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物理同步课时训练13.5第13章 章末复习(练习版+答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物理同步课时训练13.5第13章 章末复习(练习版+答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0 09:14:04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课时训练

13

内能
01
知识框架
02
基础分点突破
C
扩散
引力
C
C
比热容

乙的比热容较大
03
能力提升
D
D
C
D
D
不变
吸热

比热容大
50
热传递

秒表
加热时间长短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
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C
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一定
相同且节约能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已7世纪教盲
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
上册
物理
人式一
135第13
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①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②热运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③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分子动理论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④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热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⑤引力和斥力
定义:不同物质⑥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⑦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⑧间隙B.分子在不停地做⑨无规则的运动
含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⑩动能和分子①势能的总和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

能改变内能的方法:②做功和①热传递
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④能量的多
热量
单位:J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⑩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
符号:c
单位:J/(kg·℃),读作⑩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
计算公式:①c=Q
m
At
吸热计算公式:①8Q吸=Cm(t-t0)
放热计算公式:⑩Q放=cm(to-t)
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给试管加热,水温升高D.迅速压下活塞
筒内气温升高


0
8

-l--4--l
-l-=4=l-=--|--4
-1-+---+--
24681012t/min
温度/℃
40

加热器
加热器2图
A
32

时间
/min
图2
温度/℃
60
50
40
30

20
10
05101520时间/min

煤油
丙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物理同步课时训练
第十三章
内能
答案版
章末复习
01  知识框架)
内能
 02  基础分点突破)
考点1 分子动理论
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C)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2.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__扩散__现象;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引力__.
考点2 内能
3.(枣庄中考)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C)
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4.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0
℃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考点3 比热容
5.部分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较大,为了保护秧苗在夜间不被冻坏,人们常在傍晚往农田中灌水,白天再将水放出,这是利用水的__比热容__较大的特性.如果让2
000
kg的水温度下降1
℃,放出的热量为__8.4×106__J.[c水=4.2×103
J/(kg·℃)]
6.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分别给两个相同的装有相等质量的两种液体的烧杯进行加热,得到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则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液体是__乙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乙的比热容较大__.
03  能力提升)
7.(益阳中考)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
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
8.(广州中考)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2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D)
A.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甲杯的水加热2
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
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9.1
kg
20
℃的水吸收4.2×105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C)
①80
℃ ②100
℃ ③120
℃ ④130

A.1
B.2
C.3
D.4
10.(阜新中考)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
℃和75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
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
11.(巴彦淖尔中考)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C.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12.(大庆中考)水在沸腾过程中的温度__不变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过程中水__吸热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若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同一沸水中煮较长一段时间,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铝__球.
13.(青海中考)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__比热容大__.质量为1
t的热水放出2.1×108
J热量后温度降低__50__℃.暖气能使室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热传递__的方式实现的.[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4.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比热容较小的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甲__(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2.1×103__J/(kg·℃).[c水=4.2×103
J/(kg·℃)]
15.(枣庄中考)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秒表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加热时间长短__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__.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__C__(填序号).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__.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一定相同且节约能源__.
16.(益阳中考)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刚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放入836
℃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
kg、20
℃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相同的温度.[不计热量损失,c水=4.2×103
J/(kg·℃),c合金钢=0.42×103
J/(kg·℃)]求:
(1)此刀具在炉火中吸收了多少热量?
(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解:(1)合金钢刀具放入836
℃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则末温为t=836
℃,则此刀具在炉火中吸收的热量:
Q合吸=c合金钢m合金钢(t-t0)=0.42×103
J/(kg·℃)×1
kg×(836
℃-20
℃)=3.4272×105
J
(2)将煅烧后的刀具放入20
℃的水中冷却,最后两者达到相同的温度t′,不计热量损失,有Q水吸=Q合放
即c水m水(t′-t0′)=c合金钢m合金钢(t-t′)
代入数据得:
4.2×103
J/(kg·℃)×5
kg×(t′-20
℃)=0.42×103
J/(kg·℃)×1
kg×(836
℃-t′)
解得t′=36

即淬火后水的温度为3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物理同步课时训练
第十三章
内能
练习版
章末复习
知识框架)
02  基础分点突破)
考点1 分子动理论
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C)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2.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__扩散__现象;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引力__.
考点2 内能
3.(枣庄中考)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C)
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4.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0
℃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考点3 比热容
5.部分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较大,为了保护秧苗在夜间不被冻坏,人们常在傍晚往农田中灌水,白天再将水放出,这是利用水的__比热容__较大的特性.如果让2
000
kg的水温度下降1
℃,放出的热量为__8.4×106__J.[c水=4.2×103
J/(kg·℃)]
6.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分别给两个相同的装有相等质量的两种液体的烧杯进行加热,得到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则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液体是__乙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乙的比热容较大__.
03  能力提升)
7.(益阳中考)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
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
8.(广州中考)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2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D)
A.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甲杯的水加热2
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
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9.1
kg
20
℃的水吸收4.2×105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C)
①80
℃ ②100
℃ ③120
℃ ④130

A.1
B.2
C.3
D.4
10.(阜新中考)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
℃和75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
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
11.(巴彦淖尔中考)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C.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12.(大庆中考)水在沸腾过程中的温度__不变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过程中水__吸热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若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同一沸水中煮较长一段时间,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铝__球.
13.(青海中考)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__比热容大__.质量为1
t的热水放出2.1×108
J热量后温度降低__50__℃.暖气能使室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热传递__的方式实现的.[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4.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比热容较小的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甲__(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2.1×103__J/(kg·℃).[c水=4.2×103
J/(kg·℃)]
15.(枣庄中考)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秒表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加热时间长短__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__.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__C__(填序号).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__.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一定相同且节约能源__.
16.(益阳中考)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刚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放入836
℃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
kg、20
℃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相同的温度.[不计热量损失,c水=4.2×103
J/(kg·℃),c合金钢=0.42×103
J/(kg·℃)]求:
(1)此刀具在炉火中吸收了多少热量?
(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解:(1)合金钢刀具放入836
℃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则末温为t=836
℃,则此刀具在炉火中吸收的热量:
Q合吸=c合金钢m合金钢(t-t0)=0.42×103
J/(kg·℃)×1
kg×(836
℃-20
℃)=3.4272×105
J
(2)将煅烧后的刀具放入20
℃的水中冷却,最后两者达到相同的温度t′,不计热量损失,有Q水吸=Q合放
即c水m水(t′-t0′)=c合金钢m合金钢(t-t′)
代入数据得:
4.2×103
J/(kg·℃)×5
kg×(t′-20
℃)=0.42×103
J/(kg·℃)×1
kg×(836
℃-t′)
解得t′=36

即淬火后水的温度为3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