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课堂作业
1.写一写。
亡、牢、钻、劝、丢、告、筋、疲
2.说一说。
《亡羊补牢》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议一议。
1.养羊人看到自己堵上羊圈的窟窿后,再也没有丢过羊,他会对那个曾劝告过自己的街坊说什么呢?
2.请你来帮帮这位农夫,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
课外作业
1.读一读,认一认。
读熟课文,认识生字词“寓言、两则、亡羊补牢、羊圈、钻进去、叼走、街坊、后悔、焦急、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
2.说一说。
把两则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
3.读一读。
拓展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2
寓言二则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位养羊人在羊圈破损后丢了羊,他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又丢羊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不再丢羊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揠苗助长》讲述了一个种田人采用往高处拔的方式帮助禾苗生长,结果禾苗全部枯死的故事,以此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两则寓言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中,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两则寓言用词准确生动,因此教学时,要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读好人物语言。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2.认识“寓、则、亡”等15个生字。通过动作演示识记“钻、叼、喘”;猜字谜识记“焦”;结合图片识记“圈”,理解“羊圈”;联系生活识记“坊”,理解“街坊”。
3.会写“亡、牢”等8个字,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疲”的书写方法。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4.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而体会课文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借助课题认识“寓”字,理解什么是“寓言”。
总结: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2.齐读课题,交流“则”的字义,理解课题。
3.板书“亡羊补牢”,识记“亡”“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尝试学习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再读思考:《亡羊补牢》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三)师生合作,集中识字
1.多种方式读准词语。
可采用借助拼音、去掉拼音、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2.同桌互助识字。
3.重点指导难认生字。
出示“羊圈”图片,读准“圈”,理解“圈”为养家畜的棚栏,扩展组词“猪圈”“圈养”。
利用动作演示,识记“钻、叼”。
联系生活经验,识记“坊”,理解“街坊”。
4.游戏识字。
(四)引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明确故事起因。
⑴指名朗读,思考:羊为什么会少了一只?
⑵指名交流: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窟窿”一词。
引导学生用上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说一说。
2.学习第2、3、4段,读好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明确故事经过。
⑴自由朗读,思考:街坊们是怎样劝养羊人的,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透过关键词“赶紧”,体会修补羊圈是当务之急,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如果不赶紧修好羊圈,羊还是会被狼叼走的。透过反问句,体会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不听劝告,不愿意修羊圈。
⑵抓住标点指导朗读,读出邻居劝告的语气和养羊人的不以为然。
⑶分角色展示朗读。
⑷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结果怎样呢?
抓住两个“又”,引导学生明白这是养羊人不听劝告导致的结果。
3.学习第5段,理解“后悔”,明确故事结果。
⑴自由朗读,思考:“后悔”是什么意思?养羊人为什么后悔呢?
通过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后悔”。
⑵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结果呢?
通过“现在修还不晚”,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去掉“赶紧”比较读,体会养羊人行动迅速,感受句子的生动。
课件出示: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抓住关键词语“堵上、结结实实”,体会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结实,所以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⑶说话练习:此时,养羊人会对曾经劝告过自己的街坊说些什么呢?
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态度的变化,为理解寓意做好铺垫。(总结板书:知错就改
为时未晚)
(五)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说一说:“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说说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例。
2.指导书写“亡、牢、钻、劝、丢、告”6个字,重点指导“牢、丢、告”。
通过笔画变红发现:三个字正中间的一竖都要写在竖中线上,关键的主笔长横要能托住上面的部分,呈扁担状。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布置作业。
⑴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⑵预习《揠苗助长》。
板书设计:
???
亡羊补牢
知错就改
为时未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1.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根据预习,理解“揠”“助”,理解课题“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尝试学习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再读思考:《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师生合作,集中识字
1.多种方式读准词语。
可采用借助拼音、去掉拼音、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2.同桌互助识字。
3.重点指导难认生字。
利用动作演示,识记“喘”。通过词语识记“筋”“疲”。
“截”,补充词语“一大截、截断、半截”,强化记忆。
猜字谜:大火烧了鸟尾巴,认识“焦”。
4.游戏识字。
(四)引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巴望”,感受农夫盼望禾苗长高的急切心情。
⑴指名朗读,思考:“巴望”是什么意思?农夫在巴望什么呢?
通过换词“盼望”“希望”,比较感悟,理解“巴望”。透过“好像”,引导学生理解禾苗并不是真的没有长高,感受农夫的急切心情。
⑵对比朗读,感受句子写法的生动性。
课件出示: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通过对比朗读,透过关键词语“焦急地”,进一步感受农夫盼望禾苗长高的急切心情。
⑶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盼望禾苗长高的急切心情。
⑷展示读。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2、3段,理解“筋疲力尽”,感受农夫揠苗的辛苦与喜悦。
⑴自由朗读,思考:农夫是怎样揠苗的?揠苗后心情怎样?
联系上文理解“筋疲力尽”,感受农夫揠苗的辛苦。透过“一边喘气一边说”“总算”,感受农夫高兴的心情。
⑵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辛苦与喜悦。
⑶展示读。
3.学习第4段,探究结果。
⑴指名朗读,思考: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⑵请你来帮帮这位农夫,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
在学习课文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禾苗生长规律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那个人不顾禾苗生长规律,从而导致禾苗枯死的结果。
(总结板书:遵循客观规律
不急于求成)
(三)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说一说:说说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
2.指导书写“筋、疲”,重点指导“疲”。
“疲”,半包围结构,“疒”部撇画写长,被包围部分“皮”字的捺笔要舒展。注意疏密均衡,各部分写紧凑。
3.拓展阅读。
守株待兔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仓皇蹿(cuān)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哇!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可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思考与练习:
为什么种田人再也没有等到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你想对这位种田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布置作业。
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遵循客观规律
不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