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原子的结构
1.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
B.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a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2.关于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粒子经过金箔后,发生了角度很大的偏转
B.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C.粒子在接近原子的过程中,动能减少
D.对粒子散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粒子的大小
3.在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a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4.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越金箔后仍然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其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α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原子核较近
B.α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原子核较远
C.α粒子穿越金箔时没有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
D.α粒子穿越金箔时受到原子核与电子的作用力构成平衡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最早测出了引力常量
B.当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光子
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定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6.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B.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C.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D.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7.下面是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其中发现电子的装置是( )
A.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
B.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
C.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D.观察光电效应
8.为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供依据的实验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
B.光电效应实验
C.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
D.α粒子轰击铍核实验
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
A.原子核对α粒子的万有引力
B.原子核对α粒子的磁场力
C.核外电子对α粒子的库仑引力
D.原子核对α粒子的库仑斥力
10.下图为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子核和两个α粒子的径迹,其中符合物理原理的是()
A. B. C.D.
11.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表明
A.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B.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C.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的质量
D.核外电子在绕核旋转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观点
B.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实验法
C.汤姆孙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由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
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应用放大法测出引力常量G
13.下列四个图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B.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证明原子是枣糕式结构模型
C.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D.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康普顿效应为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是有结构的;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量。
【详解】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的结构,知道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故A正确;
BC.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是有结构的,a粒子散射实验才说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B、C错误;
D.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量,但没有说明电子轨道是不连续的,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属于易错题型。
2.C
【解析】
对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金箔后,方向不发生改变,仍按原来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α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库仑力做正功,则电势能减小,选项B错误;α粒子在接近原子的过程中,库仑力做负功,则动能减少,选项C正确;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但不能估算出α粒子的大小,故D错误;
3.B
【解析】
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1/7300,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则选项B正确,ACD错误。
4.B
【解析】
【详解】
A.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故A错误;
BCD.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较远的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最早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A错误;根据玻尔理论,当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光子,选项B正确;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选项C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D错误.
6.B
【解析】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核式结构,故A说法正确;
B.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故B说法错误;
C.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说法正确;
D.电子的发现表明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故D说法正确.
7.A
【解析】
A图是阴极射线偏转,从而确定阴极射线是电子流,该装置是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故A正确.B图是电子束衍射的实验,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故B错误.C图是粒子的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D图是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该装置是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实验装置.故D错误.故选A.
8.A
【解析】
【详解】
为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供依据的实验是α粒子散射实验,故选A.
9.D
【解析】
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1/7300,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只有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库仑斥力,其力较大,且原子核质量较大,导致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时,离核越近,所受库仑斥力越大,偏转角度越大,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判断出只有C正确,ABD错误。
11.A
【解析】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标志原子结构研究的开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而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故B错误.
A、C.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大角度的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因此为了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故A正确,C错误.
D.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电子的运动规律;故D错误.
12.A
【解析】
【详解】
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故A正确;
B.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B错误;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故C错误;
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D错误.
13.AC
【解析】
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很小空间;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射线甲带负电;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详解】
A项: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故A正确;
B项: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主要集中在很小的核上,否则不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该处要强调“所有正电荷主要集中在很小的核上”,故B错误;
C项: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
D项: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结合左手定则可知,射线丙带正电,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A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α粒子散射现象的意义,理解光电效应的作用,认识裂变与聚变的区别。同时掌握左手定则的应用。
14.ABC
【解析】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选项A正确;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选项B正确;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正确;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为光的粒子性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撑,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