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究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计数单位对齐”;探究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
用例题的主题图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准备。
植树节到了,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植树。第一组一共植了220棵,第二组一共植了186棵。两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让学生先解答,并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两组一共植树:220+186=406(棵)。
2.引入。
2.63+4.5= 7.48-5.02=
你会计算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一:给这两个小数加上单位“元”,整数部分的数代表的是元,十分位上的数代表的是角,百分位上的数代表的是分,4元7角5分加3元4角是8元1角5分,也就是8.15元。
预设二:根据小数的性质,在3.4的末尾添上一个0,3.4里面有340个0.01,4.75里面有475个0.01,合起来就是815个0.01,也就是8.15。
预设三: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十分位上的“4”应该和十分位上的“7”相加。
师:不管是从小数的意义上,还是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来说明,甚至结合具体的数量思考,都说明:只有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2.适时巩固。
(1)4.75与3.4的差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2)完成第49页“练一练”。
4人板演,全班交流算法。
提问;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深层探究,验证猜想
师:课前请大家到超市调查几样学习用品的价格,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
钢笔 笔记本 讲义夹 水彩笔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填空。
(一)课件出示:一本笔记本比1支水彩笔贵多少元?
1.根据题目列出算式:3.4-2.65。
(1)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尝试把计算过程写在随堂练习本上。
(2)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
2.评议算法,
预设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 4 0
- 2. 6 5
0. 7 5
追问:被减数末尾的0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在这里要添上一个0?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二:
将单位“元”统一成单位“分”。
3.总结提升。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学生验算,检查书写的正确性。
(二)课件出示:一支水彩笔比一支钢笔便宜多少元?
1.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2.65。
8
- 2. 6 5
5. 3 5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交流反馈:整数减小数时,要在整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缺少的小数部分看作0再计算。
四、比较小结,得出结论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小结:笔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要让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应把被减数相应的数位看作0再计算。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练习八”第4题。
(1)独立发现错误并订正。
(2)提问:你认为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八”第6题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思考题。
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5,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六、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 7 5
+ 3. 4
8. 1 5
3. 4 0
- 2. 6 5
0. 7 5
8
- 2. 6 5
5.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