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 三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解析10 电化学及其应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 三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解析10 电化学及其应用(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7-20 10:1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电化学及其应用
1.
[2020·新课标Ⅰ]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B.
放电时,1
mol
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
C.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D.
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答案】D
【解析】
A.放电时,负极上Zn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故A正确,不选;
B.放电时,CO2转化为HCOOH,C元素化合价降低2,则1molCO2转化为HCOOH时,转移电子数为2mol,故B正确,不选;
C.充电时,阳极上H2O转化为O2,负极上转化为Zn,电池总反应为:,故C正确,不选;
D.充电时,正极即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溶液中H+浓度增大,溶液中c(H+)?c(OH-)=KW,温度不变时,KW不变,因此溶液中OH-浓度降低,故D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
[2020·新课标Ⅱ]电致变色器件可智能调控太阳光透过率,从而实现节能。下图是某电致变色器件的示意图。当通电时,Ag+注入到无色WO3薄膜中,生成AgxWO3,器件呈现蓝色,对于该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g为阳极
B.
Ag+由银电极向变色层迁移
C.
W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总反应为:WO3+xAg=AgxW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电时,Ag电极有Ag+生成,故Ag电极为阳极,故A项正确;
B.通电时电致变色层变蓝色,说明有Ag+从Ag电极经固体电解质进入电致变色层,故B项正确;
C.过程中,W由WO3的+6价降低到AgxWO3中的+(6-x)价,故C项错误;
D.该电解池中阳极即Ag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Ag-xe-=
xAg+,而另一极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WO3+xAg++xe-
=
AgxWO3,故发生的总反应式为:xAg
+
WO3=AgxWO3,故D项正确;
答案选C。
3.[2020·新课标Ⅲ]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载通过0.04
mol电子时,有0.224
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
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
C.电池总反应为
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
【答案】B
【解析】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因此正极区的pH升高,由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反应消耗OH-,溶液的pH降低,即负极区溶液的pH降低,故B不正确。
4.
[2020·江苏]将金属M连接在钢铁设施表面,可减缓水体中钢铁设施的腐蚀。在题图所示的情境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
金属M的活动性比Fe的活动性弱
C.
钢铁设施表面因积累大量电子而被保护
D.
钢铁设施在河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海水中的快
【答案】C
【解析】
A.阴极的钢铁设施实际作原电池的正极,正极金属被保护不失电子,故A错误;
B.阳极金属M实际为原电池装置的负极,电子流出,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比正极活泼,因此M活动性比Fe的活动性强,故B错误;
C.金属M失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入钢铁设备,从而使钢铁设施表面积累大量电子,自身金属不再失电子从而被保护,故C正确;
D.海水中的离子浓度大于河水中的离子浓度,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因此钢铁设施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河水中快,故D错误;
故选:C。
5.
[2020·山东(新高考)10]微生物脱盐电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现以NaCl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下图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
CH3COO-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负极反应为
B.
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C.
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模拟海水理论上除盐58.5g
D.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B
【解析】
A.a极为负极,CH3COOˉ失电子被氧化成CO2和H+,结合电荷守恒可得电极反应式为CH3COOˉ+2H2O-8eˉ=2CO2↑+7H+,故A正确;
B.为了实现海水的淡化,模拟海水中的氯离子需要移向负极,即a极,则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需要移向正极,即b极,则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
C.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海水中会有1molClˉ移向负极,同时有1molNa+移向正极,即除去1molNaCl,质量为58.5g,故C正确;
D.b极为正极,水溶液为酸性,所以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ˉ=H2↑,所以当转移8mol电子时,正极产生4mol气体,根据负极反应式可知负极产生2mol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2=2:1,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6.
[2020·山东(新高考)13]采用惰性电极,以去离子水和氧气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双氧水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阳极反应
B.
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pH未变
C.
电解过程中,H+由a极区向b极区迁移
D.
电解一段时间后,a极生成的O2与b极反应的O2等量
【答案】D
【解析】
A.依据分析a极是阳极,属于放氧生酸性型的电解,所以阳极的反应式是2H2O-4e-=4H++O2↑,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电解时阳极产生氢离子,氢离子是阳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阴极,所以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pH值不变,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有B的分析可知,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电解时,阳极的反应为:2H2O-4e-=4H++O2↑,阴极的反应为:O2+2e-+2H+=H2O2,总反应为:O2+2H2O=2H2O2,要消耗氧气,即是a极生成的氧气小于b极消耗的氧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2020·天津]熔融钠-硫电池性能优良,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储能电池。下图中的电池反应为2Na+xSNa2Sx
(x=5~3,难溶于熔融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2S4的电子式为
B.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C.
