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地光是在地震前夕出现在天边的一种奇特的发光现象,它是放射性元素氡因衰变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通过岩石裂隙向大气中集中释放而形成的。已知氡的半衰期为天,经衰变最后变成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 )
A.要经过4次衰变和6次衰变
B.要经过4次衰变和4次衰变
C.氡核的中子数为86,质子数为136
D.标号为a、b、c、d的4个氡核经天后一定剩下2个核未衰变
2.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 B. C. D.
3.关于、、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线是波长最长的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射线一般伴随着或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C.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能力最弱
D.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电子流,它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4.某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为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2
B.核A的质量数减核C的质量数等于5
C.核A的质子数比核C的质子数多1
D.核A的质子数比核B的质子数多1
5.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
A.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B.随压强减小而增大
C.随物态变化而变化
D.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决定
6.一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一次α衰变,它的( )
A.质子数减少2个,中子数不变
B.质子数增加2个,中子数不变
C.质子数增加2个,中子数增加2个
D.质子数减少2个,中子数减少2个
7.β射线( )
A.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与阴极射线一样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加速形成
C.它的电离作用比α射线强
D.它的穿透本领比α射线强
8.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5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3天,则相同质量的AB,经过15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 )
A.1:2 B.4:1 C.1:4 D.8:1
9.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有多种可能的衰变途径:先变成,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X代表某种元素),和最后都变成,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211,b=82
B.①是β衰变,②是α衰变
C.①②均是α衰变
D.经过7次α衰变5次β衰变后变成
10.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D.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
1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为一个氚核,已知质子质量为mH=1.007 3 u,中子质量为mn=1.008 7 u,氚核质量为m=3.018 0 u,1 u相当于931.5 MeV。
这个聚变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释放出的核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但安全是核电站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核泄露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钚的危险性在于它对人体的毒性,与其他放射性元素相比钚在这方面更强,一旦侵入人体,就会潜伏在人体肺部、骨骼等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X原子核中含有143个中子
B.100个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50个
C.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
D.衰变发出的γ放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2)氢原子核的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四条谱线,其中在靛紫色区内的一条是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氢原子跃迁到n=2的能级发出的,氢原子的能级如下图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该条谱线光子的能量为________ eV,该条谱线光子的频率为________ Hz.(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3.为测定水库的存水量,将一瓶放射性溶液倒入水库中,已知这瓶溶液每分钟衰变8×107次,这种同位素半衰期为2天,10天以后从水库取出1 m3的水,并测得每分钟衰变10次,求水库的存水量为多少?
14.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1g钍234经过120天后还剩下多少?
15.一小瓶含有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溶液,它每分钟衰变6 000次.将他注射到一个病人的血液中,经过15小时,从病人身上取出10 cm3的血样,测得每分钟衰变2次.已知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是5小时,试根据上述数据,计算人体血液的总体积.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B. 设此衰变过程中经历了要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其衰变方程为:
由
222=206+4x,86=82+2x-y
联立解得:
x=4,y=4
故A错误,B正确;
C. 氡核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
222-86=136
故C错误;
D. 半衰期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对于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故D错误。
故选B。
2.C
【解析】
设经过了n个半衰期
由半衰期公式可得
代入数值联立可得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择C选项。
3.B
【解析】
A.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强,故A错误;
B.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故B正确;
C.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故C错误;
D.β射线是β衰变产生的,β衰变现象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失去一个电子,并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故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设A的质量数为m,质子数为n,B的质量数为m-4,电荷数为n-2,C的质量数为,电荷数为
A.根据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质量数,A的中子数为m-n,C的中子数为m-n-3,则
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3,故A错误;
B.A的质量数为m,C的质量数为,核A的质量数减核C的质量数等于4,故B错误;
C.A的质子数为n,C的质子数为,则核A的质子数比核C的质子数多1,故C正确;
D.A的质子数为n,B的质子数为n-2,则核A的质子数比核B的质子数多2,故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如温度、压强等,也与物态即是单质还化合物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D
【解析】
一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一次α衰变即放出一个,即质子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则中子数减小2,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D
【解析】
AB.β射线是电子流,它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来自原子核,但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故AB错误;
CD.、、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射线其次,射线最弱,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弱,射线其次,射线最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根据衰变公式可知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
ABC.经过①变化为,核电荷数少2,为衰变,即,故
a=210-4=206
经过②变化为,质量数没有发生变化,为β衰变,即,故
b=83+1=84
故ABC错误;
D.经过7次衰变,则质量数少28,电荷数少14,在经过5次β衰变后,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5,此时质量数为
238-28=210
电荷数为
92-14+5=83
变成了,故D正确。
故选D。
10.ABC
【解析】
AB.放射性是原子核本身具有的属性,与元素所处状态和外界条件无关,AB正确;
C.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本领最弱,C正确;
D.原子核不稳定时,会自发地发生衰变,并不是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D错误。
故选ABC。
11. ; ; ;
【解析】
(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聚变方程为:;
(2)核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3)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
【点睛】
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确定聚变方程;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释放的核能与核子数的比值即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
12.AD2.556.15×1014
【解析】
(1)A、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的电荷数为92,质量数为235,则中子数为143.故A正确;
B. 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B错误;
C. 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减小。故C错误;
D. 衰变发出的γ放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故D正确。
故选:AD.
(2)辐射的光子能量△E=?0.85+3.4=2.55eV
根据△E=hγ知,γ=△E/h=2.55×1.6×10?19/6.63×10?34=6.15×1014Hz,
13.2.5×105 m3
【解析】设放射性同位素原有质量为m0,10天后的剩余质量为m,水库存水量为Qm3,由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其质量成正比可得=,
由半衰期公式得:m=m0,
由以上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得
==,
解得水库存水量为Q=2.5×105 m3.
14.1/32 g
【解析】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经过120天后,发生5个半衰期,剩下的质量为
15.3750 cm3
【解析】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原子核的总数成正比,
故
将t=15h,T=5h代入,得△N=750次/分
因
得.
【点睛】本题考查了半衰期的知识,难点在于如何把衰变次数与血液容量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