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感态度
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难点:在计算器上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具学具】
购物清单一张、计算器。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我们来看看李芸同学去超市购物的一张购物清单。
2.提问:
(1)从购物清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你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元吗?
(3)要把这么多的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感觉怎么样?
3.揭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购物清单。
谈话:这是李芸在超市的一张购物清单,你能用计算器来帮李芸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金额
铅笔 1支 0.80元/支 0.80元
电池 4节 6.00元/节 24.00元
文具盒 1个 15.40元/个 15.40元
书包 1个 44.70元/个 44.70元
面包 2个 3.00元/个 6.00元
2.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
(1)提问:怎样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0.80元?
(2)交流。
方法一:在计算器上一一按键。
方法二:按照次序在计算器上一一按键,末尾0不按。
方法三:整数部分0不按,直接按小数点和8
追问:第二种按法末尾0为什么可以不按,依据是什么?
验证:第三种输入方法。
指出计算器的智能性。
比较:这几种按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3)小结:怎样在计算器上很简洁地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3.用计算器计算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
交流反馈每个加数的按法以及计算的结果。
指出:计算过程中,每个加数按键时末尾0可以不按出,但是写得数时要写出两位小数,表示所花的钱。
交流操作感受。
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计算器计算出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你觉得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巩固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指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提问:0.848是怎么按键的?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用竖式算出结果,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完成“练习九”第2题。
(1)提问:这是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表,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从表中获得的信息。
(2)完成其余各栏的余额。
(3)小结:计算某一天的“余额”要用上一次的“余额”减去支出或加上收入。
(4)引导学生弄清“上月结余”“收入合计”“支出合计”与“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进行验算。
4.完成“练习九”第3题。
(1)出示题目,计算前三个算式答案。
(2)观察比较前面三个算式及结果,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金额
铅笔 1支 0.80元/支 0.80元
电池 4节 6.00元/节 24.00元
文具盒 1个 15.40元/个 15.40元
书包 1个 44.70元/个 44.70元
面包 2个 3.00元/个 6.00元
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如何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