Na和Na2Sx分别为电池的负极和正极
D.
该电池是以为隔膜的二次电池
【答案】C
【解析】
A.Na2S4属于离子化合物,4个硫原子间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A正确;
B.放电时发生是原电池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故B正确;
C.放电时,Na为电池的负极,正极为硫单质,故C错误;
D.放电时,该电池是以钠作负极,硫作正极的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为隔膜,起到电解质溶液的作用,该电池为二次电池,故D正确;
答案选C
8.[2020·浙江7月选考,21]电解高浓度(羧酸钠)的溶液,在阳极放电可得到(烷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总反应方程式:
B.
在阳极放电,发生氧化反应
C.
阴极的电极反应:
D.
电解、和混合溶液可得到乙烷、丙烷和丁烷
【答案】A
【解析】
A.因为阳极RCOO-放电可得到R-R(烷烃)和产生CO2,在强碱性环境中,CO2会与OH-反应生成CO32-和H2O,故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RCOO--2e-+4OH-=R-R+2CO32-+2H2O,阴极上H2O电离产生的H+放电生成H2,同时生成OH-,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因而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2RCOONa+2NaOHR-R+2Na2CO3+H2↑,故A说法不正确;
B.RCOO-在阳极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RCOO--2e-+4OH-=R-R+2CO32-+2H2O,
-CO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4价,发生氧化反应,烃基-R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B说法正确;
C.阴极上H2O电离产生的H+放电生成H2,同时生成OH-,阴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故C说法正确;
D.根据题中信息,由上述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可以确定下列反应能够发生:2CH3COONa+2NaOHCH3-CH3+2Na2CO3+H2↑,2CH3CH2COONa+2NaOHCH3CH2-CH2CH3+2Na2CO3+H2↑,CH3COONa+CH3CH2COONa+2NaOHCH3-CH2CH3+2Na2CO3+H2↑。因此,电解CH3COONa、CH3CH2COONa和NaOH
的混合溶液可得到乙烷、丙烷和丁烷,D说法正确。故仅A选项符合题意。
9.
[2020·浙江1月选考,18]在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DW4.tif"
INCLUDEPICTURE
"DW4.tif"
\
MERGEFORMAT
A.电极A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
B.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饱和NaCl溶液从a处进,NaOH溶液从d处出
D.OH-迁移的数量等于导线上通过电子的数量
【答案】D 
【解析】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电极A为阳极,故A项正确;在电极B上有水电离的H+放电生成H2,这一极区域c(OH-)增大,为防止阳极生成的氯气与OH-反应,所以用阳离子交换膜隔开,允许Na+透过,饱和NaCl溶液从a处进入,NaOH溶液从d处流出,故B项、C项正确;因用阳离子交换膜隔开,OH-
不能透过,故D项错误。答案选D。
10.
[2020·新课标Ⅰ节选]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1)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____________作为电解质。
阳离子
u∞×108/(m2·s?1·V?1)
阴离子
u∞×108/(m2·s?1·V?1)
Li+
4.07
4.61
Na+
5.19
7.40
Ca2+
6.59
Cl?
7.91
K+
7.62
8.27
(2)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________电极溶液中。
(3)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ol·L?1。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________。
(4)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________,还原性小于________。
(5)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在FeSO4溶液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将铁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
(1)
KCl
(2).
石墨
(3).
0.09mol/L
(4).
Fe3++e-=Fe2+
Fe-2e-=Fe2+
Fe3+
Fe
(5).
取活化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出现血红色,说明活化反应完成
【解析】
(1)
Fe2+、Fe3+能与反应,Ca2+能与反应,FeSO4、Fe2(SO4)3都属于强酸弱碱盐,水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能与Fe2+反应,根据题意“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盐桥中阴离子不可以选择、,阳离子不可以选择Ca2+,另盐桥中阴、阳离子的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表中数据,盐桥中应选择KCl作为电解质,故答案为:KCl。
(2)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则铁电极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石墨电极溶液中,故答案为:石墨。
(3)根据(2)的分析,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mol/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0.04mol/L,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0.05mol/L+0.04mol/L=0.09mol/L,故答案为:0.09mol/L。
(4)根据(2)、(3)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电池总反应为Fe+2Fe3+=3Fe2+,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则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Fe3+,还原性小于Fe,故答案为:Fe3++e-=Fe2+
,Fe-2e-=Fe2+
,Fe3+,Fe。
(5)在FeSO4溶液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将铁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发生的反应为Fe+
Fe2(SO4)3=3FeSO4,要检验活化反应完成,只要检验溶液中不含Fe3+即可,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取活化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出现血红色,说明活化反应完成,故答案为:取活化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说明活化反应完成。
11.
