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成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昼夜成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6-11 15: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名:戴陈晨 班级:科教081 学号:084083005
一、课时题目
昼夜的成因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教材之间的联系:
本节选自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为一课时。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本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的成因。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本节是在前面一章学习了有关地球、太阳以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基础上展开的,是上一个章节的具体和深入,为下面一章介绍地球的特性作了铺垫;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对下面两节四季与节气和月球与月相进行思考。
因此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2、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结构图如下:
3、本节教材中的过程、能力、方法因素:
让学生做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探究有关昼夜成因的问题,从而能够解释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而形成的,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4、本节教材中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因素:
让学生查找有关我国古代的计时器与古代几个著名天文学家,增加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5、本节教材中STS关系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昼夜的概念和地球自转的知识,再做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从而解释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而形成的,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6、本节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与难度
a.深度:本节内容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在地球自转方面只是介绍了自转的方向以及是绕地轴自转的,并没有精细地讨论地球自转中的具体细节;在对自转周期的讨论上也没有精细到秒;在讨论昼夜交替的成因方面也较浅显,因而教材的深度适中。
b.广度:本节内容涵盖了昼夜的概念及昼夜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包括自转的周期、方向和绕地轴自转;昼夜交替的原因;我国古代计时仪器的介绍;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的介绍。
c.难度:经过前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以及地球与太阳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提供帮助。但在探索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变化的实验时,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慢慢引导,从旁协助。
7、本节教材的教学活动结构
本节教材的内容既有陈述性知识:如昼夜的概念与昼夜的成因,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又有程序性知识,如怎样通过实验探究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变化。
教师主要通过讲述本节课的理论性只是,结合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和学习本节内容。
学生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交流和讨论,学习本节的主要内容。
因此,在本节教材的学习上,教师是通过多媒体演示以及实验探究,讲解知识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则是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来学习。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个人经验与教材知识更好地整合到一起,并教给学生做探究实验的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8、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的成因;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解释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问题弄清楚之后,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知道地球绕太阳转,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以及太阳是行星、能发光发热。
情感态度基础:受生活经验影响,学生容易对地球有昼夜之分产生兴趣并有初步原始的认识,但可能对昼夜的成因认识有限并会产生疑惑。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昼夜的概念,能说出昼夜的成因;
(2)、知道地球自转方向、自转周期;
(3)、能解释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4)、说出中国古代的计时器与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做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探究有关昼夜成因的问题,从而能解释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而形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查找有关我国古代的计时器与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增加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4、STS目标
知道昼夜及地球自转的知识,通过做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从而解释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而形成的,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重点: 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的成因
难点: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
关键点:地球的自转
六、课型
综合型知识课
七、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模拟实验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八、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地球仪、乒乓球、沙漏
九、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和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一】展示照片,引入新课由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照片引入新课。 【引入】通过前面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地球,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展示图片】这张照片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照片,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张照片【提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看图回答】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地球的昼夜之分。
昼夜的成因【教学环节二】设疑分析,诠释重点【教学任务一】什么是昼,什么是夜?由一张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照片引入昼与夜的概念。【教学任务二】为什么有昼夜之分?根据PPT上的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有昼夜之分的原因。 【小结】大家说的对,我们看到照片上的地球一半是亮的,而另外一半是暗的。那我们就把亮的称为昼,而暗的则称为夜。【提问】那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有昼夜之分呢?【PPT展示】大家根据PPT上的三个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这三个思考题分别是:假如地球是透明的,有昼夜之分吗?假如地球本身会发光,有昼夜之分吗?假如太阳光在同一时间能把整个地球都照亮,有昼夜之分吗?【提问】同学们刚刚讨论的很激烈,下面请每组派代表来阐述一下本组的观点【小结】大家刚刚说的很好,要是以上任何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地球上就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也就是没有昼夜之分了。所以,我们可以归纳出形成昼夜的原因是: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而且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板书】昼夜的概念及成因 【学生听讲】【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学生听讲】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锻炼他们的交流和思考能力。
