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德布罗意波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
C.能量越小的光子其波动性越显著
D.只要测量环境适合,可以同时确定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
2.运动电子束穿过某一薄晶体时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束的运动速度越快,产生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B.电子束的运动速度越慢,产生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C.产生衍射现象的明显程度与电子束的运动速度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普朗克常量,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
A. B. C. D.
4.关于波粒二象性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速度相同的质子和电子相比,电子的波动性更为明显
B.用E和p分别表示X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则,
C.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有动量
5.影响显微镜分辨率本领的一个因素是衍射,衍射现象越明显,分辨本领越低.使用电子束工作的电子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本领,它利用高压对电子束加速,最后打在感光胶片上来观察显微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长,分辨本领越强
B.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
C.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强
D.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弱
6.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λ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λ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 )
A. B. C.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
C.任一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8.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
D.实物粒子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子与光电子是同一种粒子
B.光子与物质微粒发生相互作用时,不仅遵循能量守恒,还遵循动量守恒
C.光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这种波是概率波,不是电磁波
D.宏观物体也有波动性,这种波就是机械波
10.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让电子束通过电场加速后,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了电子具有粒子性
B.实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
C.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D.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
11.运动的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有能量E、动量p,也对应着一定的波长λ。m表示粒子的质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
A. B.
C. D.
12.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爱因斯坦首先把能量子的概念引入物理学,否定了“能量连续变化”的观点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微观物理学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不准
1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一个因素是波的衍射,衍射现象越明显,分辨本领越低。使用电子束工作的电子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本领,它利用高压对电子束加速后打在感光胶片上来观察显微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短,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越强
B.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越弱
C.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强
D.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弱
14.如图所示分别为100多个、3000多个、70000多个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图样,则( )
A.图样是因为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
B.假设现在只让一个电子通过单缝,那么该电子一定落在亮纹处
C.图样说明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
D.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选项A正确;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选项B正确;由可知, 能量越小的光子频率越小,其波动性越显著,选项C正确;根据不确定原理可知,不可能同时确定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2.B
【解析】
物质波波长为
可知速度越大,波长越小,则电子的衍射现象越不明显;速度越小,波长越大,则电子的衍射现象越明显,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
由德布罗意波公式得,而,则
所以
因此热中子的动能的数量级
故选C。
4.C
【解析】
A.根据德布罗意波波长公式,速度相同的质子和电子相比,电子的动量小,波长长,波动性明显,故A正确,A项不符题意;
B.根据
且
可得X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每个光子的动量为
故B正确,B项不合题意;
C.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是线性关系,但不成正比,故C错误,C向符合题意;
D.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有动量,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D正确,D项不合题意。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5.C
【解析】
AB. 设加速电压为U,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则,又,故,可得.对电子来说,加速电压越高,λ越小,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A、B错误.
CD. 电子与质子比较,质子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可知质子加速后的波长要小得多,衍射不明显,分辨本领强,故C正确,D错误
6.A
【解析】
中子的动量
氘核的动量
对撞后形成的氚核的动量
所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德布罗意波,分别写出中子和氘核的动量的表达式,然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氚核的动量,代入公式即.
7.C
【解析】
A.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故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不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故A错误;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故B错误;
C.德布罗意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运动的物质都有波粒二象性,故C正确;
D.微观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其中p为微观粒子的动量,故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而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光的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光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而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实际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不是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9.B
【解析】
A.光子是光,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在光的辐照作用下发射出来的电子,两者并不是同一种粒子,故A错误;
B.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光子与物质微粒发生相互作用时也要遵循,故B正确;
C.光子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这种波是概率波也是电磁波,故C错误;
D.宏观物体是物质波,故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实验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这种实物粒子发生了衍射,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A错误; 有动能定理可知, ,经过电场加速后电子的速度,电子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故B正确;由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公式 可知,加速电压越大,电子德布罗意波波长越短,波长越短则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C错误;质子与电子带电量相同,但是质子质量大于电子,动量与动能间存在关系,可知质子动量大于电子,由于,可知质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小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波长越小则衍射越不明显,故D错误;故选B
11.AC
【解析】
AB.能量E表达式
图像是一个正比例函数,故A正确,B错误;
CD.动量p表达式
故是正比例函数,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2.BC
【解析】
A.普朗克首先把能量子的概念引入物理学,否定了“能量连续变化”的观点,故A错误;
B.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不但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B正确;
C.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
D.不确定性原理表明,微观物理学中,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并不是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不准,故D错误。
故选BC。
13.AC
【解析】
AB.?设加速电压为U,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根据动能定理及波长与动量的关系
整理得
①
可知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短,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越强,A正确,B错误;
CD.?电子与质子比较,质子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由①式可知,质子加速后的波长要小得多,衍射不明显,分辨本领强,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4.CD
【解析】
A.根据图样可知,是因为电子的波动性引起的干涉图样,故A错误;
B. 根据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电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亮纹处,故B错误;
C.根据图样可知,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故C正确;
D. 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故D正确。
故选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