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2

文档属性

名称 帆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6-09 10:2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执教
梁志容
莱蒙托夫 (1814~1841),俄国诗人。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1832年入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29至1832年间写的诗篇之中比较著名的有《乞丐》、《天使》、《帆》等,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八三一年六月十一日》。 1837年 2月8 日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伤,两日后逝世。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指出杀死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整个上流社会。诗人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这篇诗震动了整个俄国文坛,他被公认为普希金的继承人。   1840年新年,莱蒙托夫参加了一个贵族的假面舞会,写成《一月一日》一诗,引起宫廷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很大不满。是年2月因同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决斗,又遭逮捕。沙皇决定把他再度流放高加索。
莱蒙托夫于1840年4月出版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成为俄国文学中最早最出色的长篇小说之一。  1841年 7月27日诗人在和军官马尔特诺夫的决斗中被杀害。这是预谋的凶杀。   莱蒙托夫没有活到27岁,他成熟期的创作活动只有短短4年,但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诗人,他在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之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在展示人物内心生活的心理描写方面他是俄国文学中的先驱,后来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列·托尔斯泰等所师承和发展。   鲁迅在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中介绍过几个“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的诗人,其中之一就是莱蒙托夫。莱蒙托夫的诗篇及其小说《当代英雄》,在中国解放前早有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陆续有较完善的新译本出版。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抒发感情的方法。 2.学习本课追求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一节:望帆发问
寻找什么
抛弃什么
令人深思
写景
议论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二节:否定回答
不寻幸福
不离乐疆
令人生疑
写景
议论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三节:真正追求
祈求风暴
宁静之邦
闯大风大浪
议论
写景
想想诗中“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孤独的帆表明是孤独的船,当然这里的船是有所指的,它实际上是指人生的经历,人在生活的苍茫大海里漂泊、前进、会遇到不少的风浪、曲折,可也有风平浪静“清澈的碧流”和“金色的阳光”伴随。孤帆渴望着暴风雨“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事实上是赞美了奋斗的人生,有作为的人总是追求理想、追求拼搏,在追求理想中顽强拼搏,完善自己的人格,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追求着一种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 人生理想。
小结
这首小诗,平中见奇,借海上的风帆思考人生的道理,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的强烈愿望。

看见帆了吗
它是从浪尖上长出来的
它是从淤涡的吞没中专出来的
它是从潮浪的呼啸中生出来的
负载着那一切很重
写满风云的帆
向往远方 辉煌的航向
总是站在沧海和云层间
不需提炼的语言
只要一根绳索
不让叫一面旗帜
听船工的一声号子
不愿做带响的弓箭
只吟一曲坚实的人生
拓展思维: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它所表达的内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