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单元 2《水浒传 李逵负荆》课件(三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单元 2《水浒传 李逵负荆》课件(三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9 20:09:57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哲思短章
论勇敢
有人曾问希腊雄辩家德摩斯梯尼:“什么是一个演说家最重要的才能?”他回答说:“表情。”又问:“其次呢?”
“表情。”“再次呢?”“还是表情。”这个故事也许人熟能言,但还是发人深省。德摩斯梯尼是个演说家,对于他如此推重的才能——表情,却未必擅长。但他为什么把“表情”看得这样高,以至压倒了其他一切,如吐字明快、语言独创等。乍看起来真是怪事,但只要深思一下就会悟出道理。人类的本性中是愚昧多于才智,而做作的表演则往往能打动庸众的心,这正是利用了人性的愚蠢。
与此很相似,如果问:在政治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大胆;第二,大胆;第三,还是大胆。尽管大胆常常是无知与狂妄的产儿,但总能迷惑并左右世上许多愚人。甚至这种狂妄的盲勇有时还能唬住某些智者——当他们意志不够强的时候。
在民主制度下,政治上的大胆能创造奇迹,但在专制或君主制度下,就很难如此。盲目的勇气是不能信赖的,它总是在不知其后果之可畏者那里最强,否则就要消失了。在政治上颇有一批江湖术士,他们给人治病靠的不是学识而是侥幸。这种人办事往往像穆罕默德呼叫大山:穆罕默德曾当众宣布他能把一座山召唤到面前,人们就都来了,他对那座山发了一次又一次命令,山却依然屹立不动,结果穆罕默德只好说:“既然山不肯到穆罕默德这里来,那么就让穆罕默德到山那里去吧!”
同样,那些政治上的江湖术士们,当他们大胆预言的奇迹破产时,大概也会采用这种办法的。
对于饱经世事的人,常把这种无知的大胆者看作笑柄。其实,既然荒谬就是可笑,那么无畏无忌的狂妄者,总是很少能避免荒谬的。最可笑的事无过于一个吹牛皮的狂人被拆穿了。这种人不懂,一件事即使很有把握,还是要留下一点进退的余地好。这种人办事,就好比棋的僵局,即使没有输,也无法再走下去了。我们要注意,勇敢常常是盲目的,因而它看不见隐伏在暗中的危险与困难。所以有勇无谋者不宜担任决策的首脑,却可以做实施的干将。因为在策划一件大事进行时必须能预见艰险,而在实行中却必须无视艰险,除非那危险是毁灭性的。
修身名句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赏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礼记·大学》
 赏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好: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赏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赏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史籍曾载宋江等36人造反的事迹,而后水浒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宋末元初,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戏剧相继问世,最后由施耐庵等在前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出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写作背景
《水浒传》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因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润色。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
这一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先后两次到名妓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李逵不知内情,以为宋江等无非是贪恋女色,寻花问柳,于是怒火中烧,在门外闹将起来。他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宋江等杀出京城,却不见了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便带大队人马回了梁山。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一路上又横生了一些枝节:先是在四柳村乔装成“真人”,替庄主狄太公捉“鬼”;然后路过荆门镇,又发生了课文中所叙的故事。
3.审美视窗
李逵:纯朴的嗜血者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他越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无赖气息,相反他是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这就是李逵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这两种很不协调的特征得到了奇怪的统一。他事亲至孝,对母亲的爱纯出天性,所以当母亲不幸被虎吃了,他在荒山上的“大哭”才格外让人感动;他又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哪怕是自己最崇敬的大哥宋江,如果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拔刀而起。
一个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纯朴和嗜血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在李逵身上统一起来?其实并不奇怪,就因为李逵是个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的人。
他不仅对别人的生命全无怜惜,就是自己的生命也是毫不以为意的。他把战争、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他是那么热衷于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是李逵们的通用口头禅,仿佛人们(包括他们自己)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一茬割了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血腥的、旁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于是变得自然和正常了。急公好义,却又草菅人命,纯朴和嗜血就这样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biē
qiāo
zhuó
jiū
diān
wǎn 
juē 


