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5:4.4核力与结合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州市白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5:4.4核力与结合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9 05: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4.4核力与结合能
1.一静止的钠核发生衰变,衰变方程为,假设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Mg和Y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的A为24,与的中子数相同
B.衰变后的动量大小大于的动量大小
C.衰变后的动能小于的动能
D.钠核的比结合能大于镁核的比结合能
2.关于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越亮的恒星,寿命一定越长
B.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卫星的行星
C.银河系是一种旋涡星系,太阳处在其中的一个旋臂上
D.太阳能够发光、放热,主要是因为太阳内部不断发生化学反应
3.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要的能量
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小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则半衰期减小
B.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C.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两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中子数减少5个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同时,轨道半径也在连续地减小
5.2018年8月23日报道,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并将对国内外各领域的用户开放.有关中子的研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卢瑟福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C.在中子轰击下生成的过程中,原子核中平均核子质量变小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6.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原子核中,质量数越大的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的越牢固
B.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经过10天后剩下的的质量为25克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的电子
7.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放射源放出的三种射线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射线1为α射线
B.乙图中,用紫外光灯照射与验电器相连的锌板,发现原来闭合的验电器指针张开,此时锌板和验电器均带正电
C.丙图为α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卢瑟福根据此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丁图为核反应堆示意图,它是利用了铀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8.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重核裂变成和要吸收能量
B.核的结合能约为2MeV
C.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最不稳定
D.两个核结合成核要释放能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J.J.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其比荷
B.图2:卢瑟福根据绝大多数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图3:中等大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其中核子结合得牢固,原子核最稳定
D.图4: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稳定的重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
10.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m(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核子的平均质量先减小后增大
B.原子核E的比结合能比原子核F的比结合能大
C.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
D.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
11.一个静止的怀核自发衰变成一个铀核和另一个原子核,并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其核衰变方程为: .
(1)方程中的核符号为_____________.
(2)钚核的质量为,铀核的质量为,核的质量为,已知相当于的能量,则该衰变过程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12.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 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______.
13.铍核在俘获一个α粒子后放出一个中子并生成一个新核,已知铍核Be质量为9.012 190 u,α粒子质量为4.002 600 u,中子质量为1.008 665 u.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算出释放的能量. 1u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1u等于一个碳12原子核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14.一个静止的铀核(原子质量为232.0372u)放出一个α粒子(原子质量为4.0026u)后衰变成钍核型(原子质量为228.0287u).已知:原子质量单位1u=1.67×10-27kg,1u相当于931MeV(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写出核衰变反应方程
(2))并计算该核反应释放出的核能
(3)求钍核和α粒子的动能之比(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原子核的衰变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由电荷数守恒可判断Y应为电子,钠核发生的是衰变,由质量数守恒可知A=24,其中的中子数为24-12=12,的中子数为13,A项错误;一静止的钠核放出一个电子衰变成镁核,根据系统动量守恒知衰变后镁核的动量大小等于电子的动量大小,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式,镁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衰变后镁核的动能小于电子的动能,B项错误,C项正确;衰变过程释放能量,可知镁核的比结合能大于钠核的比结合能,D项错误.
2.C
【解析】
恒星的寿命取决于恒星的质量,寿命越长说明恒星的质量越小,这是因为质量越小压力就越小,这种情况下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就更缓慢,故A错误;宇宙有卫星的行星很多,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有月亮这个卫星外,十年前就已经发现火星有2个卫星、木星有16个卫星、土星有18个卫星、天王星有18个卫星、海王星有8个卫星,只有金星和水星还没有发现卫星,故B错误;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突起的核,称为核球,另外还有银盘和银晕,银盘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结构是有旋涡状的旋臂,因此银河系属于旋涡星系,太阳处在其中的一个旋臂上,故C正确;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故太阳能发光、放热,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3.C
