
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请打开课本阅读P60,
2,活动:按图8-3和8-4进行实验。
问题3.在这两个活动中我们需要控制变量吗?控制那些物理量呢
问题4.施加不同的外力塑料尺和弹簧形变的大小有何不同?从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议一议】
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具体是什么关系?
第二部分 寻根究底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有什关系?
请你们讨论以下问题:
1“.物体”选用什么,尺子?弹簧?还是橡皮筋?
2.伸长和长度一样吗
3.用什么来标度施加的这个力的大小?用手去啦还是下
面悬挂物体?
4.此实验中需要记录那些物理量,要用那些工具?
5.综合上述要点讨论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收集数据】
实验次数 弹簧伸长 弹簧所受拉力
1
2
3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 。
第三部分 学以致用
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3.长为10cm的弹簧在20N的力的作用下伸长了0.5cm那么欲使弹簧伸长到13cm,应对弹簧施加多大的拉力?
第四部分 反思整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请与同学交流。力 弹力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力是什么”“形变和弹力”和“力的测量”三部分组成,其中“力的测量”和“力是什么”是本节的重点。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了解相关的概念,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贯窜全节教学活动的主线。课本在建立概念的时候采取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通过这样的安排,教材试图使学生从观察讨论和亲身体验中自主构建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力”看似简单的概念,但由于学生头脑里早已有了所谓力的概念。要使学生把这先入为主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重新从物理学角度认识,又成了这节课的关键。所以本节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学生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力和弹力的概念,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和弹力。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概念的建立。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从物理学角度重新认识力,本节课是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用生活实例导入,也能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积极的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自己得出力、弹力及力与形变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一.情景导入我们学习过生物都知道,力是由我们肌肉紧张引起的,当我们肌肉紧张时可以提水桶、可以推桌子…,那么在物理学中力到底是什么呢? 用推,拉,举等动作来改变课桌上物品的位置,感受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感受力。
新 课 教 学 1、力是什么展示图片:人推车、拉弹簧、狗拉雪撬,磁铁吸引铁钉。提问;通过以上图片和我们的自身体验,你认为力是什么 概括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新 课 教 学 问:有力的产生就会有几个物体?两个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吗?请举例。教师总结:有力作用就有两个物体,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2、形变和弹力(1)形变和弹力的概念。请同学们用提供给你们的橡皮筋、弹簧、气球。想办法改变它们的形状,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感受。出示问题1: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实验现象现在请你们概述一下什么叫形变?问题2:使物体发生性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 学生思考回答;两个讨论并回答:不一定,如:磁铁吸引铁钉分析:”手拉弹簧”,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学生活动,看看谁的办法多。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发生形变的物体能产s 通过实例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通过活动深化学生对形变的理解。
新 课 教 学 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物理学上把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指导运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问题:塑料尺子的弯曲程度随压力的增大会发生 体能产生力,橡皮筋,弹簧也拉我的手。学生自学交流形变得两种形式: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按p45图8-3方法是塑料尺弯曲,改变压力的大小,塑料尺子的弯曲程度是否发生变化?讨论并总: 加深学生对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形变时”的理解。学生熟悉控制变量法
新 课 教 学 怎样的变化?具体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设置问题:(见学案)拓展: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的原理制成的,用它可以测量力的大小。3、力的测量讲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点拨:一“看”、二“调”、三“测”、四“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学生讨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阅读P46信息快递:交流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再概括其使用要点,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
教师巡查并纠错4、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教师演示:用橡皮筋弹纸团小结:这种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成为弹性势能。 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顾测物理课本重量。先估测,再测量。学生观察并思考:纸团被弹走的能量是哪来的?是皮筋发生形变时具有的。 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受重力单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交流与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那些收获?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力 弹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符号:N一个物体的(形变)和(体积的改变),叫形变。弹性形变:范性形变: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弹簧测力计原理:使用:5、弹性势能
练 习 设 计 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如下物体都能发生弹性形变的一组是( )面团、橡皮泥、弹簧。 B.弹簧,橡皮筋,木板.C. 钢板.木条,泥团 D.钢板,铁板.橡皮泥.3. 长为10CM的弹簧在20N的力的作用下伸长了0.5CM那么欲使弹簧伸长到13CM,应对弹簧施加多大的拉力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