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认识声现象
一、知识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源: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振动发声作为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并不一定马上停止或消失).
3.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该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二)声音的传播
4.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5.将玻璃罩内空气慢慢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逐渐______,用来探究声的传播__________,该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6.真空_______传声.
7.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8.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_______的种类和_______有关.
(2)规律:①温度一定时,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_______的传播速度最慢;②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m/s.
(三)声音传递的内容
9.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
10.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
(四)人耳的听声能力
11.在物理学中,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__,符号为_____.
12.人耳听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3.次声:振动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音叫做次声.
14.超声:振动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音叫做超声.
15.无论是超声还是次声,人耳均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
二、易错分析
1.“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物体振动,一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如果物体发出次声或超声或者没有声的传播介质,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
3.人耳没有听到声音,不代表没有声音.
三、达标训练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B.振动停止,我们就听不到该声源发出的声音了
C.超声、次声与人耳听到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4.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在铁管的另一端敲击铁管,出现的现象是(
)
A.只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B.只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C.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D.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5.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6.我们听到物体发出声音,是因为(
)
A.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空气振动压迫耳膜振动
B.发声体振动就会引起耳膜振动
C.只要人们看到发声体在振动,就会听到声音
D.只要有发声体,人就会听到声音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8.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产生的;鼓声通过_____传到观众处.
9.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纸屑“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
10.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
(
85
1100
7000
1
2
0
0
00
)11.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___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12.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13.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____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_______.
四、能力提升
14.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是如下表,关于声音传播速度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空气(15℃)
空气(25℃)
煤油(25℃)
软木
钢(棒)
铁(棒)
声速m/s
340
346
1324
500
3750
5200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一般来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15.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空气能够传声
1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参考答案
1.C;2.A;3.C;4.C;5.B;6.A;7.D;
8.振动、空气;
9.振动、能量;
10.变小、介质;
11.信息、空气;
12.振动、能量;
13.振动、大象;
14.C;
15.C;
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