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放射性同位素
1.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质子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是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
A.正电子 B.中子 C.光子 D.电子
3.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发现了质子,实验中利用( )
A.β粒子轰击氮核 B.α粒子轰击氮核
C.α粒子轰击铍核 D.β粒子轰击铍核
4.2019年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元素人工转变100周年。1919年,卢瑟福用氦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产生了另一种元素,该核反应方程可写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5.放射性同位素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往往同位素在核衰变时会放出核能,如核衰变会放出核能,其核反应方程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一个核衰变时质量亏损为
B.X是,一个核衰变时质量亏损为
C.X是,一个核衰变时质量亏损为
D.X是,一个核衰变时质量亏损为
6.2019年4月23日,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海军新型攻击核潜艇093改进型攻击核潜艇公开亮相。核潜艇是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源。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核反应中,质量守恒、电荷数守恒
B.核反应方程属于衰变
C.核反应方程属于核聚变,是核潜艇的动力原理
D.核反应方程属于衰变,而射线来自原子外层的电子
7.2017年12月29日,中国首个快堆核电示范工程在福建霞浦开工建设.“快堆”核反应进程依次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是同位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B.变为发生了α衰变
C.变为发生了β衰变
D.1g 经过一个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变为原来的一半
8.下列关于一些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汤姆孙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9.关于原子、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
C.某放射性元素的4个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不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
D.利用射线可以消除静电
10.关于近代物理发展的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就可以发生
B.若某种材料的逸出功是W,则其极限频率
C.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则其半衰期将减小
D.、和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11.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上,产生如下核反应:,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
12.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了一种粒子流,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
13.静止的Li核俘获一个速度v1=7.7×104 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生成两个新核.已知生成物中He的速度v2=2.0×104 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速度方向相同.
①写出上述反应方程.
②求另一生成物的速度.
14.静止的氮核被速度为v0的中子n击中生成甲、乙两核,已知甲、乙两核的速度方向同碰撞前中子的速度方向一致,甲、乙两核动量之比为1∶1,动能之比为1∶4,它们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其半径之比为1∶6,问:甲、乙各是什么核?速度各是多大?写出该核反应方程.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
A.该反应中x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则x为正电子,选项A错误;
B.该反应中x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则x为α粒子,选项B错误;
C.该反应中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1,则x为质子,选项C正确;
D.该反应中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则x为中子,选项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中子;
A.正电子,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中子,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光子,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电子,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故选B.
3.B
【解析】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反应方程式为:,故B对;ACD错;
4.B
【解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子数(下标)守恒得:
2+7=8+n
解得:
n=1
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上标)守恒得:
4+14=m+1
解得:
m=17
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5.B
【解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X的质量数:m=238-234=4,核电荷数:z=94-92=2,所以X为氦核,根据质能方程可知,该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故B正确,ACD错误。
6.B
【解析】
A. 在核反应中,尽管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不守恒,故A错误;
B. 核反应方程属于衰变,故B正确;
C. 核反应方程不属于核聚变,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不是核潜艇的动力原理,故C错误;
D. 核反应方程属于衰变,而射线来自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一个质子和电子,故D错误。
7.D
【解析】
A、和由于电荷数相同,即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位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
B、C、变为,电荷数不变,质量数减小1,即放出一个中子,所以不是衰变,也不是衰变,故B、C错误;
D、根据半衰变期公式可知,经过一个半衰变期,变为原来的一半,故D正确.
8.ACD
【解析】
A.卢瑟福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选项A正确;
B.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选项B错误;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选项C正确;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选项D正确;
故选ACD.
9.ACD
【解析】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选项A正确;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选项B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的衰变不适应,即某放射性元素的4个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不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故C正确;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α射线可以使空气电离从而把静电导走,利用射线可以消除静电,故D正确;故选ACD.
点睛:本题考查了选项3-5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题,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10.BD
【解析】
A.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A错误;
B.某种材料的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为W=,故B正确;
C.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与外部因素(温度、压强等)无关,故C错误;
D.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高速光子流,其中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故D正确。
11.14 13
【解析】
质子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1,中子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X的质子数为1+13-0=14,质量数为1+27-1=27.因为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则新核的中子数为27-14=13。
12.
【解析】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
[2]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了一种粒子流,其核反应方程为
13.(1)(2)1×103 m/s 运动方向与氦核相反
【解析】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书写核反应方程;
俘获中子发生核反应的过程,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另一个粒子的速度大小;
【详解】
①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
②设中子、氦核、新核的质量分虽为m1,m2,m3,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根据动量守恒有:,则:,负号说明新核运动方向与氦核相反.
【点睛】
微观粒子的碰撞与宏观物体的碰撞相似,也遵守动量守恒,书写核反应方程是基本功,要熟练掌握.
14.甲为,乙为;v甲=,v乙=;
【解析】
设甲、乙两核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电荷量分别为q甲、q乙.
由动量与动能的关系p=和p甲=p乙可得
m甲∶m乙=Ek乙∶Ek甲=4∶1
又由可得q甲∶q乙=R乙∶R甲=6∶1
设中子质量为m0,m甲+m乙=15m0,q甲+q乙=7e,所以m甲=12m0,m乙=3m0,q甲=6e,q乙=e,即甲为,乙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0v0=m甲v甲+m乙v乙=2m甲v甲=24m0v甲
进而求得甲的速度v甲=,乙的速度v乙=
核反应方程为 .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动能、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粒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公式等,综合性较强,需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