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 10以内的数 (比一比-大于 小于 等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 10以内的数 (比一比-大于 小于 等于)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9 14:07: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大于小于等于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 P18 大于小于等于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身高比较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学具的对应排列,让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用多、少来表示,对“>”,“=”,“<”没有完整,系统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小于、等于、大于》前,已经学过了比较。能够很好的掌握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比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这些都是学习新本领的基础。“小于”、“等于”、“大于”就是把直观的比较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出来。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从小朋友熟悉的生活事件(比高矮)入手,再通过计算条比较长短来引出“>”,“=”,“<”。通过直观的事物引到抽象的数字符号。这样更容易被一年级学生接受。
整节课按照“情景引入——动手操作——数字抽象——应用”四个层次让学生体会知识,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长度和个数进行大小比较。
2、引入符号“〈 、= 、 〉”,知道它们的含义并会读、写。
3、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4、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组织学生比高矮(组织3组,每组2个)
问:比的结果怎么样?(学生叙述比较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比身高的情境引入,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过渡:刚才同学们比了高矮,看来都长高了不少,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计算条,它们也要来比比长短。
1、直观比较计算条的长短

出示计算条,挑其中2个计算条比长短,说说比的结果怎么样?(个别板演)
左边长,右边短 例如:


右边长,左边短 例如:
3种情况

两边一样长 例如:
【设计意图:学生随机挑选计算条比较长短,展示3种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感知数量的比较。】
2、通过相等长度计算条的直观比较,认识“= ”
(1)认识“ = ”
问:刚才的“ ”这两条计算条相等,除了用比一比的方法,谁有别的方法?
(数格子数,左边的计算条有2格,右边的计算条也有2格,所以它们是一样长的)
述:左边是2格,右边也是2格。
(2) “ = ” 读法、写法
A、师示范写“=” (板书 2=2)
问:观察下,“=”它长什么样?(两条横线都是平平的)为什么。“=”是平平的?
(因为左边的数量与右边的数量相等,我们就用“=”来表示)
B、2=2的读法
述:这个式子,读作“二等于二”。(生读)
C、生书空“=”
述:现在把你们的小手举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写等号,注意等号的两横要平而且要一样长短。(生书空“=”)
(3)练习
A、提出练习要求:刚才认识了等号,两边相等,可以用等号来表示。每个小组也有一些计算条,在组长的带领下,找到用等号连接的2个计算条,摆一摆,说一说。
B、小组操作(生摆计算条,小组交流)
C、交流汇报
生上台汇报:
问: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3=3,教师板书)
为什么是3=3?(因为左右两边的数量都是3格)
(4=4,教师板书)
D、小结
问:观察下这些式子(2=2,3=3,4=4),你发现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小秘密吗?
(等号左右两边的数字是相等的。)
问:不看计算条,你自己能举出一些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吗?
(5=5 8=8 100=100 ……)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计算条比较认识等号,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在体验中加深感悟。】
3、通过不同长度计算条的直观比较,认识“<”
(1)认识“<”
出示

问:这次我们还能用平平的等号表示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左右两边数量不相等。)
问:左边几格?右边几格?左边的数量比右边多还是少?
(生述,师板书:在计算条下方写上对应的数字 1、3)
述: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少,1比3小我们就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叫做小于号。(出示“<”)
(2) “ < ”的读法、写法
A、师示范写“<”,生书空“<”
问:观察下,小于号它长什么样子呢?(前面的头是尖尖的,后边是开着的大口)
述:他说的很好,小于号它的左边是尖头,右边是大口。下面跟着老师一起写小于号,注意要一笔完成。
(学生书空,并让学生在同桌小手上书写加深记忆)
B、1<3的读法
述:1比3小,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1<3(在1和3中间添加“<”),读作:1小于3
问:这里的1和3是什么意思?(1表示1格的计算条。3表示3个格计算条。)
问:那式子1<3是什么意思呢?(左边的数量1比右边的数量3少,1比3小)
(3)练习
A、提出练习要求:请你们在自己桌上的计算条中找到也可以用小于号表示的计算条,摆一摆,说一说。
B、小组操作(生摆计算条,小组交流)
C、交流汇报
生上台汇报:
问:式子呢?(2<5,教师板书)
问:你是怎么想的?(左边2格,右边5格,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用小于号。)
再请一生上来摆摆。
D、小结
问:等号它的的左右两边的数字是一样的,那小于号左右两边的数又是怎么样的?
(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问:对啊!左比右小用小于。尖头对着的是计算条数量多的还是少的?大口呢?
述:真是善于观察!你还举出一些小于号的例子吗?
(4<6 8<10 10<20 …… )
【设计意图:观察小于号的特点,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发现尖头和大口对应的计算条的数量,用数与图的有机结合,直观领悟小于号左右两边的数的大小关系。】
4、通过不同长度计算条的直观比较,认识“>”
(1)认识“>”
出示


述:看到小朋友们摆计算条这么开心,老师也想要来摆一摆。我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3<1,你们同意吗?
(不对,左边的计算条数量是3,右边的数量是1,不能用小于,只有左比右小才能用小于。)
述:左比右大,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表示吗?大家猜猜看。(齐答,大于号)
述:看来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出示大于号标志)
(2) “> ”的读法、写法
A、师示范写“>”,生书空“>”
问:观察下大于号,它有什么特点呢?(和小于号相反。左边是大口,右边是尖头。)
述:跟着老师一起来书写下大于号,注意也是要一笔完成(生书空,在桌上写)
B、3>1的读法
述:左边3格,右边1格,左比右大,我们可以用大于号来连接,谁来念念看这个式子?
提出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念念,全班一起念。
(3)练习
A、提出练习要求:自己在下面摆摆能用大于号表示的计算条。(生汇报,教师板书式子)
B、小组操作(生摆计算条,小组交流)
C、交流汇报
D、小结
问:看看大于号两边的数字是什么样的?(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
问:左比右大用大于。你能举出一些用大于号连接的例子吗?
(生反馈:5大于2 8大于1 10大于1 )
问:尖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大口呢?(尖头对着小数,大口对着大数)
问:你们发现了吗?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尖头对着的数永远是?大口对着的数永远是?(生全体反馈)
述:对啊,尖头对小数,大口对大数。
5、揭示课题:
今天大家认识了“<、>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6、小结:(儿歌帮助记忆)
述:小于号和大于号长得像吗?谁有好的方法记住他们吗?我们可以用一首儿歌记住它们。(ppt出示儿歌)
生诵读:大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左比右大用大于,左比右小用小于,两边相等用等于。
小结: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尖头永远对着小数,大口永远对着大数。
【设计意图:在有了小于号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于大于号的认知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在大于号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去猜测符号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记住小于号,大于号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借助儿歌,帮助学生记住这两个容易搞错的符号。】
三、巩固新知
☆:填一填
☆☆: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手势反馈)——告诉小朋友你有什么小窍门,做的这么快又全对。
(尖头永远对着小数,开口永远对着大数。)
☆☆☆、花后面藏着几?
【设计意图:三层练习,层层递进,从直观到抽象,从答案唯一到答案不唯一,既巩固了新知,又开拓了学生思维。】
四、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 >
1<3 2=2 3>1
读作:1小于3 读作:2等于2 读作:3大于1
2<4 3=3 4>1
1<4 4=4 5>2
3<8 10=10 10>0
1<10 100=100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