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19 10: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古埃及法老王通过向神灵祈祷、建筑金字塔和制作木乃伊来追求永生,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和自己的功业一样不朽,永恒存在于世……
象征日出及再生的圣甲虫神
亡者的守护神阿努比斯
但是这些东西真的可以永恒不朽的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一章节
世人向往的乐园——
两河流域的历史沿革
世人向往的乐园——两河流域的历史沿革
古代两河流域(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1.地理范围: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的“伊甸园”即在此。
新月沃地
三洲五海之地
幼发拉底河畔风光
底格里斯河畔的日落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世人向往的乐园——两河流域的历史沿革
(1)产生小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发展历程:
材料一:(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古巴比伦城的供水系统
古巴比伦城复原图
世人向往的乐园——两河流域的历史沿革
2.发展历程:
(2)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苏美尔人战车
(3)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漠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4世纪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完成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公元前1595年
公元前539年
被波斯征服
出现小国
(苏美尔人)
公元前3500年
初步统一
萨尔贡一世建立阿卡德王国
赫梯人战车
前626—前539年
新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
尼布甲尼撒二世
居鲁士大帝
世人向往的乐园——两河流域的历史沿革
2.发展历程:
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它的历史造成哪些影响?
(1)多洪水促使苏美尔城邦最早诞生;
(2)位于三大洲的交界处,民族更替与王朝更迭频繁;
(3)开放的地理环境,使商品经济较早发端和兴盛。
(4)衰落消亡: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伊朗高原上兴起的波斯帝国消灭。
两河流域无天然屏障,
许多古代民族相继在此登台亮相,
演出一部弱肉强食的战争史——
第二章节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巴别塔、空中花园(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
1.建筑奇迹:
巴比伦城遗址
巴比伦城想象复原图
伊斯塔尔门
巴别通天塔想像复原图
空中花园想像复原图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2.语言文字:
沼泽地
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苏美尔人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被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教科书
泥板信件
贝希斯敦铭文
波斯帝
罗林森
楔形文字的发明有何重要历史价值?
方便地区间的交流;
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代表着两河文明,是两河地区文明的重要标志。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政治制度:
汉谟拉比
(约前1792—前1750年在位)
除此以外,汉谟拉比还用了哪些方式来管理他的国家?
材料三:他自称“天神安努与地神恩利尔所宠爱之人”,“恩利尔所任命的牧者”,“月神辛的后裔”“战神萨巴巴的堂兄弟”及“众神之王”,自比作“宇宙四方之王”,其权力得自享有统治全人类大权的马尔都克的神授。
材料四:灌溉农业在两河流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汉谟拉比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汉谟拉比在位的第8、9、24、33年都是开凿运河之年、兴修水利之年,尤其是第33年重凿的“安努与恩利尔所宠爱的汉谟拉比运河”,工程浩大。
根据历史文献的描绘,汉谟拉比是一位聪明绝顶、脾气火爆的青年。他率领部队,翻山越岭,来去如风。他一生打过很多次仗,总是每战必胜。他对敌人或叛逆,手段非常残酷,五马分尸是他最喜欢的方式。
——(美)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
材料一:汉谟拉比拥有一套高效率的官僚体系,各种官吏由国王本人任免。各行省和城市总督的重要职责有:管理王室土地;对合法占有的土地给予保护,对非法占有的土地子以没收;出租王室土地,征收各种租税。
材料二:国王或中央政府对地方法庭实行监督和控制。汉谟拉比建立了严格的军事制度……亲自掌管军队大权,他可以任意调拨军队。……他把神庙经济完全纳入王室经济,使其成为王室经济的一部分。
依据材料思考,汉谟拉比是如何管理他的国家的?
巴比伦古城的全景图,位于巴格达南85千米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宣扬君权神授,神化自己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1)概况: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颁布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4.法典文献: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石柱上谁是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马什
权杖象征权力
体现君权神授
模拟法庭
人物: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的维某的儿子、没有公民权的穆某。
事件经过:三人之间发生冲突,阿某情急之下打了维某的儿子以及穆某,造成维某的眼睛受伤以及穆某的牙齿脱落。
案件一
《汉谟拉比法典》第196条: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损毁任何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1条:若自由民击落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牙齿,则应赔偿三分之一明那。
判决结果:
一、判决损毁阿某的眼睛;
二、阿某赔偿穆某三分之一明那。
特点一:严格的等级制度,保护统治阶级利益。
特点二:“同态复仇”原则,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由判决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带有什么特点?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4.法典文献: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石柱上谁是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马什
模拟法庭
人物:奴隶主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维某、阿维的奴隶。
事件经过:阿某的奴隶声称自己的主人不是阿某,并被维某带走。
案件二
《汉谟拉比法典》第15条: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
第282条:如果奴隶告其主人云“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然后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
判决结果:
一、判决割掉阿某的奴隶一只耳朵;
二、判决维某死刑。
由判决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带有什么特点?
