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词三首 教案 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词三首 教案 二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1 10: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西江 月?夜行黄沙道中》。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 解,品味古诗的意境美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 情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月夜的古诗? 学生汇报交流。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月夜景色 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 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节奏。
自读古诗,理解诗题。
宿建德江:住宿在建德江。
理解诗意,品味诗句
诗意: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 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 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情投意合。
词语解释。
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 一段。
移舟:靠岸。泊:停泊靠岸。客:诗人 自己。
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统 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剧逬 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思考讨论:“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是什么?
“新”的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 引发了“新”的客愁,日之夕矣,而自己无归之 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 还有许多旧忧。
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 什么作用?
移舟泊烟渚。作用: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 茫的时空环境,又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 又为下文书写羁旅客愁做了铺垫。
小结:《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 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 到旷野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全诗淡而有 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 特色。
三、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了解作者。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父苏 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 称全才。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节奏。
自读古诗,理解诗题。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醉书:在似醉 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品读诗句,感悟诗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遮:遮盖。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 珍珠般跳跃。
诗意:远处天上涌来一片黑云,他们翻滚着像打翻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 珍珠乱蹦跳跃上船。
a、你发现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比 喻、对偶)
b、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 么特点?(来得急)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忽然一阵风卷第而来,把乌云吹散 了,雨过天晴,碧波如镜,水面像明净的蓝天, 又是一排明媚的风光。
а、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什么特 点?(去得快,雨大)
作者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 写的?
(景物、变化快、动态多)
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赞美夏天而又喜爱夏天的 感情。)
四、课堂小结。
最后,让我们和伟大的苏轼一起,站在风 云变幻的雨中西湖边,合上书再次吟诵这首 诗吧!
五、布置作业。
L熟练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诗意,把诗人所描写的景色讲给别 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藕”,掌握“鹊”和“藕”两个 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 韵味。背诵课文。
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 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思想 感情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作者。
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 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 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 黄沙岭的道路上。)
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 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 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 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 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 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 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 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 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 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 忽然见到。
四、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指明说。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 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2)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 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 生活。)
指导朗读。
(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标出重音。
(2) 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地朗 读、体会中,不断地修改。
(3) 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 名读,师生评议。
练背、指名背、齐背。
五、观察图画,想象情景。
看图,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觉 到的补充进去。师生评议。
六、总结课文。
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七、布置作业。
默写这首词。
八、板书设计。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