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0.3 8、7加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0.3 8、7加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8 17: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7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逐步理解8、7加几的凑十方法,认识和掌握8、7加几的凑十法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8、7加几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用较小数加较大数一类式题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可以根据已经知道得数的加法式题直接推算相关加法式题的得数,进一步提高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加法运算的认识,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增强探索学习的意识,获得更多成功体验,培养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式题特点,合理灵活地凑十计算或进行推算。
【教法分析】
通过有趣的情境来复习凑十法,再以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知,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和圈一圈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体会。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整节课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者的理念,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有趣的游乐园情境中,不知不觉突破并巩固了教学重难点,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猪佩奇和乔治看到树上有三颗苹果,你能帮助它们按顺序把这三颗苹果上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吗?
出示如下的算式:
9+6=□ 9+7=□ 9+8=□
指名口答的同时相机讨论。
引导:你是怎样计算9+6的?
明确:把9凑成10,看到9给它1,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引导:你又是怎样计算9+7和9+8这两道题的?能像刚才那样说一说吗?
明确:计算9+7和9+8时,可以先把每道题中的9凑成10,再计算。
提问:这3道题目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强调:我们做这样的9加几时,通常用凑十法进行计算,9的好朋友是1。上一节课我们是用凑十法学习了9加几,今天我们要用凑十法来学习新的内容。
【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把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7加几,因此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有趣情境来复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为下面学习8、7加几的计算方法埋下伏笔。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的鼓号队很厉害吧,老师来到了他们的器材室看到了这样的一副场景。
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讨论明确:左边盒子里有8把小号,右边盒子里有7把小号。
(相机板书,并对照图上数一数确认数量。)
提问:根据左边盒子里有8把小号,右边盒子里有7把小号,这两个条件(指着板书),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
明确:左边盒子里有8把小号,右边盒子里有7把小号。一共有多少把小号?(板书:一共有多少把小号?)
追问:你想怎样列式?
ppt出示算式:8+7=□(把)。
【设计说明】这里结合学校鼓号队的实际情况将例题提供的情境一下子拉进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在学习本课之前就已经掌握,对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列出算式后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
2.思路引导
提问:8+7该怎样计算?怎么计算得出是15的呢?
仔细观察。
提问:这些小号分别放在什么地方?(盒子里)
追问:每个盒子可以放满几把小号?(10把)
追问:左边盒子里已经放了8把,还差几把?
右边盒子里已经放了7把,还差几把?
【设计说明】通过这里的观察提问,让学生初步联想到之前学习9加几的苹果图,同样也是10格,也没有放满,从而感受也可以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
3.操作探索
谈话:根据图中这些信息,你能想到怎么计算8+7了吗?(停3s)
我们可以用小棒来代替小号。
提问: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再移一移,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摆小棒和思考。
(启发:我们是怎样一眼看出小棒是十几根的?)
交流:谁来借助小棒说说想法?
方法一:
学生操作交流并投影摆:看到8,要把8凑成10,所以移动2根过来,现在一眼就能够看出是15根小棒。教师指着小棒确认,这里是10根,再加5根,合起来是15。
指着黑板上的小棒,这位同学是把右边的2根移到了左边,把8凑成10。(板书圈)
追问:为什么要移2根过来,而不是3根、4根呢?(因为要把8凑成10,再算10加几比较容易。)
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方法二:
学生操作交流并投影摆:看到7,要把7凑成10,所以移动3根过来,现在一眼就能够看出是15根小棒。教师指着小棒确认,这里是10根,再加5根,合起来是15。
指着黑板上的小棒,这位同学是把左边的3根移到了右边,把7凑成10。(板书圈)
追问:为什么要移3根过来,而不是4根呢?(因为要把7凑成10,再算10加几比较容易。)
4.填写算法
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你能试着把92页小棒图下面的分解式完成吗?(在小棒图下面板贴8+7=)
学生填空,交流。
(1)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填的?(相机板书)
(把8凑成10,看到8给它2,把7分成2和5,8+2=10,10+5=15。)
提问:所以我们找到了8的好朋友是……?(2)
(2)提问:第二种方法呢,谁来说一说?(相机板书)
(把7凑成10,看到7给它3,把8分成3和5,7+3=10,10+5=15。)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7的好朋友是……?(3)
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计算的,看到8………看到7………
5.比较算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是怎样来计算8+7的呢?(板书:凑十法)
明确:这两种计算方法其实都是为了凑十。不同的是,第一种方法是为了把8凑成10,第二种方法是为了把7凑成10。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探索8+7如何计算,主动把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加几中来,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计算8+7时,仍可以用凑十法,既可以把8凑成10,也可以把7凑成10。顺应一二年级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借助小棒,让学生完成地经历了从具体逐步到抽象的过程。
6.交换位置
引导:解决求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问题时,除了列8+7这样的加法算式,还可以列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指出:要求一共有多少把小号,既可以把8和7合在一起,也可以把7和8合在一起,所以还可以列出下面这样的加法算式。
出示算式:7+8=
引导:你能很快算出7+8的得数吗?你打算怎样算?
