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18 12: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研究食盐、白糖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每小组装100ml水的烧杯3个、玻璃板3根、小勺3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白糖各20克等。
新课导入:
一、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三张图片中的物质相同吗?哪里不同?认识吗?
生:颗粒状的是食盐,粉末状的是小苏打,颗粒状大的是白糖。师: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怎么样?
生:溶解。
师:你怎么知道?小苏打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好,我们来试一试?小苏打怎么样了?
生:也溶解了。
2.师:其实啊,食盐、白糖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物质,而且都能溶解在水中。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较它们俩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讲授新课
活动:比较食盐、白糖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师:溶解能力是什么意思?
生:(发言)
师:是指溶解的速度,还是在水中溶解的数量?溶解能力是指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数量。
2.师:那食盐、白糖和小苏打,究竟谁溶解得更多,溶解能力更强呢?谁来猜一猜?
生:(猜想)
师:如何验证你的猜测呀。
生:做实验。
师:好,在实验前,老师还是想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才比较公平,现在开始讨论。
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4.汇报实验方法:
师:他们的方法合理吗?有没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水的什么一样?为了方便比较,我们今天统一将水量定为100毫升。
师:王老师这里有几个小问题:这三种物质要怎么加?怎么保证每一次加的量要相同?一勺加进去后,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加第二勺?是的,实验过程中,要耐心地等杯里的物质溶解完后才可以加第二勺。这个实验最后要统计的数据是什么?加入水中溶解的份数。
5.师: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讨论,老师整理出一份实验方法,一起来看一下,有没有问题?(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生:没有问题
师:好,现在开始实验,并及时记录数据。
6.动手做实验
7.汇报
师好,现在我们实验已经完成了,每位小组按顺序来汇报一下你们记录的结果。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8.这些记录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谁溶解得更多?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问题
9.拓展:了解温度对溶解能力的影响。
三、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同样多的水中加入白糖和小苏打,溶解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 )
A 强 B 弱 C 一样
2.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 )
A 溶解速度和溶解的量 B 相同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的多 C 哪种物质溶解的速度快
3.小苏打和食盐相比较,( )的溶解能力强。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食盐
9份(约18克)
小苏打
3份(约6克)
A.食盐 B.小苏打 C.无法确定
4.在做比较食盐与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时,错误的做法是( )。
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
充分搅拌后溶解了再倒入下一份
倒入7份食盐,食盐没有溶解,把7份食盐这个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小苏打
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