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9 18: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六年级第四单元检测卷(二)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柏林(bó)
汹涌(xiōnɡ)
祭奠(diàn)
狞笑(nínɡ)
B.咔嚓(cā)
黧黑(lí)
忐忑(tè)
魁梧(wǔ)
C.嗤笑(cī)
保佑(yòu)
搁板(ɡē)
吞没(mò)
D.搀扶(chān)
勉强(qiánɡ)
似的(sì)
胸膛(tánɡ)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猛然
抱怨
跌跌撞撞
势不可当
B.倾听
槽糕
心惊肉跳
神志不清
C.惊荒
探望
忐忑不安
不假思素
D.呻呤
阴冷
自做自受
汹涌膨湃
3.依照汉字的造字规律,会意字“枨”和“飧”的意思分别与什么
有关?(  )
A.长木柱、晚饭
B.木头、朝阳
C.长度、食物多
D.成长、早餐
4.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忐忑不安”的意思最相近?(  )
A.慌慌张张
B.惴惴不安
C.惊弓之鸟
D.惊慌失措
5.下列小说不是以童年生活为写作素材的一项是(  )
A.《草房子》
B.《小兵张嘎》C.《桥》
D.《爱的教育》
6.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海洋。
D.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
7.下列句子,不属于心理活动描写的一项是(  )
A.呀!那个夜晚不也和今天一样黑吗?坏人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我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可脑子就是不听话,又想起《聊斋志异》中的鬼。
B.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妈妈的话不时地在我耳边回响:“你要向大雁学习。”
C.我没有动,心里却愤愤的:她这副丑相配做我姨妈吗?我的姨妈个个端庄秀丽,哼!
D.“我的天哪!”我暗暗惊呼。愚弄我们的竟然是平日里可敬可亲的叔叔!
8.下列对小说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B.小说描写的环境不能凸显人物形象。
C.我们可以通过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D.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能帮助我们读懂故事。
9.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意思依次是(  )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A.思考认同 解释安慰B.思考解释 安慰认同
C.解释安慰 思考认同D.认同思考 解释安慰
10.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话音刚落,只见陈老师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
①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奔进教室。②但是直到我们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还没见老师来。③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④同学们注视着他的脚。⑤原来他脚上缠着厚厚的纱布。我们明白了他的脚受伤了。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二、读拼音,写词语。(10分)
三、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7分)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写出了诗人的老迈衰颓,却从儿童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2.小说三要素:________是小说的核心,________是小说的骨架,________是小说的背景。
3.《桥》的篇末写一个老太太来这里祭奠“她丈夫和她儿子”。“她丈夫”在文中指____________,“她儿子”在文中指____________。课文前面设置____________,最后才交代这两个人的关系,这样的写法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4.下列对人物特点理解错误的是(  )。
A.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   B.桑娜勤劳善良
C.格里高利忠厚老实
D.阿廖沙乐观、富于同情心
5.“桥”既是指          ,又指          。?
6.《穷人》以桑娜的     为主线,围绕             这件事,前后设置两个悬念:一是             ;二是             。两个悬念交替展开,推动着故事向前展。?
四、交流平台。(3分)
《桥》这篇课文塑造了老支书的光辉形象。假如老支书被评选为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请你根据老支书的事迹,写一段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25分)
(一)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10分)
欧洲人有做梨子酱的传统。但是去皮捣碎的梨很快就会变成褐色,不仅难看,味道也会受到影响。有经验的主妇会在其中加入一些柠檬汁,梨子酱就能保持“新鲜”的颜色。
水果蔬菜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多酚化合物就暴露在了空气中。它们很容易被氧化,生成一类叫作“醌”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形成“褐色素”,从而使食物变色。
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就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它的作用不仅于此。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抗坏血酸的加入,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本身并不具有营养价值,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它本身也是一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C不稳定,但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他成分。
(节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
1.“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的是(  )(3分)
A.醌化合物
B.鲜柠檬汁
C.亚硝酸盐
D.抗坏血酸
2.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它所起的作用是(  )(3分)
①降低致癌风险②防腐③抑制细菌生长④与肌红蛋白反应,使熟肉呈现诱人的红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3.这篇文章可以归入哪个类别的书籍?(  )(2分)
A.美食菜谱
B.饮食健康
C.生活休闲
D.农业科学
4.有人说文章开头引用了欧洲人做梨子酱的例子,与文章内容无关,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苏七块(15分)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也怪了。苏大夫有个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里拿得出七块银圆?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都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心思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圆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用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略有改动)
1.华大夫“惊愕”的原因是(  )(3分)
A.苏七块治好了车夫张四
B.苏七块竟赠药给张四
C.苏七块伸手拦住了他
D.苏七块退了他七块银圆
2.面对车夫张四的“哼哟哼哟叫疼”,苏七块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这表现了苏七块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
A.坚守原则
B.冷酷无情
C.自以为是
D.爱好打牌
3.小说中设置华大夫这一人物,所起的作用是(  )(3分)
A.丰富文章的内容,增长文章的篇幅。
B.赞扬华大夫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C.衬托苏七块倔强、讲原则和爱面子的性格特点。
D.与苏七块形成对比,突出苏七块的冷酷无情、缺乏爱心。
4.从全文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构思精巧,作者先从整体上描画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幽默风趣。
B.主人公苏七块是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在人们眼里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C.小说出乎意料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之际,又对其萌生敬佩之情。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作者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5.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苏七块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至少两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30分)
“人间处处有真情”,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能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回想一下:事情发生的环境是怎样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1.A 2.D 3.A 4.B 5.C 6.A 7.D 8.B
9.D 10.C
二、拥戴 咆哮 忧虑 掀起 沙哑
三、1.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2.人物 情节 环境
3.老汉 小伙子 悬念
4.D
5.现实生活中的桥 生命桥
6.内心矛盾 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 渔夫能否平安回家 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
四、示例:洪流面前,你屹立如山,甘心作群众的靠山;紧急情况下,你声如洪钟,是人民最后的依赖。你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的身躯,就是一座不朽的桥梁。
五、(一)1.D 2.D 3.B
4.不同意。开头引用欧洲人做梨子酱的例子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能使抗坏血酸的作用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同时,引出下文。
(二)1.D 2.A 3.C 4.B
示例:①如:“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从张四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紧张得不得了,结果苏七块“捏几下骨头,用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就“接上了”,由此可以看出苏七块医术精湛。②如:“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从外貌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苏七块精明能干。
六、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