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6-09 07:13:24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考试内容分布 08 09 10
生命科学 51分 50分 53分
物质科学 130分 133分 130分
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19分 17分 17分
涉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2分 44分 45分
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8分 16分 36分
提出科学问题
进行猜想和假设
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
检验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18
29②、31①、
8、29①、34②、
29③、32②、33①、
30②③、31②、32①、33③、36②、37③
32③、33②、34③、37①
09温州31.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
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
(1)乙同学的猜想是 ▲ 。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和假设
得出结论
【例】最近几年,全国大雪灾不断,道路严重积雪,白天熔化的雪到了晚上会结成冰,会更加光滑,更易发生交通事故。为此,护路工人在路面上直接撒上一定量的食盐,使熔化了的冰雪到晚上不再结冰,从而缓解交通压力,尤其是降低了夜晚交通事故的发生。
根据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科学知识,请你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水中添加食盐是否会降低水的凝固点?
提出问题
封闭性的问题(答案是唯一的或比较确定)、
切合科学实际、
表述贴切、简练、符合逻辑
表述格式(疑问句):
(1)影响某某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2)某某和某某是否有关?
(3)某某和某某有什么关系?
小麦种子萌发与光照是否有关系?
【练1】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观察两组的发芽情况,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练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知:
(1)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2)他们在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过程中,又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于是对其中一个发现进行了探究(培养皿中各加入40只生长良好的草履虫),记录下表数据:
通过分析,你认为他们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实验次数 水质 温度/℃
pH 2天后培养皿中存活的草履虫数量
① 清洁的河水 25 7 38
② 清洁的河水 10 7 17
③ 蒸馏水 25 7 5
④ 清洁的河水 25 5

请你根据实验设计回答有关问题: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 ?
(2)他们作出的假设是: 。
相同花盆 大小形状相似的
莴苣种子 放置环境 温度 水
1号 100粒 光照 20℃ 适量
2号 100粒 暗室 20℃ 适量
光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光对莴苣种子的萌发可能有影响。
【练3】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因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的实验。
wō jù

进行猜想和假设
表述格式(注意“可能”两字):
(1)某某可能受某某的(什么样的)影响
(2)某某的大小可能和某某有关
是对问题的回答
【例】为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将27只同种、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药剂。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蝌蚪的发育情况。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可能会促进蝌蚪的发育



【练1】 32.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影响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时,变色的情况又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冲泡菊花的水 煮沸的井水(弱碱性) 煮沸的纯净水中滴有白醋 煮沸的纯净水
变色情况 变浅绿色 变浅绿色 几乎不变色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表:
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是______。
菊花变浅绿色可能与水的酸碱性有关
【练2】如图所示,把小球从O点沿水平滑杆拉到A点.放开后小球在O点两侧来回振动。对小球振动的快慢,小星提出了如下猜想:
A.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被拉离O点的距离x有关:
B.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的质量m有关。
(1)小星实验探究的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2)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是验证猜想 时
记录的。(选填“A”或“B”)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可得出结论: 。
A
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被拉离O点的距离x无关
得出结论
书写要求:
(1)结论要完整
(2)若变量较多,
可用“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概括。
书写方法:1、分析归纳,找变量
2、语言表述,要完整
【练1】某饭店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会使人生病。那么会使人生什么病 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 … ;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你从小明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微量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练2】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为验证这一结论,小明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1)小明设计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结论是 ▲ 。
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
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找出关键词句
(2)将关键词串连成句
①提出问题:写成疑问句,加“问号”
②建立假设:写成陈述句,加“可能”
③得出结论:写成陈述句,变“肯定”
研究的主体
不一样的量
中考大擂台
1
2
3
6
5
4
09温州18.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____
A.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3 朝上 2.8
2 6 朝上 5.8
3 9 朝上 8.4
A
(08衢州)30.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试回答: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 ▲ 。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 。
水温是否影响水蚤心脏的搏动快慢
09温州31.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
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
(1)乙同学的猜想是 ▲ 。
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蓝色可能是碘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引起的
09嘉兴33.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 。
(2)他们应该选择 ▲ 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有什么明显不足 ▲
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光照时间过长
09温州32.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右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开的距离(cm)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在受到相同的敲击时,双层玻璃的振动比单层要弱
09丽水30.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 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 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 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
▲ 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增大而减小
09宁波31.某些资料中有“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的表述。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
小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①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随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时期的向日葵,每组20株;
②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3)该实验的结论为 ▲ 。
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始终朝向太阳的【达标检测】
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2、物理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乒乓球为什么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为什么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 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
(3)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 1.37g/cm3)
瓶子编号 体积/cm3 质量/g 现 象
A 22 14.4 跑出米面
B 28 38.6 未跑出米面
C 144 50.2 跑出米面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1 (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 (选填“正确”或“错误”)。
你认为一个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 。
(5)运用这个现象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试举一例或说出你的一个设想)?
3、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U0=3.8V):
(1)王强小组采用图18所示的方案,这种测量方法叫做_________;测量时发现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都不亮,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9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2)姚远小组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中电源电压未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
实验步骤:
①电路如图所示,请你按电路图在图21中用笔画线连好电路;
②开关S拨到位置1,移动滑片P至任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I1;
③开关S拨到位置2,滑片P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I2。
数据处理:
先算出了灯泡的电阻RL=________(请你用所测的物理量表示),再根据,计算出灯的额定功率。
他们按此方案测量,发现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相差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仔细分析后,他们认为要准确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只需将上述步骤2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4、在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强。
(1)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5.小明利用如图1 O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验,他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像越 (填“大”或“小”),再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 的(填“倒立”或“正立”),该像比原来的像 (填“大”或“小”)一些。当蜡烛继续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发现蜡烛的位置在 时,则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
6.(5分)如图11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 的变化规律。
(2)图中所示的温度是 ℃。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面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 O
温度/℃ 85 87 89 92 94 96 9 7 98 9 8 98 98
(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
7.(6分)阅读短文,并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猜想B: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
猜想C: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的电流不变。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用定值电阻和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及有关的实验器
材,设计了电路,按实验要求分别测出有关的物理量。
(1)为了完成该实验,需要的测量仪表是 、 。
(2)请你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能验证上述猜想的实验电路图。
(3)表中是小明在实验中测出的数据,其中R为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20Ω、10Ω和5Ω,U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I是通过电阻R的电流。
实验序号 R/Ω U/V I/A
1 1 0.05
2 R=20Ω 2 0.1
3 3 0.1 5
4 1 0.1
5 R=10Ω 2 0.2
6 3 0.3
7 1 0.2
8 R=5Ω 2 0.4
9 3 0.6
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知猜想 是正确的(填“A”、“B”或“C”)。
(4)通过分析比较以上数据,你还发现了 。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