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训练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训练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8 15:53:16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9 古诗三首
1.看拼音,写字词。
yuán
fèn(
缘 分
)   
fèi收(

)  

lóu(
阁 楼
)  
yín (

)诵
wèn
tí(
问 题
)  

shān(
庐 山
)
2.选字填空。
峰     锋     蜂         
蜜( 蜂 ) 山( 峰 ) ( 锋 )利
输     喻     榆
比( 喻 ) ( 榆 )树 ( 输 )赢
慕     幕     暮         
夜( 幕 )
( 暮 )色
羡( 慕 )
题     提     匙
( 提 )问
钥( 匙 )
问( 题 )
3.填空。
“梅雪争春未肯降”中“降”的读音是 xiáng 。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 jiàng ,可以组词为 降落 。?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可怜: 可爱        
(2)真珠: 珍珠 ?
(3)缘: 因为?
(4)降: 服输 ?
(5)逊: 不及;比不上 ?
5.对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理解正确的是( A )
A.雪虽然很白,但是与梅花相比还要差三分;梅花虽然没有雪白,但是却比雪的香味浓。
B.梅花和雪相比,虽然雪比梅花白,但是梅花却比雪多了些香味。
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句诗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 露珠 比作
 珍珠 ,把 弯月 比作 弓 ,这样写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句中一个“ 争 ”字贴切、生动地描绘出梅和雪竞相比美、熠熠生辉、交相辉映的亮丽风景。?
(3)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一个“ 铺 ”写出秋天夕阳的柔和之美,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暮江吟》是 白居易 (作者)“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描绘了 夕阳西下 、晚霞映江和弯月 初生 、露珠 晶莹 的两幅优美的自然界画面。?
(2)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如果置身其中的话,很难看清楚的道理。?
(3)《雪梅》的作者是 宋 代诗人 卢钺 。诗中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 梅 与 雪 二者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的道理。?
(一)课内片段阅读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正面 、 侧面 不同角度,处于在 远 、 近 、 高 、 低 不同位置观看 庐山 的感觉。?
3.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B )
A.事物只要看到一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事物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这样才会得出正确的判断。
C.对事物既要多角度观察,又要亲自去实践。
(二)课外美文欣赏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用横线画出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诗句。
2.“ 莫笑 ”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
( √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 √ )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所蕴含的道理是( C )
A.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
B.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是前途总是光明的。
C.无论在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不言放弃,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境界。(共12张PPT)
10 爬山虎的脚
1.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g(
操 场
) 
nèn lǜ(
嫩 绿
)   kòng xì(
空 隙
)   
jūn yún(
均 匀
)
2.比一比,再组词。
3.将“舒”正确的释义的序号填在句子后的括号里。
舒的意思有:①伸展、放出;②安闲的、轻松的;
③缓慢的、从容不迫的。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② )
(2)雨中的杨梅舒展着嫩绿的叶子,吮吸着甘美的雨汁。( ① )
(3)蟋蟀在平台上唱着舒缓的歌。( ③ )
4.选词填空。
牢固  坚固  稳固
(1)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 牢固 ),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它的一根茎。
(2)用宽容的心境和同学相处,友谊才能( 稳固 )和长久。
(3)这座大桥不但( 坚固 ),而且很美观。
5.照样子,仿写句子。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如果你仔细看 那些繁密的小花 ,
你会想到 满天的繁星 。?
6.用“新鲜”造句,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1)(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商店里,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散发着芳香。
(2)(事物)出现不久。
今年暑假回老家,听到许多新鲜事。
(3)(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早晨的空气特别新鲜。
7.“爬山虎的脚”是指( C )
A.爬山虎的茎    
B.爬山虎的茎上的圆片
C.爬山虎的茎上长出的细丝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叶圣陶 。课文按观察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 叶子 和 脚 ,重点介绍的是 爬山虎的脚 ,以及爬山虎是怎样一步步 往上爬的 。?
(一)课内片段阅读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用横线画出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词。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
 爬山虎的脚 比作 蛟龙的爪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脚”的强劲有力。?
3.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请填一填。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触着墙——( 拉一把 )——( 紧贴在墙上 )。
(二)课外美文欣赏
爬山虎
在我上班的路上,途经一个小区的最西一幢楼时,抬头总能看到一面墙上,一种像蜘蛛侠的神奇植物,它就是爬山虎。
春天,它呈现出盎然绿色,夏天,则开满黄绿色小花,为整个墙面穿上一套绿军装。
到了秋天,它就变成橙黄色,早冬到来的时候,又变幻成红色,每片叶犹如红枫叶,远看像一条火红的龙体,穿上红色的袍子,紧贴在墙壁上,向上攀爬跳窜。
有时,我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走近它,用手抚摸像鸭子脚蹼的叶子,并拉一拉它的枝藤。你还别说墙上虽没有泥土可扎根,但它吸盘似的爪子,牢牢地钉在墙上。不下点力气,休想拉得下来。
这真是神奇至极!陡峭光滑的墙面,没有肥沃的土壤,并没有阻挡爬山虎生长的天性,以及向上攀爬的脚步。每次经过它身边,我都能感觉到它坚韧顽强、坚持不懈的精神。
1.短文按 时间 顺序描写了爬山虎。?
2.春天,爬山虎是 绿 色的;夏天,爬山虎是 黄绿 色的;秋天,爬山虎是 橙黄 色的;冬天,爬山虎是
 红 色的。?
3.“远看像一条火红的龙体,穿上红色的袍子,紧贴在墙壁上,向上攀爬跳窜。”句中 紧贴 、 攀爬 两个词语写出爬山虎不畏艰难、努力向上的特点。?
4.从短文中得到的启发是( B )
A.像爬山虎一样努力向上爬。
B.要学习爬山虎坚韧顽强、坚持不懈的精神。
C.学习爬山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共8张PPT)
11 蟋蟀的住宅
1.看拼音,写词语。
xuǎn zé(
选 择
)
dì zhǐ(
地 址
)
wò shì(
卧 室
)   
mén wèi(
门 卫
)
2.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词语。
(1)蟋蟀的出名( 不光 )由于它的唱歌,( 还 )由于它的住宅。
(2)( 即使 )有暴雨,这里( 也 )立刻就会干的。
3.读句子,根据语境填写四字词语。
蟋蟀和别的昆虫不一样,不肯 随遇而安 ,自己建造住宅。它顺着 弯弯曲曲 的隧道,每天专心致志 地进行挖掘,在它 坚持不懈 地努力下,这项伟大的工程终于建成了。?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句话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2)“蟋蟀建筑住宅时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里运用了 设问 的修辞手法。我能运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
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是的。
5.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成反问句和感叹句)
难道蟋蟀的住宅不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吗? ?
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啊! ?
6.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是( ABC )(多选)
A.向阳      
B.隐蔽      
C.地势低      
D.窄小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19 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法布尔 写的一篇观察日记,作者介绍了自己看到蟋蟀的 住宅 的特点,以及蟋蟀 建造住宅的才能 。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蟋蟀的住宅是指 蟋蟀的巢穴 。?
2.用横线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3.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理解正确的是( A )
A.蟋蟀用简单的挖掘工具,靠自己的力量建造一个舒适而温暖的家,为此说这是伟大的工程。
B.对于蟋蟀来说,这座住宅的空间非常大,所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