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二首 教案(2课时)+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古诗二首 教案(2课时)+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9 21:43:44

文档简介

作业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一
拼一拼,写一写。

lián
qióng

西



jué
hán
lǐng





课堂作业二
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毕竟西湖六月中??①了结?②到底;终归?③必定?
映日荷花别样红??①不同寻常,特别
②另一种?
课堂作业三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一
读一读
自读古诗,把两首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课外作业二
认一认
认读生字:晓、慈、毕、竟、映、绝、鹂、鸣、行、含、岭、泊
课外作业三
画一画
给杜甫的《绝句》画一幅诗配画。
课外作业四
学一学
预习第二首古诗。
课外作业五
拓展阅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15
古诗二首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流传千古的写景佳作。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六月西湖荷叶碧绿、荷花红艳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初夏风光的热爱之情。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则为我们勾画出另一番景象,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本文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并熟练背诵。读中想像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
2.认识“晓、慈、毕、竟”等12个生字。借助图片识记“鹂、岭”等字;利用字源识记“晓、鸣”等字。
3.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重点指导“莲、荷”两个含有“草字头”的字。
4.理解“毕竟、含、泊”等词。理解“接天、无穷、别样”和“千秋雪、万里船”所表达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诗题,导入新课
1.利用字源认识“晓”。
(课件出示“晓”字的字形演变及字义。)
要点:“晓”左右结构,“日”代表太阳,“尧”表示朝日升高。晓的本意是太阳升高,完全天亮,这里指早上。
2.了解净慈寺、林子方。
(课件出示“净慈寺”图片)
出示: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认识“慈”,组词认读。
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
3.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导读好课题,注意停顿。
(补充资料: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二)初读古诗,尝试学习
1.了解作者杨万里。
学生交流自己对杨万里的了解,然后教师出示:
杨万里,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一生作诗20000多首,传世作品有4200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2.学生多种形式自读古诗。
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注意诗句的停顿和“竟、映”的发音。
(
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




杨万里
毕竟
/
西湖
/
六月中,风光
/
不与
/
四时同

接天
/
莲叶
/
无穷碧

映日
/
荷花
/
别样红

)3.教师范读。注意读出七言诗“二二三”的节奏。
4.学生展示读,师生评价。
(三)引读古诗,分句学习
1.学习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看到西湖美丽风光的感受。
课件出示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朗读诗句,感悟诗意。
学生读诗句。你去过西湖吗?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再说说诗人看到六月的西湖有什么感受。相机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并认读“毕竟”。
多种形式展示读。如拍手读、男女对读等。
尝试背诵第一句,展示背诵。
2.学习第二句,感受诗人眼中
“莲叶”与“荷花”的美。
⑴朗读本句,感悟诗意。
自读,讨论交流:诗人看到了怎样的荷叶、荷花?通过朗读,从
“接天”和“无穷碧”体会莲叶的多、绿,从“映日”和“别样”体会荷花的红,感受诗句的色彩美。随机认读“映”字,组词巩固。(板书:莲叶

绿
荷花
红)
⑵多种形式展示读,如齐读、对读等。然后说说自己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诗人对西湖风光的热爱。
⑶师生合作读,感受古诗对仗的特点。师读“接天莲叶”,生接
“无穷碧”,师“映日荷花”,生接“别样红”,男女生接读,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
⑷依据理解,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⑸出示图片,看图背诵。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莲、荷”。
①利用插入方块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
要点:“莲、荷”两个字都含有“草字头”,上短下长,“莲”上下等宽,“荷”上窄下宽。
“草字头”写时注意:长横稍稍向上斜,两棵小草坡上长,上长下短心向内,左右对称才好看。
②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四)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同桌对读,配乐读、背展示。
2.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毕竟西湖六月中??①了结
?②到底;终归?
③必定?
映日荷花别样红??①不同寻常,特别
②另一种?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没有一句是写送别的,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2.布置作业。
把古诗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5
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绿
荷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1.检查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根据学生背诵情况进行反馈,重点关注诗句停顿及韵味。
2.看图引入第二首古诗。出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请同学们观察
图画,描述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春景。
3.利用字源识记“绝”,其本意为用刀割断丝线。
认读、了解“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粹。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我们刚刚学过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是一首七言绝句。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尝试学习
1.学生交流对杜甫的了解,说说自己知道的杜甫的诗。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共有约一千五百首诗歌被保留下来。
2.学生多种形式自由读古诗。
(


【唐】
杜甫
两个
/
黄鹂
/
鸣翠柳

一行
/
白鹭
/
上青天

窗含
/
西岭
/
千秋雪

门泊
/
东吴
/
万里船

)3.听录音读或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4.学生展示读,师生评价。注意读出七言诗“二二三”的节奏。
(三)师生合作,集中识字
课件出示:
(






)
⒈自主识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字
义识记“鹂”“岭”,掌握多音字“行”,借助字源识记“含”。
2.指导书写“岭、含”。
①利用添加辅助线的办法引导观察。
要点:“岭”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撇捺要收。“含”的主笔撇捺要舒展,同时注意辨析“含”的上部与“岭的右边不一样。”
②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后再写。
(四)引读古诗,分句学习
1.整体感知:读了这首绝句,你心情如何?哪些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情愉悦?
2.学习第一句。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读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诗,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为这句诗配上画,你会画些什么?(课件依次出示图)
理解重点字词。结合诗句、插图理解“鸣”和“上”的意思。
(板书:黄鹂
白鹭)
③如果根据古诗作画,你会怎么画?试着画一画。
⑵多种形式读,配乐展示。
⑶依据理解,尝试背诵。
2.学习第二句。
⑴朗读诗句,了解诗意。
读后交流:从这句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千秋

万里船)
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了解“含”的妙用,理解“千秋”“泊”
和“东吴”的意思。
【资料补充】东吴: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孙吴”,泛指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
了解数字在诗中的妙用。“两个”“一行”是实数,而
“千
秋”和“万里”则是虚数,用夸张的手法给人以久远的感觉。同时,数字的使用让古诗的对仗更工整。
根据理解,说说诗意并想象画面,画一画。注意提示学生跟
前句的画面有所不同,体现由近及远的顺序。
多种形式展示读。拍手读、男女对读等。
⑶依据理解,尝试背诵。
3.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⑴体会古诗的色彩美、结构美和韵律美。这首绝句被誉为千古绝句,因为它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美丽画卷。请同学们想一想,文中的动与静,声与色都在哪里?
⑵体会诗人的情感。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配乐诵读。
(五)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利用走迷宫游戏巩固识字。
2.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3.拓展阅读。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思考与练习:利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杜甫的另一首《绝句》,然后跟同学交流。注意:把话说完整,说通顺。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说说学了这首诗之后的收获。教师总结。
2.布置作业。
⑴给家长背诵古诗。
⑵拓展阅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设计:
15
古诗两首
绝句
黄鹂
有动有静
白鹭
有声有色
千秋雪
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