[2020·新课标Ⅱ节选](1)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氯气是制备系列含氯化合物的主要原料,可采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制取。装置中的离子膜只允许______离子通过,氯气的逸出口是_______(填标号)。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一般还含有C2H6等烃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CH4和CO2都是比较稳定的分子,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的耦合转化,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阴极上的反应式为_________。若生成的乙烯和乙烷的体积比为2∶1,则消耗的CH4和CO2体积比为_________。
【答案】(1)
Na+
a
(2)
CO2+2e?=CO+O2?
6∶5
【解析】(1)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Cl2↑+H2↑,阳极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从a口逸出,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产生OH-与通过离子膜的Na+在阴极室形成NaOH,故答案为:Na+;a;
(2)由图可知,CO2在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O2+2e-=CO+O2-;令生成乙烯和乙烷分别为2体积和1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发生的总反应为:6CH4+5CO2=2C2H4+
C2H6+5H2O+5CO,即消耗CH4和CO2的体积比为6:5。故答案为:6:5。
12.
[2020·江苏节选]CO2/
HCOOH循环在氢能的贮存/释放、燃料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HCOOH燃料电池。研究
HCOOH燃料电池性能的装置如图-2所示,两电极区间用允许K+、H+通过的半透膜隔开。
①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放电过程中需补充的物质A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图-2所示的
HCOOH燃料电池放电的本质是通过
HCOOH与O2的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H2SO4
②或
【解析】
①左侧为负极,碱性环境中HCOOˉ失电子被氧化为,根据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电极反应式为HCOOˉ+2OHˉ-2eˉ===
+H2O;电池放电过程中,钾离子移向正极,即右侧,根据图示可知右侧的阴离子为硫酸根,而随着硫酸钾不断被排除,硫酸根逐渐减少,铁离子和亚铁离子进行循环,所以需要补充硫酸根,为增强氧气的氧化性,溶液最好显酸性,则物质A为H2SO4;
②根据装置图可知电池放电的本质是HCOOH在碱性环境中被氧气氧化为,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HCOOH+O2+2OHˉ
=
2+2H2O或2HCOOˉ+O2=
2;
13.[2019·新课标Ⅰ]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生物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知,左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右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反应的方程式为N2+6H++6MV+=6MV2++NH3,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详解】A项、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MV+和MV2+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故A正确;
B项、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故B错误;
C项、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故C正确;
D项、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故选B。
14.[2019·新课标Ⅲ]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D
【解析】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
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阳极是Ni(OH)2失去电子转化为NiOOH,电极反应式为Ni(OH)2(s)+OH?
(aq)?
e?
=NiOOH(s)+H2O(l),B正确;
C、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Zn(s)+2OH?
(aq)?
2e?
=ZnO(s)+H2O(l),C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答案选D。
15.[2019·天津]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
C.充电时,b电极每增重,溶液中有被氧化
D.充电时,a电极接外电源负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放电时,Zn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
═Zn2+,正极反应式为I2Br?
+2e?
=2I?
+Br?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Br?
+2I?
?2e?
=I2Br?
、阴极反应式为Zn2++2e?
=Zn,只有阳离子能穿过交换膜,阴离子不能穿过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放电时,a电极为正极,碘得电子变成碘离子,正极反应式为I2Br?
+2e?
=2I?
+Br?
,故A正确;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I2Br?
+2e?
=2I?
+Br?
,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大,故B正确;
C、充电时,b电极反应式为Zn2++2e?
=Zn,每增加0.65g,转移0.02mol电子,阳极反应式为Br?
+2I?
?2e?
=I2Br?
,有0.02molI?
失电子被氧化,故C正确;
D、充电时,a是阳极,应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故D错误;
故选D。
16.[2019·江苏]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
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所给条件可知,本题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O2+2H2O
+4e?=4OH?;据此解题;
【详解】A.在铁的电化学腐蚀中,铁单质失去电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即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A错误;
B.铁的腐蚀过程中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电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故B错误;
C.活性炭与铁混合,在氯化钠溶液中构成了许多微小的原电池,加速了铁的腐蚀,故C正确;
D.以水代替氯化钠溶液,水也呈中性,铁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吸氧腐蚀,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17.[2019·浙江4月选考]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n2+向Cu电极方向移动,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增加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
C.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答案】A
【解析】A.Zn较Cu活泼,做负极,Zn失电子变Zn2+,电子经导线转移到铜电极,铜电极负电荷变多,吸引了溶液中的阳离子,因而Zn2+和H+迁移至铜电极,H+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变H2,因而c(H+)减小,A项错误;B.