第25条: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看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据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第203条与第205条: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特点三:带有阶级歧视的原则,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地位高的阶级对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1)概况: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颁布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4.法典文献: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石柱上谁是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马什
模拟法庭
人物:男性家长阿某、阿某的妻子娜某、阿某的女儿雅某。
事件经过:娜某起诉阿某因债务问题将自己与女儿作为债奴抵押。
案件三
《汉谟拉比法典》第117条: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奴,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3年,至第4年应恢复自由。
判决结果:
驳回申诉
由判决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带有什么特点?
特点四: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在家中有绝对地位和权威。
第141条:倘自由民之妻居于自由民之家而存心他去,处事浪费,使其家破产,其夫蒙冤,则她应受检举,倘其夫决定离弃之,则可离弃之;在其他去时,其夫得不给她任何离婚费。倘其夫决定不离弃之,则可另取他妇,而此妇应该留夫家,作为女奴。
(1)概况: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颁布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4.法典文献: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石柱上谁是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马什
模拟法庭
人物:商人阿某、雇佣船工维某。
事件经过:商人阿某起诉他雇佣的船工维某不但弄沉了他租赁的货船,还令他损失了一整船上好的大麦。
案件四
《汉谟拉比法典》第237条:倘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或任何其他货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
判决结果:
判决维某赔偿阿某全部损失。
由判决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带有什么特点?
第99条:倘自由民以银与自由民合伙,则彼等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
第102条:倘塔木卡(大商人)以银贷与沙马鲁(小商人)而不计息,而沙马鲁于所至之处遭受损失,则彼应以全部本金归还塔木卡。
第274条:倘自由民雇用手工业者,则每日应给报酬。
特点五:实行严格保护商业财产的原则,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非常活跃。
借贷
租赁
雇佣
(1)概况: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颁布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4.法典文献: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法典》如何评价?
《汉谟拉比法典》结语:“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
(2)内容:①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家庭奴隶制: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③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1)概况: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颁布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4.法典文献: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如何评价?
1.进步性:(1)《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私有财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
(2)《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研究古巴比伦社会重要的史料。
(3)《汉谟拉比法典》也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对后世法制建设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局限性:(1)与现代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从法典的内容看,他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奴隶毫无地位可言.
(2)刑罚也比较残酷,具有一定的野蛮性和原始性。
(3)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
美国国会大厦的汉谟拉比浮雕
在易攻难守的两河流域,汉谟拉比建立的王国能够得到近200年的高寿,除了有着一支强大的常备军的维持之外,还在于有《汉谟拉比法典》这个王国的灵魂。汉谟拉比以有利于自己统治的形式,将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用文字固定了下来。
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太阴历、闰年制度、星期制度。
5.天文历法:
6.数学进制:
60进制。
两河流域的人们(苏美尔人),通过观察月亮圆缺变化的规律,编制了太阴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闫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在计时方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秒,即六十进位制。目前我们使用计时法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在亚述时期,两河流域的人们还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制度。
BC3000年
苏美尔星象盘
万古永存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除此以外,两河流域还有……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世界史上第一个图书馆——亚述巴尼拔皇家图书馆(藏有24000多块泥版图书);
苏美尔人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
他们除了把圆分为360度外,还知道π近似于3;
他们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他们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
他们阐述了第一个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他们掌握了最早的青铜冶炼技术和象牙雕刻技术;
……
以上种种充分展示了两河流域文明的辉煌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宴乐场景》,圆柱形印章(左)及印纹(右),出土于乌尔皇家陵墓,约公元前2600年。天青石,高约5厘米。伦敦大英博物馆。
游戏中的吉尔伽美什
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以及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文明专题》(古代部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谈一谈,产生“文明”标准是什么?
“文明”最基础的标准:一是城市或者国家的出现;二是文字的产生;三是国家制度的出现。
第三章节
战争留下的创伤——两河流域的刻骨之痛
战争留下的创伤——两河流域的刻骨之痛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最为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然而这一地区数千年来直至今日仍然战争冲突不断,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每时每刻流血与冲突仍在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先产生文明的地方不断上演……
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唯有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免受欺辱。
祝祷:
愿这些战争中的孩子能够早日过上安定的生活,愿世界永无战争,孩子们不再有噩梦和伤痛。
古代两河流域
地理
发展历程
兴起:
发展:
鼎盛:
文明成就
政治:
律法:
文字:
历法:
数学:
建筑:
制定者:
目的:
地位:
内容:
实质:
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