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艺华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5:4.3放射性同位素 质量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门市艺华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5:4.3放射性同位素 质量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9 05: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放射性同位素
1.核反应方程式Be+HeC+X中的X表示
A.质子 B.电子 C.光子 D.中子
2.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测量出了电子的电量,从而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B.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得到这样的结论: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并且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C.卢瑟福通过实验验证了质子和中子的存在,质子和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统称为核子
D.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约里奥居里夫如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h核发生一次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B.太阳辐射的能量最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可能变小
D.用14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
4.图中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方框是匀强磁场.LL,是厚纸板,MM,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的O、P两点处有亮斑。则此时磁场的方向,到达O点与P点的射线分别是( )
A.向上,β,α
B.向下,α,β
C.由外向里,γ,β
D.由里向外,γ,α
5.铝箔被粒子轰击后,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方程中X的中子数为( )
A.15
B.16
C.30
D.31
6.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而产生,在这3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但电离能力最弱
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7.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很小的粒子.早在1942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首先提出证实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静止的铍核(Be)可能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动能忽略不计)形成一个新核并放出中微子,新核处于激发态,放出γ光子后回到基态.通过测量新核和γ光子的能量,可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则________.
A.产生的新核是锂核(Li)
B.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C.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
D.中微子的动能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能相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戴上特制眼镜看3D电影有立体感是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B.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C.氢原子在发生跃迁时释放光子的能量越大,光波的波长越短
D.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半衰期长短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有关
9.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原子核中含有140个核子
B.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所以裂变后粒子的总质量数增加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所以裂变后粒子的总质量数减少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B.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发生β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11.发现中子的科学家叫__________ ;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12.天然放射性元素铀可以放出三种射线,其中能被一张纸挡住的是______(选填“α”“β”或“γ”)射线。1934年,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用该射线去轰击,首次获得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该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
13.铝核()被粒子轰击后放出中子,变成同位素磷,磷衰变时放出正电子.试写出这两个过程的核反应方程.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静止的,发现了放射性磷和另一种粒子,并因这一伟大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写出这个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式;
(2)若该种粒子以初速度与一个静止的核发生碰撞,但没有发生核反应,该粒子碰后的速度大小为,运动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求碰撞后核的速度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核反应方程式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设X的质量数为,电荷数为,则有,,可得,,所有对应得粒子是中子,选项D对.
2.D
【解析】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史的了解情况,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家熟悉的汤姆孙、卢瑟福、查德威克等,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知道这些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详解】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带电量,故A错误。
B、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波尔认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即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故B错误。
C、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对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实验的研究,首次完成了人工核转变,发现了质子,并猜测“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查德威克通过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发现了中子。故C错误。
D、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约里奥居里夫如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理学史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对于著名物理学家、经典实验和重要学说一定要记牢,不能张冠李戴
3.D
【解析】
A、Tn核发生一次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质量数减少了4,中子数减少2,故A错误;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故B错误;
C、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故温度改变时,半衰期不变,故C错误;
D、用14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热量大于13.6ev,可使其电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关键知道α衰变生成氦原子核,质量数少4,质子数少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用大于13.6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即可使其电离。
4.C
【解析】
因为α粒子的贯穿本领较小,一张纸即可把它挡住,所以亮斑中不可能有α射线,ABD错误;因为γ射线不带电,所以不受磁场约束,直接打在O点,由左手定则可知,带负电的β射线向下偏转,可知磁场由外向里,故C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种射线的特点,知道α、β和γ电离本领依次减弱,贯穿本领依次增强,γ射线不带电.
5.A
【解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的电荷数为15,质量数为30,中子数为30-15=15;
A.15,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16,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30,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31,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故选A.
6.BC
【解析】
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A错误;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故B正确;γ射线一般伴随α或β射线产生,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C正确;α衰变时,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中子数少2,故D错误.所以BC正确,AD错误.
7.A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所以产生的新核是锂核,反应过程放出能量,故A正确,B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可知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因为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因为质量不等,根据,可知中微子的动能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能不相等,故D错误.所以AC正确,BD错误.
8.ABC
【解析】
A、立电影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投射到屏幕上的光是两个方向上的偏振光,然后通过两个方向上的偏振镜片再将它们分离,即可观看到立体电影,故A正确;
B、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
C、根据可知,能量越大,频率越高,光波的波长越短,故C正确;
D、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地球环境无关,故D错误;
故选ABC.
9.AB
【解析】
ABD.设X的原子核中含有x个质子,质量数为y,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有:,,解得,,所以X的中子数为:,故AB正确,D错误;
C.裂变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质量数不会增加,裂变过程存在质量有亏损,质量不守恒,故C错误;
故选AB.
10.AD
【解析】
A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互感,故A正确;
B项: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赫兹通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错误;
C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故C错误;
D项:发生β衰变时,即放出一个电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故D正确.
故应选AD.
11.查德威克
【解析】
发现中子的科学家是查德威克,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12.α
【解析】
[1] α射线贯穿能力很弱,电离作用很强,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β射线能贯穿几毫米厚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强,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β射线;γ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的;
[2]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射线去轰击铝箔,发现了中子,其人工核反应方程为:
13.;
【解析】
核反应方程的规律,核反应方程两边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由此可得:
14.(1) (2)运动方向与该粒子原运动方向相同
【解析】
(1)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核反应方程式为:。
(2)设该种粒子的质量为m,则核的质量为,碰撞后核的速度为v2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则碰撞后核的运动方向与该粒子原运动方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