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训练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训练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8 15:43:11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23
梅兰芳蓄须
1.用“\”画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2.选择括号中正确的生字画“√”。
(鉴 签)订     (邀 遨)请
(拒 据)绝     骚(扰 优)




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对应的四字词语。
(1)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深居简出 )
(2)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斩钉截铁 )
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他宁可牺牲生命,也决不背叛祖国和人民。
5.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这样的庆祝会我更不会去了。”(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她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完成。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梅兰芳忍受着不能登台的痛苦、忍受着 生活的困顿 和敌人的 百般刁难 ,通过避港拒演、
 蓄须拒演 和 自伤身体 的办法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他伟大的 民族气节 令人敬佩!?
对钱学森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祖国当然期盼他早日回国,所以一直关注着他在美国的处境。经过中国政府和美方的多次谈判,1955年8月4日,钱学森终于被通知可以离开美国。
接到通知后,他立刻去买回国的船票。当时,一、二等舱的船票已经卖完了,但是为了能早一天回国,他不顾远涉重洋的辛劳,毅然买了几张三等舱的船票。9月17日,当他正要登船时,美国合众国际社的记者赶来采访他:
“您回国后准备做些什么?”
“我要尽全力建设我的国家,使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1.从文中 立刻 、 不顾 、 毅然 等词语能体会到钱学森期盼早日离开美国回到祖国的急切心情。
2.用波浪线画出体现钱学森回国很艰辛的句子。
经过中国政府和美方的多次谈判,1955年8月4日,钱学森终于被通知可以离开美国。
3.对“我要尽全力建设我的国家,使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 )
A.钱学森要用尽自己的全力建设祖国。
B.这句话表现了钱学森忠心为国、赤诚为民,愿为祖国和人民而献身科学事业的决心。
C.钱学森要让中国人过上美好的生活。(共11张PPT)
21 古诗三首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2.看拼音,写字词。
má zuì(
麻 醉
) 
cuī (

)促
jié chū(
杰 出
) 
xióng英( 雄 ) cháng zhēng(
长 征
) qín ( 秦 )朝
3.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但使龙城飞将在( B )
A.但是  
B.只要 
C.如果
(2)不教胡马度阴山( C )
A.教育
B.教给
C.令、使
(3)欲饮琵琶马上催( A )
A.将要
B.欲望
C.正想
(4)生当作人杰( B )
A.杰出的人才
B.人中的豪杰
C.杰作
4.下列诗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
A.秦时/明月/汉时/关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秦时/明月/汉时关
5.对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理解正确的是( B )
A.如果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B.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C.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敌人的军队度过阴山。
6.理解诗句,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君”是指君子。( × )
(2)“醉卧沙场”表现出将士豪放、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 )
(3)“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可以看出将士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塞》和《凉州词》都是著名的 边塞 诗,《出塞》寄寓着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希望朝廷
 起用良将 的美好心愿,《凉州词》刻画了将士
 饮酒出征 的场面,反映出将士们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的豪迈精神,表现了诗人对这些将士们的
 尊敬与赞赏 。?
(2)《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宋 代诗人 李清照 。她借歌颂 项羽 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抒发了对
 南宋 王朝的不满,表达了诗人 忧国忧民 的爱国情怀。?
(一)课内片段阅读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 汉时关 , 万里长征 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出塞”中“塞”的意思是 边关、边塞 。?
3.“人”指的是“ 出征的将士 ”,“人未还”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 和平 的渴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多选)
A.诗人由月夜关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表现当时领兵主将发扬李广精神,“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
C.反映远离家乡的士兵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戍边“万里长征”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属虚指,突出了空间辽阔。
(二)课外美文欣赏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诗中“ 绝 、 灭 、 孤 、 独 ”几个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倔强、孤独的精神面貌。?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了
夸张

