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德布罗意波
1.经150 V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
A.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
B.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
C.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
D.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
2.影响显微镜分辨本领的一个因素是波的衍射,衍射越明显,分辨本领越低,电子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本领.电子显微镜的最高分辨率高达0.2nm,如果有人制造出质子显微镜,在加速到相同的速度情况下,质子显微镜的最高分辨率将( )
A.小于0.2nm B.大于0.2nm C.等于0.2nm 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波属于机械波
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
C.X射线的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设是正确的
D.宏观物体运动时也具有波动性,但是不容易观察到
4.关于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德布罗意波长短 B.速度大的物体,德布罗意波长短
C.动量大的物体,德布罗意波长短 D.动能大的物体,德布罗意波长短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B.玻尔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D.普朗克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6.关于近代物理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黑体辐射的实验表明,微观世界,能量也是连续变化的
B.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只要入射光照射时间足够长,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
D.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具有同样的动能时,质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更长
7.灯丝发射的电子束经过电场加速后从阳极上的狭缝穿出,通过两条平行狭缝后,在荧光屏上形成明显的双缝干涉图样.已知一个电子从狭缝穿出时动量为P,普朗克常量为h,则( )
A.经过电场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P/h
B.经过电场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h/P
C.荧光屏上暗条纹的位置是电子不能到达的位置
D.荧光屏上亮条纹的位置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位置
8.为了观察晶体的原子排列,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用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成像(由于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很短,能防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高);
(2)利用X射线或中子束得到晶体的衍射图样,进而分析出晶体的原子排列
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的是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比原子尺寸小得多
B.电子显微镜中电子束运动的速度应很小
C.要获得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样,X射线波长要远小于原子的尺寸
D.中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可以与原子尺寸相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经典的电磁学理论解释
B.光电效应显示了光的粒子性
C.康普顿效应显示了光的波动性
D.电子的衍射实验说明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10.在单缝衍射实验中,若单缝宽度是,那么光子经过单缝发生衍射,动量不确定量是多少?(普朗克常量)
11.已知=5.3×10-35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进行测量的不同情况.
(1)一个球的质量m=1.0 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m;
(2)电子的质量me=9.1×10-31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m.
12.一颗近地卫星质量为m,其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已知地球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
13.静止的原子核放出一个波长为的光子.,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则
(1)质量为M的反冲核的速度为多少?
(2)反冲核运动时物质波的波长是多少?
14.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式中p是运动物体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量,且.已知某种紫光的波长是440nm,若将电子加速,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这种紫光波长的万分之一.
(1)求电子的动量的大小.
(2)试推导加速电压跟德布罗意波长的关系,并计算加速电压的大小.(电子质量,电子电荷量)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由物质波原则可知,它受波动概率影响,由测不准原则得无法确定坐标,所以D是正确的,ABC错误.故选D.
2.A
【解析】
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由于质子质量大于电子质量,加速到相同速度后,质子的动量大于电子的动量,根据可知,质子的波长短,因此质子显微镜的最高分辨率将小于0.2nm,选项A正确.
3.D
【解析】
A.物质波与机械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本质不同,A错误;
B.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一种波和它对应,即物质波,B错误;
C.电子是实物粒子,电子的衍射现象表明运动着的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设是正确的,C错误;
D.宏观物体运动时,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非常小,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但不能否定其波动性,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可知动量大的物体,德布罗意波长短,故C正确。
故选C。
5.C
【解析】
A.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A错误;
B.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B错误;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的行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故C正确;
D.德布罗意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A. 黑体辐射实验规律告诉我们能量不连续.故A错误;
B. 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与光照时间也无关.故B错误;
C.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故C正确.
D. 相同动能的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由
可知,电子的动量小于质子的动量,再由
则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质子大,故D错误.
7.BD
【解析】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h/P,A错;B对;荧光屏上暗条纹的位置是电子到达概率小的区域,C错;D对;
8.AD
【解析】
A.由题目所给信息“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很短,能防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及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比原子尺寸小得多,故A正确;
B. 由题目所给信息“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很短,并结合徳布罗意波可知波长越短,则速度越大,故B错误
CD.由信息“利用X射线或中子束得到晶体的衍射图样”及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中子的物质波或X射线的波长与原子尺寸相当,D正确,C错误.
故选AD
9.BD
【解析】
A.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不能用经典的电磁学理论解释,可用量子理论来解释,故A错误;
BC.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B正确,C错误;
D.利用晶体做电子衍射实验,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谱,证实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D正确。
故选BD。
10.
【解析】
单缝宽度是光子经过狭缝的位置不确定量,即
由可得
解得
.
11.(1)5.3×10-29m/s(2) 5.8×105m/s
【解析】
(1)球的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
Δv≥=m/s=5.3×10-29m/s
这个速度不确定量在宏观世界中微不足道,可认为球的速度是确定的,其运动遵从经典物理学理论.
(2)原子中电子的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
Δv≥=m/s=5.8×105m/s
这个速度不确定量不可忽略,不能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具有确定的速度,其运动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理论处理.
12.
【解析】
对于近地卫星有
对地球表面物体有
所以
根据德布罗意波长
得
13.(1) (2)
【解析】
(1)光子的动量为p,由动量守恒定律知反冲核的动量大小也为p.由
得
(2)反冲核的物质波的波长
14.(1) (2)773V
【解析】
(1)由得,电子的动量
.
(2)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