Ag2O作正极,得到来自Zn失去的电子,被还原成Ag,结合KOH作电解液,故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B项正确;C.Zn为较活泼电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锌溶解,因而锌筒会变薄,C项正确;D.铅蓄电池总反应式为PbO2
+
Pb
+
2H2SO4
2PbSO4
+
2H2O,可知放电一段时间后,H2SO4不断被消耗,因而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D项正确。故答案选A。
18.
[2019·浙江4月选考,30(4)]以铂阳极和石墨阴极设计电解池,通过电解NH4HSO4溶液产生(NH4)2S2O8,再与水反应得到H2O2,其中生成的NH4HSO4可以循环使用。
(1)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H2O2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HSO-2e-===S2O+2H+或2SO-2e-===S2O (2)2H2OH2O2+H2↑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阳极SO失电子被氧化为S2O,电极反应式为2SO-2e-===S2O,生成的S2O又与H2O反应生成H2O2和SO,故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H2O2+H2↑。
19.
[2018·浙江11月选考,30(二)]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作水处理剂。某同学通过“化学—电解法”探究K2FeO4的合成,其原理如图所示。接通电源,调节电压,将一定量Cl2通入KOH溶液,然后滴入含Fe3+的溶液,控制温度,可制得K2FeO4。
(1)请写出“化学法”得到FeO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含Fe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Fe3++3ClO-+10OH-===2FeO+3Cl-+5H2O或2Fe(OH)3+3ClO-+4OH-===2FeO+3Cl-+5H2O
(2)Fe3++8OH--3e-===FeO+4H2O或Fe(OH)3+5OH--3e-===FeO+4H2O
【解析】 (1)将一定量Cl2通入KOH溶液,生成KCl和KClO,KClO具有强氧化性,将Fe3+氧化为FeO,然后根据碱性环境,配平即可,得到2Fe3++3ClO-+10OH-===2FeO+3Cl-+5H2O或2Fe(OH)3+3ClO-+4OH-===2FeO+3Cl-+5H2O;
(2)阳极失电子,反应物为Fe3+产物为FeO,然后根据碱性环境及守恒规则,易写出Fe3++8OH--3e-===FeO+4H2O或Fe(OH)3+5OH--3e-===FeO+4H2O。
20.[2018·新课标Ⅰ]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答案】C
【解析】该装置属于电解池,CO2在ZnO@石墨烯电极上转化为CO,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石墨烯电极为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据此解答。
A、CO2在ZnO@石墨烯电极上转化为CO,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H++2e-=CO+H2O,A正确;
B、根据石墨烯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①+②即得到H2S-2e-=2H++S,因此总反应式为CO2+H2S=CO+H2O+S,B正确;
C、石墨烯电极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因此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电极上的高,C错误;
D、由于铁离子、亚铁离子均易水解,所以如果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要酸性,D正确。答案选C。
21.[2018·新课标Ⅱ]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
=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答案】D
【解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反应,据此解答。A.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ClO4-向负极移动,A正确;B.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因此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B正确;C.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3CO2+4e?=2CO32-+C,C正确;D.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2CO32-+C-4e?=3CO2,D错误。答案选D。
2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边吸附层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B.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
====
2H2O
C.电池的总反应是2H2+O2
====
2H2O
D.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移动,ClO向左移动
【答案】C
【解析】由电子的流动方向可以得知左边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右边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选项A、B正确;电池的总反应没有O2参与,总反应方程式不存在氧气,故C选项不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D选项正确。答案选C。
23.[2018·新课标Ⅲ]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O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应该先根据题目叙述和对应的示意图,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的反应要求进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A.题目叙述为: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选项A错误。
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选项B错误。
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该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选项C错误。
D.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电池的正极反应应该是O2与Li+得电子转化为Li2O2-X,电池的负极反应应该是单质Li失电子转化为Li+,所以总反应为:2Li
+
(1-)O2

Li2O2-X,充电的反应与放电的反应相反,所以为Li2O2-x

2Li
+
(1-)O2,选项D正确。
24.[2018·海南]一种镁氧电池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金属镁和吸附氧气的活性炭,电解液为KOH浓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总反应式为:2Mg+O2+2H2O=2Mg(OH)2
B.正极反应式为:Mg-2e-=Mg2+
C.活性炭可以加快O2在负极上的反应速率
D.电子的移动方向由a经外电路到b
【答案】BC
【解析】A.
电池总反应式为:2Mg+O2+2H2O=2Mg(OH)2,不符合题意;
B.
正极应该是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O2+4e-+4OH-=2H2O,符合题意;
C.氧气在正极参与反应,符合题意;
D.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该反应中a为负极,b为正极,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1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