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747年,苏格兰医生詹姆斯·林德对患有坏血病的船员进行的各种饮食效果实验中,发现了新鲜的桔子和柠檬对坏血病有快速的疗效。美国科学家S·金和英国的艾伯特·森特-乔尔吉终于从圆白菜、柑橘类水果和肾上腺分离并结晶出了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
维生素的发现
荷兰营养学家艾克曼首先发现维生素B1
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1912年提出维生素学说,他发现酵母汁、肉汁中都含有动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称为维他命,也就是维生素
由于这一发现,他们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维生素的发现
含维生素的食品
维生素制剂
一、维生素
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1、维生素的种类和性质
维生素
溶解性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表1-4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
在体内消化过程
与脂类共存于食物中,并随脂类一起吸收,不易排泄,易在体内积存,主要存在于肝脏中
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排出体外,一般不易积存,容易缺乏
包含
种类
维生素A、D、E和K等
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来源
动物肝脏
水果、蔬菜
2、维生素C(抗坏血酸)
(2)结构
分子式:C6H8O6
结构简式:
(3)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有酸味。
(1)存在:
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
实验结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FeCl3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
溶液立即褪色
溴水颜色迅速消失
碘水很快褪色
取维生素C溶液,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A、B、C、D
4支小试管中
(4)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A、滴加紫色KMnO4溶液
B、滴加溴水
C、滴加碘水
D、滴加FeCl3溶液
维持细胞间质的正常结构
促进伤口愈合,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帮助无机盐和某些氨基酸的吸收
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有解毒作用
做食物的抗氧化剂,食物添加剂。
中学生每天约需补充60mg维生素C
(5)维生素C的作用:
缺乏症:坏血病;牙龈出血,牙齿脱落;毛细血管脆弱,伤口愈合缓慢,皮下出血等。
副作用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
每日服用1~4克维生素C,即可使小肠蠕动加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
;
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C,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者还可酿成胃黏膜充血、水肿,而导致胃出血
;
大量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分解,最终产物为草酸,草酸从尿排泄成为草酸盐,草酸盐不断增加,极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
维生素A(视黄醇)?
功能:与视觉有关,并能维持粘膜正常功能,调节皮肤状态。帮助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对眼睛保健很重要,能抵御细菌以免感染,保护上皮组织健康,促进骨骼与牙齿发育。
缺乏症:夜盲症、眼球干燥,皮肤干燥及痕痒。
主要食物来源:红萝卜、绿叶蔬菜、蛋黄及肝。
维生素D
功能:协助钙离子运输,有助小孩牙齿及骨骼发育;补充成人骨骼所需钙质,防止骨质疏松。
缺乏症:小孩软骨病、食欲不振;腹泻等。
主要食物来源:鱼肝油,奶制品,蛋。
维生素E(生育酚)
功能:它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可保持青春,延缓衰老。也可增强血液循环,预防冻疮等。
缺乏症:红血球受破坏,神经受损害,营养性肌肉萎缩,
不育症,月经不调,子宫机能衰退等等。
主要食物来源:植物油、深绿色蔬菜、牛奶、蛋、肝、麦、及果仁。
缺乏症
1、脚气病:四肢无力,肌肉麻木、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表现。
维生素B1
来源:种子的外皮和胚芽、黄豆、酵母及瘦肉
化学本质:又叫抗脚气病维生素,因其分子中含有硫和氨基,所以又叫硫胺素。
2、消化不良: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
3、末梢神经炎。
维生素B2
来源
酵母、蛋、奶及绿叶蔬菜
化学本质
维生素B2是核醇与
6,7-二甲基异咯嗪的缩合物。
呈黄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又叫核黄素。
缺乏症
舌炎、口角炎及眼结膜炎等。
维生素的存在
维生素A
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胡萝卜、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绿叶蔬菜
维生素B1
葵花籽、花生、大豆、猪肉、谷类
维生素B6
肉类、谷类、蔬菜和坚果
维生素B12
猪牛羊肉、鱼、禽、贝壳类、蛋类
维生素C
柠檬、橘子、苹果、酸枣、草莓、辣椒、土豆、菠菜
维生素D
鱼肝油、鸡蛋、人造黄油、牛奶、金枪鱼
维生素E
谷物胚胎、植物油、绿叶
维生素K
绿叶蔬菜
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皮肤干燥,脱屑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生长迟缓
维生素B2
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
V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儿童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E
不育,流产,肌肉性萎缩等
为减少新鲜蔬菜中的维生素C的流失,下列有关烹调蔬菜的方法是否妥当?
