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上学期五年级第四单元检测卷(一)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请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将字母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波澜(lán)
小艇(tínɡ)
B.陵园(lín)
舀水(yǎo)
C.灰烬(jìn)
亥时(hài)
D.剔透(tì)
步履(lǚ)
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杭州 宫殿 金碧辉煌
B.洪伟 销毁 众心拱月
C.拘束 郊外 兵慌马乱
D.喉咙 履行 呕心历血
3.“珈”的意思可能与下列哪个字有关?( )
A.王
B.玉
C.力
D.加
4.下列加点字与“少年智则国智”中的“则”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则
B.以身作则
C.新闻两则
D.有则改之
5.与“阴谋诡计”意思有相同之处,但感彩不一样的词语是( )
A.鬼鬼祟祟B.神机妙算
C.得意忘形
D.诡计多端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很多困难。
B.陈胜足智多谋,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
C.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赞不绝口。
D.他操作计算机十分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B.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C.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8.老师常常引用诗句( )来鼓励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B.我的抽屉里堆满了许多获奖证书。
C.我们要学习他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D.王晓飞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0.对下面语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定,地方官员每过几年就需要进京接受考核。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就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给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可是于谦每次进京时什么礼品都不带,只带“两袖清风”。
A.于谦关心老百姓疾苦,不准备向上司送礼行贿。
B.于谦不会办事,不懂得如何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C.于谦进京不送礼,为政廉洁。
D.于谦带了“两袖清风”准备送给上司。
二、读拼音写句子,请把字写美观工整。(4分)
wǒ
quàn
tiān
ɡōnɡ
chónɡ
dǒu
sǒu,bù
jū
yì
ɡé
jiànɡ
rén
c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回顾与积累。(17分)
1.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字母)
相传在很久以前,洞庭湖边的村民亦农亦渔,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虽辛苦,倒也( )。忽然有一年,湖中孽龙作怪,经常掀翻渔船,淹死渔民无数,卷起水浪千丈,淹没农田千顷。村民们既不敢下湖,也无法耕种,昔日人寿年丰,如今( )。
2.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_!
3.爱国是什么?爱国是陆游临终前的牵挂:“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爱国是诗人林升看到山河破碎,统治者却天天寻欢作乐时的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国是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赞颂:“天戴其苍,___________。纵有千古,横有八荒。_____________,来日方长。”
4.少年智则国智,__________________,少年强则国强__________________
5.《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从________的布局,风格各异的________、________的珍贵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6.《小岛》这一故事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_____
、________的精神和
高尚情怀。
四、综合展示厅。(4分)
下面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一段解释。请你读后,写写自己的感想。
南京大屠杀指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被占领后,侵华日军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南京及其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百姓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30分)
(一)(12分)
材料一: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2014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一览表
材料二:2016年10月,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视频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积极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三: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也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施压,逼迫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这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下降的因素。
材料四: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2009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的比例是40%。
1.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 )趋势。(2分)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2.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长近视发生率( )(2分)
A.保持不变。B.明显减少。C.明显增加。D.不能确定。
3.根据文本,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参加户外活动,就能避免近视情况发生。
B.督促学生课间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降低近视率。
C.材料四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学生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有益于眼肌健康。
4.据上述材料可知,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有哪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不能忘掉祖国(18分)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考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是一个文静而又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搜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有道理。”“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1.不能作为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的一项是
( )(2分)
A.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B.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富饶的物产。
C.中国有无数革命志士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D.历史的发展难以估计。
2.大家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的原因是( )(2分)
A.宋庆龄是中国人,她很有才。
B.宋庆龄说得好,有道理,说的话很有力量。
C.宋庆龄认真搜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D.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能够用柔和的声调说话。
3.文中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A.引起下文。B.点明中心。C.承上启下。D.总领全文。
4.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题目改为“宋庆龄”,是否可以?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35分)
(一)按要求写一则通知。(5分)
为了讨论“六一”活动方案,少先队大队部决定于星期三中午12:00在少先队大队部召开会议,要求少先队各中队长准时参加。
(二)习作。(30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快乐的童年,拥有亲情……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如童年、健康、亲情、友情……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答案
一、1.C 2.A 3.B 4.D 5.B 6.B 7.B 8.C 9.D 10.C
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三、1.D C
2.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
3.家祭无忘告乃翁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地履其黄 前途似海
4.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5.众星拱月 建筑 收藏文物
6.扎根海岛 艰苦守岛 热爱祖国
四、示例:我们决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的同胞!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发愤图强,好好学习,做国家的栋梁,守卫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一)1.B 2.C 3.A
4.示例:①学习强度加大,用眼过度。②没有时间参加户外活动。③电子产品的影响。
(二)1.D 2.B 3.B
4.宋庆龄在国外读书时,始终不忘祖国。班里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时,一位美国学生耻笑中国,宋庆龄有理有据地予以反驳,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5.示例:宋庆龄是一个爱国、时刻关心祖国命运的人。她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勤奋学习。在讨论会上,她对美国同学关于中国的言论予以有理有据地反驳。她虽然身在国外,但时时刻刻关心国内的情况,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6.不可以。用宋庆龄的话“我不能忘掉祖国”做题目,更能表现宋庆龄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