ɡěnɡ

léi
chuò
chāo


tún
zhūn






绿


 蹩


扌颠 



弩 




负荆 
负疚
逼上梁山
铤而走险
4.词语解释
(1)口是心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造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蹊跷:_______________
(4)负荆请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瓮中捉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
心口不一致。
匆忙,仓促;鲁莽,轻率
奇怪,可疑。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比喻要捕捉的对象无处逃遁,下手即可捉到,
很有把握。
____________
_________
提示 刘太公一家敬佩梁山好汉,王江、董海二人,依附草木,假名托姓,自称宋江,刘太公听得说是替天行道,便叫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结果王江、董海二人将刘太公女儿掳去。李逵下山,闻知此事,勃然大怒,不明真相,径回梁山泊,严斥宋江玷污了梁山声誉,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宋江与李逵立下军令状,下山对质,查清真相后,李逵深悔鲁莽,负荆请罪,戴罪立功,抓住假宋江,为民除害,将功补过。
考点链接
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作用
1.概述情节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入手,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2.情节的作用
对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提示 刘太公描述的形象和时间,分别符合宋江的装束、行程。因宋江前些日子,正月十五闹元宵去会李师师,在时间上具备了作案条件,刘太公夫妇连夜啼哭,声泪俱下控诉“宋江”;且李逵是个直爽之人,他不作调查,轻易相信,故一口认定是宋江所为。这一方面表现了他疾恶如仇、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性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鲁莽。
提示 李逵是《水浒传》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农民英雄,正直、豪爽、率真、朴质、无私是李逵英雄性格的一种光辉表现,如选段中李逵听刘太公一说,便认定宋江“不是好人了也”,甚至对宋江直呼其名:“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这些语言描写便是李逵这种性格的很好体现。李逵也有简单、鲁莽、不讲策略和思想狭隘等缺点,如李逵回到梁山,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一段文字,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逵的简单、鲁莽的性格特点。李逵身上的缺点也来自农民,他对阶级命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直觉上。淳朴包含着无知,坦率又近乎莽撞,这些缺点,固然反映了当时农民身上的落后性,但和他具有的优秀品质相比,毕竟是次要的。对于一个农民英雄来说,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1.文本审美
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2.写作迁移
【角度】
李逵的语言是极具特色的,它是李逵形象的标志,更在李逵性格的塑造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借宿刘家庄遭拒绝,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从他这种不顾及礼节的求宿方式中,我们对他的粗鲁可见一斑;又如庭斥宋江,李逵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从中我们又看到了他嫉恶如仇的一面。
写一段文字,以个性化的语言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示例】
门被踢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问:“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生气地说:“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
你怎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在一旁的李星使劲咽了咽口水,神情恍惚道。
【漫漫古典情】
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宋·柳永
《采莲令》
这首词写离别情。上片写离别时月落云收,霜天欲曙,即将西行的客子,此刻的心情最为痛苦。随着吱吜吱吜的声音,一层层打开红色的门户,美人紧拉他的手,一直送到岔道口。
“千娇面”三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离人内心的痛苦。她千娇百媚,难以自持,亭亭伫立在那里,默默无语,唯有满脸的泪珠,那神情、令人肝肠寸断,又怎忍心回头一望?下片写离人别后的无限惆怅和无尽的留恋。他感到自己所乘的扁舟“急桨凌波”而去,他人只贪看两岸景色,哪里知道离人此时的离情别绪,心如刀割,纷乱至极。而又无人可与之诉说愁苦,只能暗自含恨。其哀其痛,实是不堪忍受。末以景收,回头望去,层层的城门早已不见,只有那充满寒意的江天之外,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三两棵树木。全词以景起兴,以景作结,景中寓情,景黯情凄,语言浅淡而意深情挚。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
“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
“救晁盖”、
“济武松”、
“杀阎婆”、
“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风。
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
“生死之交一碗酒……”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规范训练(共41张PPT)












训练-落实提升
点击图标进入
阶段1预习二基础夯实
知识梳理归纳积累
阶疑2探究-精研文本
核心研读重点突破
阶疑3辽移一学以致用
开拓求知能力提升
W目(共29张PPT)
《水浒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