1、蔬菜切后再洗,容易洗干净;
(
)
2、炒蔬菜的时间不能太长,炒熟即可;
(
)
3、炒蔬菜时放一些面碱,使蔬菜易炒熟;(
)
(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而被破坏。)
√
×
×
生活小常识
二、微量元素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
常量元素
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上的元素
C、H、O、N、P、S、Cl、K、Na、Ca、Mg
含量均在0.04%~62.8%之间,这11种元素占
人体总质量的99.97%
微量元素
人体内含量甚微,低于体重0.01%的元素
作用作为酶、激素、维生素、核酸的成分,
参与生命的代谢过程
必需元素是指人体新陈代谢或生育成长,必不可少的
碘
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mg,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甲状腺内…
海带、海鱼等海产品中含量最高
蔬菜中黄瓜和洋葱的碘含量最高
我国缺碘地区实行“食盐加碘”
自我监测—你贫血吗?
马上变红表明你是很健康的;由白色慢慢变红,表明你贫血或营养不良。
铁:
铁在人体中的含量约为4~5克,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人体内的含铁化合物
功能性铁
储存铁
和血红蛋白一起参与氧的运输
与各种酶结合分布于身体各器官中
缺铁会导致贫血和生理功能下降。
补铁工程
食物来源
:肝、桃、瘦肉、贝类、坚果、芦笋、菠菜、燕麦、蜂蜜、豆类等
成人摄取量是10~15mg。妊娠期妇女需要30mg。1个月内,女性所流失的铁大约为男性的两倍受倍;吸收铁时需要铜、钴、锰、维生素C
缺铁→补铁
补多少?如何补?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供铁量
成年男子
5~9
mg
成年女子
14~28
mg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供铁量
婴儿~9岁
10
mg
10~12岁
12
mg
13~18岁
男子:15
mg
女子:20
mg
18岁以上
男子:12
mg
女子:18
mg
孕妇及乳母
28
mg
铁强化酱油项目
资料:
元素
主要生理功能
缺乏症
过量症
来源
Fe
造血,组成血红蛋白和含铁酶,传递电子和氧,维持器官功能
贫血,免疫力低,无力,头痛,口腔炎,易感冒,肝癌
影响胰腺和性腺,心衰,糖尿病,肝硬化
绿叶蔬菜肝
、肉
水果、蛋等。
I
组成甲状腺和多种酶,调节能量,加速生长
甲状腺肿,心悸,动脉硬化
甲状腺肿
海产品
奶
、水果肉、
Zn
激活200多种酶,参与核酸和能量代谢,促进性机能正常,抗菌,消炎
侏儒,白内障,溃疡,炎症,肝硬化
,不育白发
胃肠炎,前列腺肥大,高血压,冠心病,贫血
肉、蛋、奶、谷物
药补不如食补
阅读24~25页
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动物肝脏、血和肉中的铁,是以血红素形式存在的,其吸收率一般为22%,
植物中所含的铁,大多是以植酸铁、草酸铁等不溶性盐的形式存在,所以难以被人吸收、利用,其吸收率一般在10%以下。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巨大的生物学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
①微量元素能协助宏量元素的输送,如含铁血红蛋白有输氧功能。
②微量元素是体内各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已知体内千余种酶大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微量金属原子。如锌能激活肠磷酸酶,肝、肾过氧化酶,又是合成胰岛素所必需;锰离子可激活精氨酸酶和胆碱酯酶等;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之一,等等。
③可参与激素作用,调节重要生理功能。如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之一,环境缺碘则机体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就会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和儿童的生长发育。
④根据体外实验,一些微量元素可影响核酸代谢。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含有浓度相当高的微量元素,如铬、钴、铜、锌、镍、钒等。这些元素对核酸的结构、功能和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复制都有影响。
微量元素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
维生素的存在
维生素A
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胡萝卜、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绿叶蔬菜
维生素B1
葵花籽、花生、大豆、猪肉、谷类
维生素B6
肉类、谷类、蔬菜和坚果
维生素B12
猪牛羊肉、鱼、禽、贝壳类、蛋类
维生素C
柠檬、橘子、苹果、酸枣、草莓、辣椒、土豆、菠菜
维生素D
鱼肝油、鸡蛋、人造黄油、牛奶、金枪鱼
维生素E
谷物胚胎、植物油、绿叶
维生素K
绿叶蔬菜
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皮肤干燥,脱屑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生长迟缓
维生素B2
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
V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儿童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E
不育,流产,肌肉性萎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