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5单元《欣赏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5单元《欣赏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7-17 21: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俗其中有许多是歌舞民族,也有着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这些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领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本课以《阿细跳月》为载体,让学生从《阿细跳月》开始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彝族的音乐,进而感受、体验、了解我们民族民间音乐,并了解民族民间载歌载舞的盛大音乐场景。在本课中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达到有目的地欣赏音乐,体验参与的快乐。本课以“了解——听赏——舞动”为主线来学习、感受、体验彝族音乐,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整堂课从情绪入手,让学生从情绪上感受彝族,感受彝族节日的快乐、感受彝族音乐的快乐。学生通过听、唱、奏(模拟)、说等环节,能够熟记《阿细跳月》的主题音乐,领略乐曲音色、旋律、情绪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阿细跳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用请同学们走进彝家山寨的情景再现方法,感受民族民间载歌载舞的盛大场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3、引导学生了解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熟记主题旋律。
4、用竖笛吹奏re la sol三个音。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在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作曲家彭修文就采用了彝族“跳月”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民乐合奏。旋律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节奏为五拍子。音乐一开始由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并由弹拨乐、弦乐、及乐队全奏反复出现,表现了姑娘多变的舞姿。乐曲的中间部分加强了最后两拍的力度,使音乐更粗犷有力,好似健壮的小伙子跳起了粗放的舞蹈。最后速度逐渐加快,笛子领奏后整个乐队全奏进入了高潮表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跳月舞(也叫大三弦舞)的基本步伐为:换脚跳三步,空中蹬脚两下,形成五拍的组合。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独具特色的节拍特点。
难点:熟记主题旋律,能够在音乐中听出主题旋律,并用竖笛吹奏反复出现的re la sol为乐曲增添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队形游戏
师:还记不记得上节课玩的队形游戏?好,准备看我的手势。
(1)男生向前走(2)往回走(3)女生向前走(4)往回走(5)男生绕女生转一圈
(6)女生绕男生转一圈。(打乱顺序来)
二、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五拍子节奏并学习舞步。
1.模仿游戏,感受节奏。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叫做模仿游戏,我做什么,你们就模 仿我做什么,看谁模仿的像,好不好?(天冷搓手动作,跺脚,拍手,拍腿,拍跨,)
我们拍的是几下?(两下)下面老师的节奏和你们不一样,仔细听(师做动作三下)
老师拍的是几下?你们对的是几下?
2.师生互动,学习五拍子舞步。
师:我要先找个人试验一下,(师做三下动作,生做两下动作)对的很好,我们在音乐中来。(播放乐曲)
我们随音乐对的非常好,那我想请问一下,刚才老师的节奏加上你们的节奏总共是多少下?
师:那么接下来,老师把这5下藏到我的动作当中,看谁能发现我藏到哪里了?如果你找到了就和我一起做。(教师示范动作,跺脚三下,拍手两下)
3.跟随音乐跳五拍子舞步
非常好,你们都找到了,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跳跳这五拍。
三、听音乐,用竖笛吹奏re la sol为乐曲伴奏
1.听旋律,找出反复出现的一组音。
师:我都跳出汗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这一遍老师弹奏旋律,考考你们的小耳朵,在这段旋律中,有一组音在反复出现,仔细听,看谁能够听出来,把它模唱出来。(re,la,sol)
2. 教师弹奏旋律,生吹奏re la sol
师:你们小耳朵真灵,反复出现的这三个音我们可不可以用竖笛把它吹奏出来,为乐曲伴奏呢?我们一起吹奏一下试试。
小小竖笛手中拿········

(1) 首先,我们音阶练习。
(2)师弹奏旋律,生加入la la sol
(3)随音乐完整加入竖笛。
四、熟悉旋律并分析乐曲
1.听音乐,回答旋律重复了几次?
师:加的非常棒,这遍我们听音乐,用你的小耳朵听听刚才这段旋律重复了多少次?前面我会带着大家一起数,后面大家自己数。(播放音乐)
2.再次聆听,师生互动
师:接下来,老师要公布答案了,我公布答案的方式有点不一样,没重复一次,我会找个同学跟他做拍手动作。
最后,你们数一数,看我找了多少位同学拍手,行不行?好,准备了,那么你们也要跟着我动起来。
3.听辨乐器,并随音乐模仿演奏
师:我找了多少个同学?这段旋律重复了(14)遍,在刚才14遍旋律中,你们听到了哪些民族乐器?
播放音乐,模仿: 二胡 竹笛
在这里还有一种和二胡比较像的高胡
还有弹拨乐器琵琶,阮。
师:这里还有所有乐器一起合奏,在合奏中我想听到你们快乐的呼喊声,老师想用嘿嘿,你们想用什么呢?(哈哈,吼吼···)接下来,我们的乐曲要完整的演奏,请小乐手们准备好,当你们听到什么乐器,就模仿什么乐器。别忘了我们的呼喊声。
竹笛——合奏——弹拨——二胡——竹笛——高胡——合奏——弹拨——竹笛——合奏
4.听音乐,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师:这段旋律中,哪位同学听出了速度是什么样的?(快)情绪呢?(欢快,喜庆)
展现什么画面呢?(过年热闹)那么,请听老师唱一唱你就知道它是展现什么情景了?
月亮出来 噻罗喂
星星出来 噻罗喂
阿哥阿妹 噻罗喂
跳起舞来 噻罗喂 展现了少数民族人跳舞。
五、出示课题,介绍作品背景。
1.介绍彝族
师:那么,这首好听的乐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民族是生活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的彝族,阿细是彝族一个支系,阿细人能歌善舞,白天他们忙于农活,晚上围坐在一起,男子弹三弦,女子跳起五拍子舞步,中国著名音乐家彭修文老师就根据阿细这段舞蹈创作了我们刚才听到的非常好听的民族管弦乐曲《阿细跳月》。
2.完整聆听乐曲,分组表演。
师:现在,请我们三年九班同学起立,我们分组完整表演。你也来当当彝族小伙,姑娘跳跳他们的舞步,有的同学说我不会啊,刚才老师已经带你们跳过了,我们一起试试吧。
(播放乐曲,分竖笛组,舞蹈组)
六、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一支非常热情的舞蹈,叫做《阿细跳月》谢谢你们陪我跳了一支这么欢快的舞蹈,作为回报,老师送你们一首好听的民歌,也是一首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