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旅鼠之谜》 。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 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 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 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三大奥秘,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 带来的问题。文章内容浅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很深刻。 本单元通过这篇课文,一是想在学生前面一课的学习的基础上,具备可持续 性发展意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注意自我调节,保证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二是想在前面两篇科学文艺作品的学习基础上,继续了解集知识性趣味 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为后面一篇科幻小说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 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2、教材的处理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人 与自然是本单元共同的主题,但每篇课文的文体不同,因此在探究主题的同时,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前,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出文体特 征这一教学难点,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引导分散难点,各个击破。
3、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新课标的具体要 求,我将学习目标依据三个维度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
2.概括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掌握本课文体特征和文章独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 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合作 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2.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教学法和拓展延伸方 法等进行本课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培 养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接受自然无穷启示。
4、重点、难点 八年级学生思维敏捷,个性鲜明,能够理解作者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忧患与思 考;加上文章是一篇科学小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具有引人入胜、震撼人 心的力量,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但他们知识面狭窄,对事件的感悟能 力较低,不能从文章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另外,他们文体意识淡薄,对科学小品 “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独特写法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突破。 1 基于这点考虑, 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 我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定位为: 概括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理解文章末句的深刻含义。而 把把握本文的独特写法,体味其知识性和趣味性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内 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来确定的。新课标也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 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在课 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 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 人的语文素养。我运用以下教法:
1、情境体验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新闻,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课 文的意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感悟法:语文学习读为前提,通过以读促悟,体会文章带来的启示。
3、合作探究法:文章不易理解的问题,重难点问题都要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努 力完成。
4、拓展延伸法:扩大语文学习的知识面,从理解到运用,真正提高学生能力。 为了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我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 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 指导教学:
1、朗读法: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圈点勾画法: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3、合作探究法: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 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4、质疑法: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5、感受法: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采用这些方法,循序渐进的使学生进入角色,很快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调 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自觉、生动的进行思维活动,在掌握知 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示标 本课题目为《旅鼠之谜》 ,重点不在于旅鼠,而在于这个“谜”字,因此, 在导入本课时,我重点抓住这个“谜”字,运用情景教学法,借用一则“鲸鱼集 体自杀未解之谜”的新闻来引出“旅鼠之谜的谜团至今仍未解开” ,很自然的过 渡,引入本课学习。 (这样的导入,有助于勾起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利于学生接下来自觉主动的学习。之后,多媒体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 2 习任务。 )本环节大约用 3 分钟
(二)自主学习
1、检测预习 在授课前,学生已经进行预习,初步了解文意,筛选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识 记作者介绍的相关知识。教师结合课件,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同时给予评价,并 强调易错易混字词。此环节注重识记和积累,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
2、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跳读课文,注意文中标志性的语句,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旅鼠 的三大奥秘。 (这一环节,主要以概括提要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环节的探 究作铺垫。 )本环节大约需要 6 分钟
(三)合作学习
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从旅鼠的三大奥秘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各小组派代 表发言, 共同交流。 这一环节因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 考虑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 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谈启示,并适当点拨。例如:旅鼠之谜给人类带 来哪些启示? 对于探究旅鼠之谜的科学家们我们应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品质?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知识的衔接性,重点体味文章结尾丹尼斯说的话。 教师用多媒体先播放作者和丹尼斯的相关资料, 以及美国科普作家阿西摩夫有关 人口问题的论述。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学生小组讨论,然后 选派代表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提示点拨, 鼓励他们立足文本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突出本课重点。 )本环节 大约用 12 分钟
(四)点拨释疑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无从找到切入 点的问题,教师应给予点拨、引导,把问题细化、分化,便于打开学生思路,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体现知识的衔接性,融会贯通的反映单元 内容,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3 课《旅鼠之谜》能否作为 11 课《敬畏自然》的论据? 针对这样字面上较笼统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分成几个小题逐步理解。
(1)什么是论据?
(2)11 课的论点是什么?
(3)13 课能否证明 11 课的观点? (这样设计既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便于分析问题。 顺理成章的拓展了本单元 的主题,引出本课相同主题的不同文体和写法。 )
2、考虑到学生文体意识淡薄,对科学小品“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 学知识”独特写法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把文体和写法特点作为本课的难 点,引导学生用分散的方式。
3 分成两个问题:
(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 在师生对话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归纳本文文体,明确科学小品 集知识性趣味性一身的文体特征,突破难点。 )本环节用时 13 分钟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再次强调本课重难点。并延伸知识运 用于社会生活中。此环节利于学生澄清思路,再次梳理文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 培养,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语: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 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 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从旅鼠身上,我们反观人类自身, 能悟到许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文章,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此环节利于学生澄清思路,再次梳理文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达 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环节用时 3 分钟
(六)当堂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分成基础和提高两部分。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出选做题, (此环节运用分层教学法,设计题目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体现知识的梯 度特点,并针对尖子生设置选做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因材施教。 ) 大约用时 7 分钟
(七)作业设计 除旅鼠之外,其它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现象,请认真观察或查找资料,写一段 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表现及其原因。 作业设计意在迁移应用,读写结合。 既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写法,又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和提升。 分钟) (1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抓住旅鼠的三大奥秘以及科学小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特点来 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