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小粒子与大宇宙
1.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跟普通电子的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2.关于粒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
B.质子、中子本身也有复杂的结构
C.质子是带电的强子
D.夸克模型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
3.真空中一个光子与自由电子碰撞后, 使自由电子的速率增加, 而光子沿着另一方向散射出去. 在此过程中, 光子的
A.速率不变
B.能量不变
C.频率不变
D.波长不变
4.在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
A.0和0 B.0和1 C.1和 0 D.1和1
5.关于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银河系是一种旋涡星系,太阳处在其中的一个旋臂上
B.恒星的寿命取决于亮度
C.太阳能够发光、放热,主要是因为太阳内部不断发生化学反应
D.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卫星的星球
6.下列关于太阳及太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向外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系中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绕太阳公转速度越大
C.太阳系中内行星都没有坚硬的外壳,外行星都有坚硬的外壳
D.太阳系虽然是银河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它位于银河系的中心
7.太阳燃料全部耗尽,最终会变成一颗( )
A.白矮星 B.中子星 C.黑洞 D.黑矮星
8.关于恒星的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星云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内部温度升高引发了核反应,中子星就形成了
B.恒星燃料耗尽后外层开始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
C.小恒星燃料耗尽后会收缩成密度极大的白矮星
D.超巨星爆炸后外层物质会扩散到太空中成为星云,内部物质形成新的恒星
9.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B.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C.目前发现的轻子只有8种
D.夸克有6种,它们带的电荷量分别为元电荷的或
10.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或反夸克)组成的,它们的带电荷量如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
粒子 π+ π- u d
带电荷量 +e -e + - - +
由此可知π+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π-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设α粒子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若有反α粒子,它的质量应为____________,电荷量应为____________.
12.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 或反夸克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
π+ π— u d
带电量 +e -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π+由u和组成 B.π+由d和组成
C.π—由u和组成 D.π—由d和组成
参考答案
1.B
【解析】反氢原子的结构应该是反质子与反电子组成,即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2.A
【解析】质子和中子是由不同夸克组成的,它们不是最基本的粒子,故选项A错误,选项B对;不同的夸克组成强子,有的强子带电,有的强子不带电,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带正电的强子,故选项C正确;夸克模型是研究强子的理论,不同夸克带的电荷不同,分别为元电荷的+或-,这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故选项D正确。
3.A
【解析】A、碰撞前、后的光子速度不变,以光速运动,故A正确;
B、光子与电子碰撞后,电子能量增加,故光子能量减小,故B错误;
C、光子能量减小,根据,光子的频率减小,故C错误
D、当光子与自由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光子动量减小,根据?,知波长增大,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
4.A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为0和0.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A
【解析】
A.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突起的核,称为核球,另外还有银盘和银晕,银盘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结构是有旋涡状的旋臂,因此银河系属于旋涡星系,太阳处在其中的一个旋臂上,故A正确;
B.恒星的寿命和它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这是因为质量越大压力就越大,这种情况下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就更加剧,故B错误;
C.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故太阳能发光、放热,故C错误;
D.宇宙中有卫星的星球很多,比如木星就有许多卫星,故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
A.太阳向外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A错误;
B.太阳系中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绕太阳公转速度越大,周期越短,B正确;
C.太阳系中内行星除了木星外都有坚硬的外壳,C错误;
D.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轴上,不处于银河系中心,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太阳在内部的核燃料用尽后首先会体积变大,变成红巨星。红巨星靠燃烧太阳外层的核燃料继续保持发光发热。等到所有的燃料燃尽后,由于太阳自身巨大的质量形成的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会迅速向中心榻缩成密度极大、原子紧密排列的白矮星。白矮星靠太阳残留的少量热量继续发出微弱的光芒。在最后的一点热量耗尽后,太阳将最终变成一颗不发光也不发热的冰冷的黑矮星。
A. 白矮星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中子星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黑洞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黑矮星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8.B
【解析】
A. 星云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内部温度升高引发了核反应,恒星就形成了,故A错误。
B. 恒星燃料耗尽后外层开始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故B正确。
C. 小恒星燃料耗尽后会收缩成白矮星,但密度并非极大,白矮星的密度小于中子星,故C错误。
D. 超巨星爆炸后外层物质继续扩散到太空中,成为星云的组成部分,而后这些星云会收缩成为一颗新的恒星,故D错误。
9.ABD
【解析】
根据作用力的不同,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强子就是是所有参与强力作用的粒子的总称. 轻子就是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而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轻子只有6种,分别是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和τ子中微子,C是错误的.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关键平时要注重积累,对于原子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要牢固.
10.u d
【解析】因π+介子带有+e的电荷量,且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则夸克u带+e和反夸克带+e合成电荷量为e,那么π+介子就是由夸克u和反夸克组成的;同理,π-介子由夸克d和反夸克组成.
11.m; -q
【解析】
α粒子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由题意:“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所以反α粒子,它的质量应为m,电荷量应为-q.
12.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 带电量为+e,故由u和组成; 带电量为-e,故由d和 组成,A正确B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