【解析】
【详解】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要的能量,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等于原子核结合能对其中所有核子的平均值。故A错误;
B、重原子核衰变成粒子和另一原子核的过程中放出能量,所以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故B错误;
C、铯原子核与铅原子核都是中等质量的原子核,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比铅原子核()的比结合能略大,而铅原子核中的核子数比铯原子核的核子数多一半,所以铯原子核()的结合能一定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故C正确;
D、比结合能表示原子核结合松紧程度和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D错误。
4.C
【解析】
【详解】
A项:半衰期的大小与外界环境没有关系,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则半衰期不变,故A错误;
B项: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故B错误;
C项: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质量数少8个,而质子数少4个,那么中子数少4个,而再经过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小一个,则核内中子数减少5个,故C正确;
D项: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氢原子将辐射光子,放出不连续的能量,轨道半径也不连续,故D错误。
5.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正确;
B、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故B错误;
C、裂变反应释放出能量,根据质能方程知,在中子轰击下生成和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由质量亏损,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故C正确;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ACD.
6.AD
【解析】
【详解】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A说法错误;一个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那么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放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故B说法正确;的半衰期是5天,经过10天,即经过2个半衰期,未衰变的质量为25g,故C说法正确;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来自原子核,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故D说法错误。
7.BC
【解析】
试题分析:在图甲中根据左手定则和粒子偏转方向可知,沿轨迹1运动的射线带负电,应为β射线,故选项A错误;当用紫外光灯照射与验电器相连的锌板,时由于用电器指针张开,说明发生了光电效应现象,即有光电子逸出,锌板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此时与其相连的用电器上有部分电子移向锌板,两者都带正电,故选项B正确;丁图所示的核反应堆示意图,是利用了铀核裂变反应释放能量,故选项D错误;选项C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三种射线特征、光电效应现象、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核反应堆的掌握与理解问题,属于中档偏低题。
8.BD
【解析】
【详解】
A.因为重核的比结合能小于裂变产物的结合能,所以该反应释放能量,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的比结合能约为1MeV,所以的结合能,B正确。
C.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最大,最稳定,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的比结合能大于两个的比结合能,所以反应释放能量,D正确。
9.AC
【解析】
【详解】
A项: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最终发现了电子,故A正确;
B项:卢瑟福通过分析少数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实验数据,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
C项: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因此这些原子核是最稳定的,故C正确;
D项: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在稳定的重原子核中,质子数比中子数少,故D错误。
10.AD
【解析】
【详解】
(1)由图象可知,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核子的平均质量先减小后增大,A正确;
(2)由图象可知,原子核E的核子的平均质量大于原子核F核子的平均质量,若从E核转变为F,必然存在核子的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比结合能增加,故原子核F的比结合能更大,B错误;
(3)由图象可知,D和E核子的平均质量大于F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核子总质量减小,有质量亏损,要释放出核能,C错误;
(4)由图象可知,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核子的平均质量变小,核子发生了质量亏损,释放出核能,D正确;
故本题选AD
【点睛】
根据图象判断出各原子核质量关系,然后判断发生核反应时质量变化情况,结合质能方程分析判断.
11.; ;
【解析】
【详解】
[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故为;
[2].该核反应的质量亏损

释放能量

12.A; 反应过程中动量守恒且总动量为零,若只放出一个光子,说明反应后总动量不为零,这与动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解析】
【详解】
(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都是0,A项正确;
(2)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E=△mc2,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代入数据得=8.2×10﹣14J;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
(3)物质波的波长为,要比较波长,需要将中子和电子的动量用动能表示出来,即,因为,所以,故.
13.(1)Be+He→C+n; (2)5.71 MeV;
【解析】
(1)核反应方程式:Be+He→C+n.
(2)由题意得质量亏损Δm=(9.012 190 u+4.002 600 u)-(12.000 00 u+1.008 665 u)=0.006 125 u.由ΔE=Δm×931.5 MeV得:释放的能量:ΔE=0.006 125×931.5 MeV≈5.7 MeV.
14.)① ;②5.49MeV.③1:57.
【解析】
【详解】
(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
(2)质量亏损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钍核和α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有
因为

试卷第1 11页,总3 33页
试卷第1 11页,总3 33页
答案第1 11页,总2 22页
答案第1 11页,总2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