对偶 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 寒冷 、 寂静 的环境。
4.对这首诗分析恰当的是( B )
A.“千山”指一千座山,“万径”指一万条小路,“千山”
“万径”描绘了一个阔大苍茫的背景。
B.“绝”“灭”两字的使用,使“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描绘的场景发生了猛烈的转折。
C.寒江独钓的画面,显示了作者深沉的无奈,他内心向往热闹繁华的人生场景。(共14张PPT)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用“\”画掉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2.看拼音,写词语。
zàn tàn(
赞 叹
) 
xiōng huái(
胸 怀
)     xùn chì(
训 斥
) 
qīng xī(
清 晰
)
3.词语积累运用。
“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这句话中“热闹非凡”的意思是 场面或景象十分的热闹 ,含有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 人声鼎沸 、 车水马龙 。?
4.补充词语,并选择填空。
( 疑 )( 惑 )不解 若有( 所 )( 思 ) 
左( 顾 )右( 盼 ) ( 光 )耀( 门 )楣
(1)尽管他滔滔不绝地讲得很详细,但我听了还是( 疑惑不解 )。
(2)考试时不许( 左顾右盼 )。
5.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 语言描写 )
(2)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动作描写 )
(3)他出去买药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 外貌描写 )
(4)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神态描写 )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从画线句子中的“ 只能 ”一词可以看出围观群众的内心是 气愤 又 无奈 的。?
(2)“谁又敢怎么样呢?”是一个 反问 句,它的意思是
谁都不敢怎么样
。在朗读时要读出
气愤、无奈 的语气。?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 受到欺凌却无处说理 的事,深刻体会到伯父所说的“ 中华不振 ”的含义,从而立下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远大志向。
?
(一)课内片段阅读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为之一振”的意思是 因此而振奋起来 ,因为 没想到这么小小年纪的孩子,竟然有这么高远宏大的志向 ,所以魏校长“为之一振”。?
2.“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 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3.“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 C )
A.周恩来为国效力的理想。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4.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少年时要努力读书,长大后振兴中华!
B.周恩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学习。
C.不光要为家父、为光耀门楣而读书,还要为中华兴起而读书。
(二)课外美文欣赏
“丧权辱国”最苦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爱国教育家。他对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祖国争了光。他能有这样大的成就,与他从小就有抱负是分不开的。
竺可桢在浙江上虞度过自己的童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丧权辱国的苦难,在竺可桢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决心发奋读书,为振兴祖国而奋斗。
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教“苦”和
“甜”两个字。老师问大家:“什么东西最苦?什么东西最甜?”当老师叫到竺可桢回答的时候,他从容又响亮地说:“丧权辱国最苦,祖国富强最甜!”
同学们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老师也不住地赞叹:“小小年纪,胸怀大志,不简单啊!”
1.“水深火热”的意思是( B )
A.形容程度很深,达到极点。
B.形容人民的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C.形容两种势力难以真正的融合。
2.文中哪句话道出了少年竺可桢决心发奋学习的动力?请用横线画出来。
丧权辱国的苦难,在竺可桢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3.竺可桢是一个 热爱祖国、从小就有远大志向 的人。?
4.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B )
A.每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祖国处于危难,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难以保全。
B.祖国处于危难,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难以保全,连做人的尊严都没有,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挺直脊梁。(共6张PPT)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1.补充音节。
h uáng    m èi    d àn  
辉煌      明媚    一旦     
y án    
m áo    s ǔn ?
延安    
 
茅屋    
竹笋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B )
A.昔日    可惜    措烛       B.土炕    抵抗    坑洼
C.澳秘    奥洲    粤语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B )
A.金色的理想    明媚的春光
B.火红的太阳    湿润的土炕
C.破旧的茅屋    美妙的交响
D.翩翩归来的燕子  顶天立地的脊梁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1)这句话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像燕子 追寻昔日的春光 、小树追寻
雨露和太阳 一样追寻 延安精神 。?
(2)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手法续写句子:茫茫的草原像 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
回延安(节选)
贺敬之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拟人 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对诗人 深深依恋 的感情。?
2.“母亲”指 延安 ,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与 延安人民 的深厚感情。?
3.“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象征( C )
A.五星红旗      
B.为了祖国而努力发奋读书
C.革命事业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