明确:计算7+8时,既可以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8+7=15直接想到7+8=15。(板书:15(把))
【设计说明】这里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列出7+8这个算式,计算得数时,可以直接想8+7的得数,初步感受推理的思想,为接下来的算法多样化提供了思路。
7.小结
说明:我们为了解决小号一共有几把的问题,用了小棒来代替小号,通过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等操作,发现计算8+7,仍可用凑十法计算,既可以把8凑成10,也可以把7凑成10,再计算比较容易。
在计算7+8时,我们可以根据8+7=15,从而推算出7+8=15
三、巩固练习
1.学习“试一试”
谈话过度:佩奇爸爸出了一道题目,考考佩奇,你们能帮帮它吗?
出示算式:7+9=
提问:你准备怎样算?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算法,相机PPT。
明确方法:①把7凑成10
②把9凑成10
比较:这两种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都是凑10,凑大数比较容易。)
引导:除了这两种方法,还能怎样很快想出得数?我们学过的哪个算式的得数和它相同?
③联想到9+7=16,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7+9也等于16。
指出:①计算时,既可以把7凑成10,又可以把9凑成10,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把9凑成10更简便。
②如果要很快想出得数,可以想已经学过的有联系的算式。
【设计说明】“试一试”让学生利用已经积累的计算经验,自主探索算法。同样运用凑十法,既可以把7凑成10,也可以把9凑成10,通过比较发现拆小数,凑大数来的比较容易。由于之前的例题的铺垫,所以学生也不难说出推算的方法,既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又蕴含了简单的推理过程,为接下来学习6、5、4、3、2加几提供了支持。
2.“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过度:佩奇妈妈拖来了一车白菜和一车苹果,你能读一读佩奇妈妈的要求吗吗?
明确要求:你能先在每幅图中圈出10个,再算出图下式题的得数吗?
学生各自画图操作、计算。
追问:左边一幅图你是怎样圈10的?把左边的8棵白菜和右边的2棵圈在一起,就是要把哪个数凑成10?交流答案。
继续追问:有把3棵白菜凑成10棵的吗?为什么?
指出:为了方便,凑十计算时,一般都选择把题中较大的数凑成10。
提问:右边一幅图你又是怎样圈10的?
交流:把7凑成10…
【设计说明】继续通过佩奇妈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圈十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用凑十法计算时,拆小数,凑大数来得更简便。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体会。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猪佩奇和弟弟乔治打算去游乐园玩,你们能帮助它们闯关吗?
它们来到了旋转木马这里,要做对这三题才能玩,谁来帮帮它们?
8+4=□ 8+8=□ 7+4=□
请3位同学分别说计算过程
追问:前两小题为什么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第三小题却分成3和几?
小结:因为用凑十法算8加几,要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算7加几,要把一个数分成3和几。8和2是一对好朋友,7和3也是一对好朋友。
【设计说明】巩固凑十法的同时,强调了8和2凑成10,7和3凑成10,逐步形成条件反射。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它们又来到了过山车这,比比看,我们班哪一位计算小能手能率先帮助它们坐上过山车。
提问:你是怎么做得这么快的?
强调:计算每组的上面一题时,一般可以通过凑十进行计算;计算每组的下面一题时,可以根据上面一题的得数直接想到它的得数。
【设计说明】通过比一比谁速度快,发现用已经学过的算式可以快速推算出另一道相应算式的得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拓展提升
1.感受联系
谈话:它们又来到了摩天轮这里,你能很快写出前三道题的得数吗?
出示如下的算式:
8+3=□ 8+4=□ 8+5=□ 8+□=□ 8+□=□ 8+□=□ 8+□=□
要求:根据前三题算式的排列规律,你觉得接下来可能是哪些算式?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填空后明确:这些算式都是“8加几”,而且加号后面的数从“3”开始按顺序每次增加“1”。
根据这个发现,你会算8+8=16,你能快速推算出8+7=?8+9=?吗?
出示如下的算式:
7+4=□ 7+5=□ 7+6=□ 7+□=□ 7+□=□ 7+□=□
要求:你能像刚才那样说说“7加几”的算式吗?
明确:①这些算式都是“7加几”,而且加号后面的数从“4”开始按顺序每次增加“1”。
根据这个发现,你会算7+7=14,你能快速推算出7+6=?7+8=?吗?
【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8、7加几的同时,发现和渗透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
2.揭示课题
刚才这两组算式都是8、7加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3.想想做做3
谈话:第四关来到了碰碰车这里,我们抢答来帮助它们好不好?
交流说说用的什么方法。(8+6、8+9)
小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凑十法,一般选择凑大数更简便,也可以想有联系的算式,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种,做到又快又准确。
【设计说明】碰碰车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练习,说一说计算方法,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突出拆小数,凑大数,以及推算会来得比较简便,要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谈话: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努力,不仅学会了8、7加几的计算方法,还摆小棒进一步认识了凑十法,一般我们把大数凑成10比较简便,在计算时还能想有联系的算式来帮助我们快速得出得数。
机动游戏:过山车
老师做山洞(手里拿数字卡片7+ 8+),每个小朋友手里拿好数字卡片,列出算式并回答正确者可以穿过山洞。
294005044450017145465455【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