二、地球的自转【教学任务三】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是怎么样的呢?1、让同学们讨论昼夜交替的原因引出地球自转。2、播放地球自转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归纳总结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3、用地球仪作演示,巩固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4、让学生举例说出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在动。【教学任务四】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举乘坐公交车的例子,让学生具体真实地感受到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感觉不到它在动。 【过渡】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大家都感受着昼夜的变化【提问】谁来说一说昼夜是如何变化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提问】大家刚刚说地球上的昼夜是交替出现的,那大家有没思考过:为什么昼夜会交替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过渡】同学们刚刚都说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在自转,那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下地球自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视频播放】大家先观看一段地球自转的视频,在观看的同时思考一下:地球是绕什么在自转,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自转周期是多少。【提问】同学们刚刚看过了地球自转的视频,那能回答PPT上的这几个问题吗?【小结】同学们刚刚归纳的很好,那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地球自转相关知识。【展示地球仪】老师这有一个地球仪,我们知道地球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大家注意:这里的地轴是虚拟的,我们在地球仪上可以来看一下。地球自转几乎是均匀的,人们把太阳连续位于正南位置的时间间隔,即地球大致自转一周的时间间隔,定义为“1日”,1日=24小时。【板书】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即24小时地球是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提问】大家可以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在动呢?【过渡】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同学们刚刚也都说了一些可以证明地球在动的事实。【提问】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讲述】同学们刚刚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现在老师就给大家举个例子。相信大家都做过公交车吧,那我们在什么时候会感觉到公交车在动呢?那我们一直做在车里,而车又一直很稳地匀速地开,我们能感觉到公交车在动吗?所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是一样的道理。 【回答问题】【讨论回答】【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观察听讲】【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思考回答】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的交流和思考能力。通过PPT视频使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地球自转及其方向。通过地球仪来巩固地球自转情况,形象具体。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以后可以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学生一般都有坐公交车的经验,以此为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动。
三、昼夜交替的成因【教学环节三】学生实验,突破难点【教学任务五】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呢?让学生用乒乓球作模拟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过渡】前面大家都认为地球的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那么地球自转是如何引起昼夜交替的呢?【活动】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乒乓球模拟地球,讨论一下地球自转是如何引起昼夜交替的。现在开始动手吧,我们用这个沙漏来计时,当沙都漏完的时候我们的就停止讨论。【提问】经过了刚刚的模拟实验探究,同学们可以来说一下地球自转是如何引起昼夜交替的吗?【小结】我们现在一起来总结一下: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的一面向着太阳(白天),另外一面背对着太阳(黑夜)。【板书】昼夜交替的成因原因:地球自转;周期:一天【视频播放】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昼夜交替的视频,直观地感受一下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变化。 【活动探究】【讨论交流】【回答问题】【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锻炼他们的动手、思考能力。沙漏的出现为下面介绍计时仪器作铺垫通过PPT视频使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四、计时器【教学任务六】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有哪些呢? 【讲述】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注意到昼夜交替的现象,并发明了计时的仪器。【PPT演示】图片展示:日晷、漏刻、沙漏等。刚刚我们就是用沙漏来进行计时的。【板书】我国古代计时仪器日晷、漏刻、沙漏等【提问】那么我们平常还使用哪些工具计时呢?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展示,直观地了较古代的即使工具,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教学任务七】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呢? 【讲述】我国有上下5000年的璀璨文化,在古代天文学上有着辉煌的历史。有很多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等。他们在天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请大家阅读书上有关于他们的介绍,了解一下古代天文学家们的故事。【板书】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学生听讲】【自主阅读】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
【教学环节四】课堂练习,深化知识通过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PPT展示习题】 【思考讨论】讨论、交流、发言解答 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课堂上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教学环节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利用板书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板书总结】【课后作业】1、课后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2、课后上网、去图书馆等方式对我国四位天文学家的情况进行以下调查:a.他们的生平(包括出生朝代、生卒年份、籍贯等);b.他们的主要功绩和发明;c.他们的主要著作。3、根据书本P61“竿影长度和方向的测量”记录表格,并完成填空。 【板书总结】 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此同时还照顾到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归纳总结的能力
十、板书设计
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四季与节气
昼夜的成因
月球与月相
地球的公转
昼夜交替的成因
月相
月球的运动
月球的表面
二十四节气
四季的形成
地球的自转
周期
方向
自转
公转
轨道
周期
方向
方向
周期
2.1 昼夜的成因
一、昼夜的概念及成因
二、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即24小时
地球是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三、昼夜交替的成因
原因:地球自转 周期:一天
四、我国古代计时仪器
日晷、漏刻、沙漏等
五、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