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定格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孟特芳丹的回忆
??? 在《风景画家柯罗》一文中,称赞柯罗是“用风景画写诗的人”。
??? 薄雾轻纱,笼罩着湖面,树影婆娑,随微风摇曳。草地有花香,野蜂似袭来,年轻母亲的身影,轻松愉快的心情。
??? 还有孟特芳丹,多么诗意的地名,给我无法抵御的向往。
柯罗是十九世纪法国风景画家。这是他晚年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夏尔丹】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罗可可美日益兴旺的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风格倾向----平民写实主义美术。平民写实主义与罗可可美术同样反对远离生活的古典主义,同样热衷于反映现实生活。但是,前者只面向社会上层,表现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浮华享乐的审美情趣,而后者面向的是社会中下层,表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前者突破了17世纪法国艺术只满足于君王口味的狭小范围;而后者则进一步突破了罗可可艺术只满足于上层贵族欣赏趣味的局限,使艺术更进一步走向了民主。
18世纪中叶,法国资产阶级进步的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为推翻封建等级专制和教会权威,以35卷本的“百科全书”形式作为“启蒙主义”的纲领:在政治上主张开明之治和民主政体;在艺术上提倡“自由”“人道”“道德”和“教益”:致使18世纪法国的写实绘画从“第一等级”(君主、僧侣)、“第二等级”(贵族)扩展到“第三等级”(农民、市民和资产阶级)并且从单纯地反映市民世俗生活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道德命题的说教。
夏尔丹使极受狄德罗称赞的画家之一。他擅长静物画,也擅长风俗画;并且试图通过静物画来反映城市平民的生活趣味,通过风俗画来反映城市平民和善、友好、勤劳、俭朴的美好品德。
静物 夏尔丹
静物 夏尔丹
铜水炉 夏尔丹
雪中猎人 勃鲁盖尔
林荫小道 霍贝玛
【库尔贝】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有一次参观沙龙的美术展览,面对库尔贝于1853年画的一幅《浴女》,感觉到一种"粗俗",便向随从的手中拿来马鞭,狠狠地抽打了这幅画。这一粗鲁的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当然,也对库尔贝的油画带来了新闻传播式的反应。法国沙龙崇尚象安格尔的那种典雅的裸体,扭捏作态的贵妇人肖像,对于库尔贝所画的那种体型粗壮、具有劳动者结实的肉体的村妇,怎能产生美感?!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不仅拿破仑三世不能接受,连一些著名评论家或者同时代的好友也不时发出挖苦与讥讽声。莱蒙尼埃说他是"彻头彻尾讨好穷小子的笨蛋";诗人波特莱尔称他"宗派主义者"和"天才的杀害者";梅里美把他的裸体形象(即指那一幅《浴女》)与新西兰的吃人肉的野人作比拟,连后来成为库尔贝的庇护者的朋友卡斯塔扬,在1857年的文章中也这样讽刺他:"库尔贝嘲弄了自己,嘲弄了别人,也嘲弄了自己的艺术。作为一个风景画家,他只是从小饭馆的窗眼里观察自然界的画家。"更有甚者,当时有一部分人,竟集合起来绕库尔贝的画展游行,高喊"打倒库尔贝"的口号。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48年的"宪制共和国运动",法国经历着一个多次失败、复辟与反复辟的历史时代,文艺思潮也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显得更加复杂。在巴黎的画坛上,不是满足官方学院派的趣味,风格上陈陈相因,就是对现实不再寄予期望,把艺术沉浸在各自幻想的世界里,象库尔贝这样对现实具有批判态度的绘画,如他的《库尔贝先生,您好!》(1855年)、《石工》(1849年)、《筛麦的妇女》(1854年)等,是不可能适应沙龙公众的趣味的。揭示生活,并向观者提出生活的本来意义,这种新思想,在法国以前还不曾在艺术上表现过。对库尔贝的艺术的不理解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现象。
据法国美术史家弗朗卡斯泰尔说:库尔贝相貌出众,天赋过人。这个法国北部贝桑松附近的弗朗什-孔泰山区的葡萄园主的儿子,他向来我行我素,十分自信。画家年轻时既好斗,又随和。这种多棱角的性格并不矛盾。当他开怀大笑时,使人感到亲切,可是一旦自命不凡起来,他的语调又使他最好的朋友都为之寒心。
风暴后的峭壁 库尔贝
印象·日出. 莫奈
【凡·高】凡高:荷兰画家。1853年3 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 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代表作《向日葵》、《星光灿烂》、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有深远的影响。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向日葵 凡高
有云雀的麦田 凡高
红色罂粟和雏菊 凡高
【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 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可见塞尚对艺术革新所起的作用。塞尚于1839年1月19日诞生于法国南部的埃克斯一个富商和银行家家庭。父亲要他学法律,他却坚持学绘画,考巴黎美术学校未被录取,走的是一条自学成材之路。开始与一些印象派画家交往,并参加印象派画展,但由于个人粗放的用笔和结实的立体造形,使他很快与其他印象派分道扬镳。父亲去世后他得到一大笔遗产,使他能回法国南部故乡过起长期隐居生活,勤奋刻苦地摸索出一条与印象派迥然不同的艺术道路。塞尚的艺术与印象派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奈追求的是真实的效果,成为光的‘奴隶’。塞尚在光之外,更侧重面和物的实际形状。莫奈追求的是瞬间印象和暂时视觉,塞尚追求的是实在的形体和永恒的视觉。”所以他不大注意光的表现,认为“光线对绘画来说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塞尚一般都在阴天或多云天气外出画风景写生,更多的时间在家里画静物。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他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塞尚一生的大半时间,画作是被人贬斥和不承认的,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对艺术风格的执着追求,他的静物、肖像、风景的浓厚结构吸引了年轻一代。1895年画商沃拉为他举办大型展览会,画展受到普遍欢迎。1904年在秋季沙龙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的“现代艺术之父”的名望已初步确立。但两年后,他不幸离开人世。
静物 塞尚
静物 塞尚
圣维克多山 塞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